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川崎病患儿视作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n=16)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发热、颈淋巴结消散、黏膜充血及手足肿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扩张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既可减低患儿的冠状动脉扩张率,又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标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对比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组(69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有放回和无放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患儿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82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双嘧达莫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相关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和免疫球蛋白M (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T、TT和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b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和IgM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体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川崎病的治疗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及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其机体免疫能力,提升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同炳 《现代医学》2004,32(3):178-17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4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n =2 8)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 4 0 0mg·kg-1·d-1) ,对照组 (n =2 0 )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远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病例。结论 利用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和抑制单核细胞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可有效控制川崎病发展 ,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韩继敏 《求医问药》2014,(17):139-139
目的 :探讨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及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川崎病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用量为2g/kg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患儿每天给予用量为400mg/kg丙种球蛋白,两组均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及血沉(ESR)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00%,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CRP、PLT、ESR的下降速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降低患儿CRP、PLT、ESR水平,能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文丰 《当代医学》2022,28(7):154-156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49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水平、抗血小板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49%)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PL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嘧达莫辅助治疗KD患儿,可降低患儿炎症水平及抗凝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8例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摘要]后患儿血清IgA、IgG以及IgM等水平变化、患儿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手足肿胀消失时间以及发热消失时间等,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8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后显效的有21例,有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达100%;患儿治疗前的血清IgA、IgG以及IgM等水平分别为(0.4±0.1)g/L、(6.5±1.4)g/L以及(0.8±0.1)g/L,治疗后的血清IgA、IgG以及IgM等水平分别为(0.9±0.2)g/L、(19.7±3.2)g/L以及(1.4±0.3)g/L,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黏膜充血消失时间为(2.5±0.3)d,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为(1.6±0.2)d,手足肿胀消失时间为(2.8±0.4)d,发热消失时间为(1.5±0.2)d。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沈勇 《中原医刊》2004,31(24):37-38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患者分:治疗组27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患儿在退热、球结膜充血、手足肿胀、颈淋巴结肿大消散,血沉恢复正常,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等方面与22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阿司匹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5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 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黏膜充血消失、退热、颈淋巴肿大消退与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n F-α、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用量根据患儿退热情况决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总结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经典药物,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对21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d)]治疗较单一阿司匹林疗效显著(P<0.05),总热程缩短(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3.8%降至9.5%,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3.3%降至19.0%.提示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心血管病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共计6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有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要依据患儿的退热情况来应用,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平均退热的时间、平均黏膜充血降低的时间、颈淋巴肿大消散的时间方面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都显著的比对照组要低,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我们对川崎病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本文对川崎病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加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学军 《中原医刊》2014,(11):117-1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川崎病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显效22例,占78.6%,有效6例,占21.4%,无无效患儿,总有效率为100%;并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28例患儿的血小板指数、血沉指数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展帆  胡湘 《中外医疗》2016,(4):120-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04年1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99例川崎病患儿根据IVIG的时间分为A组(1~5 d,n=22﹚、B组(5~10 d,n=48)、C组(>10 d,n=29),比较各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血CRP、血沉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发病5-10 d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患儿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其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CAD),为小儿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病因.本文收集川崎病患儿共40例,其中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阿司匹林(ASP)联合治疗25例,单独使用ASP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38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IVIG一次静脉点滴+阿司匹林口服,B组单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疗效。结果:静脉用IVIG加阿司匹林能显著缩短用药后发热天数,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结论:静脉用IVIG+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为治疗川崎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临床治疗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因子、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因子、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治疗中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情况,降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川崎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36 例给予阿司匹林和IVIG 联合治疗,对照组34 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疾病早期(病程7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患儿在退热、球结膜充血、手足肿胀、颈淋巴结肿大消散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论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3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 分成两组,A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连用5 d;B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000 mg·kg-1·d-1,连用2 d;且两组患儿均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1·d-1.住院观察2~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及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方面,两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优于五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