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信息疫情”情境下大学生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33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归因、信息环境归因、政策环境归因、社会环境归因和人际环境归因等方面。结论: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建议主要包括大学生主动培养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平台加强责任意识、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治理能力的建设、社会及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发力进行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UTAUT2和PRISM 模型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各高校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各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影响、习惯、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行为意图,风险感知正向影响健康焦虑,行为意图、健康信息素养、健康焦虑正向影响疫情期间的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结论: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普遍对自身健康比较关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应该加强辟谣力度,重视社会影响,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道德治理是健全社会规范、涵养公民道德品格、培育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会环境变化,为道德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必须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风险,充分结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在道德治理的内容与要求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积极转换治理思路,通过价值与导向、资源与方法、技术与载体、策略与手段等多维路径创新提升道德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大学生群体网络相关信息获取现状,分析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大学生疫情信息服务工作、制定其自我教育与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70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搜寻频率集中在每天1~5次,最关注内容为疫情新闻,主要渠道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女性、月生活费较高者的搜寻频率较高,行为意图、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搜寻频率也有正向影响。结论大学生普遍对COVID-19疫情十分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是其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COVID-19信息质量监控。另外,COVID-19疫情背景下影响健康信息搜寻的因素相较于一般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疫情背景的特殊性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疫情居家背景下医学高职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依据《大学生网络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和自编效能感影响因素问卷,于2022年3月,对653名疫情居家背景下的医学高职生进行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疫情居家背景下的医学高职生整体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5.36±0.85)分,处于前三位的低分维度依次为“一般能力感”“社会交互感”和“行为控制感”。男生在“一般能力感”“社会交互感”和“学习环境感”维度方面均高于女生(均P<0.05)。家住“城市”、网络性能“良好”、“参加并通过1门以上在线课程”的学生,整体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分布水平不同,家庭环境和既往在线课学习经验是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医学高职生的网络教学尤其是居家情形下,应充分考虑男女生的身心差别,做好技术支持和示范引领,并指导其克服来自家庭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学习方式,而与课堂环境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及评价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基于我校新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并结合我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文章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期为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更好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生的生活层面、文化和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层面剖析了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营造宽松成才环境、突出素质教育和心理治疗、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等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当前很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表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当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和家庭的未来希望,其行为会给普通社会群体带来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民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处置信息传导至民众的方式,再研究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收集反馈、情绪表达、行为规范以及信息传播等处置行为,发现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行为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效应。针对这一效应提出通过理性信息分析、有效舒缓情绪、科学分析现状、正向传播网络信息等教育活动,扩大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两种形式,调研大学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杂网络舆论的态度以及对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看法。在反映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舆论焦点、国际热点深度融合,与日常学习生活深度融合,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与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的新目标,通过跨学科途径,协助学生形成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常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发展成为德育新课题,学校德育必须对青年大学生予以及时到位的关怀和正确引导,建构与社会网络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实现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创新。当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的健康发展,引领他们享受健康幸福的网络道德生活,这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拥有网络的德育,才拥有德育的未来。一、确立网络德育新理念,提升网络道德教育主体意识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个社会实现共同生活的价值共享方式,又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精神品质、追求美好生活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效能关乎国家治理效能乃至现代化进程。在疫情防控上,我国社会治理各主体积极应对,国家力量积极统筹,市场力量、公共服务系统与多层次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取得了出色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资源调配不公、参与秩序紊乱等治理效率不足的现象,社会治理的“效”与“能”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实则为我国制度优势保证了治理总体有效,而突发事件的特性与社会治理主体能力不足导致了治理出现局部偏差,需要遵循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的思维理路,实现“效”“能”并进。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 ,接受教化 ,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急剧变化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使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在内容、方式和程度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1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1)网络创造的“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 ,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 ,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 ,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在网络空间中 ,大学生不受…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甚至产生了"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本文试图探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程度,探索对网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的方法,研讨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论("网络文化论""网络道德论")、新方法及其效用,寻找对策,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 素,为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新冠肺炎知识认知行为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状群 量表,对3881名广东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47%的大学生对 COVID-19的认知程度高;焦虑情绪发生率是26.60%,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是23.19%、2.71%、0.70%;抑郁情 绪发生率是21.16%,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及重度16.98%、3.17%、1.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对COVID-19的认知 越高、日后将改变卫生行为越多是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现所在地农村、非医学专业、疫情信息中负面信息接收量占一半 以上的易产生焦虑情绪,女性、现所在地近郊、有饮酒史、疫情信息中负面信息接收量占一半以上的易产生抑郁情绪(P<0.05)。 结论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抑郁与焦虑呈高度相关,且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 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对大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个体自尊量表(SES)、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和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自尊和网络利他行为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班级心理氛围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相对于女生,男生的自尊水平在班级氛围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更为显著。因此,从班级环境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群体关系协调、干部素质提升、校园心理引导及自尊训练等角度提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效塑造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的“文化网络”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与合法性权威。当前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面临着诸多治理困境,新乡贤治理被视为借鉴传统资源以克服治理危机的可行路径。上海市外冈镇“老大人”治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国家通过“设定式话语”为新乡贤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政策话语,新乡贤运用“协商式话语”获得内生性合法权威,共同重塑了社区“文化网络”,社区治理取得良好绩效。因此,发挥新乡贤在社区治理中的有效作用,关键是要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找到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院学生分批做了一些网络阅读倾向与需求的调查,采用问卷和交谈相结合的方式,试图从调查结果 中发现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阅读需求的一些共性以及个性特征.通过这些特点以便确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探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指出基于网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构建的实效性、规范性等原则,介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构建情况,包括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