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丁 《北京医学》2010,32(6):467-468
目的分析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搜集我院1997-2009年应用脂肪乳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发生脂肪乳ADR36例。临床表现多数为过敏反应(75%),甚至过敏性休克(11.1%),另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2.2%)以及肾功能损害(3.1%)。结论临床使用脂肪乳注射液时应全面考虑患者综合状况,重视脂肪乳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 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发生28例(54%),外科上报14例(27%),白班发生25例(48%),低年资护士发生31例(60%)。结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及低年资护士是引起护理差错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查对制度的执行及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是防止护理差错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相关性的临床观察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用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观察对象为本院住院患者l000例。观察药物: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圬。观察内容:用药人群、不良反应与护理差错关系、男女用药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过敏史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30例发生不良反应。护理差错引起过敏反应11例,占36.7%;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过敏史阳性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过敏史者。结论:随着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14-115
目的探讨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全科护士在社区服务中心发放药物时,针对药物特殊使用方法、特殊剂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殊异名、特殊贮存条件等方面问题,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结果儿科特殊用药发放是全科护士在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特殊用药的合理发放和使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黄淑娟 《当代医学》2016,(32):146-147
目的:探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采用紫杉醇救治的11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99例(90.0%)、神经毒性56例(50.9%)、消化道反应46例(41.8%)、过敏反应36例(32.7%)以及肌肉关节痛33例(30.0%)。结论在肿瘤患者接受紫杉醇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控制给药时间以及化疗前预防性药物的使用,可以降低紫杉醇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医疗机构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我院诊治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使用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中以皮疹、瘙痒发生率最高。10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依次为药品管理不规范46例(46.0%),医院利益驱使20例(20.0%),用药水平有限14例(14.0%)。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多,需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用药、医患沟通等方面管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营养管理方法,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经培训的营养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管理方法,由医师、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家属营养知识掌握、患者营养方案落实、患者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营养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能提高家属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保证患者营养方案的落实,充分发挥营养师、医护人员、家属的作用,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论:营养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优于传统的营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181-2183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护士预防压疮水平,及时进行糖尿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多方面实施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结果18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压疮高危因素、危害性、心理支持、营养护理、血糖控制、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及翻身技巧、功能锻炼、大小便管理等)了解165例(91.67%)、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68例(93.33%)、发生压疮2例(均为难免压疮)(1.1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178例(98.89%)。结论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患者及家属自身的保健能力,配合护士工作,减少压疮发生,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报告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0%)共98例次,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反应最高,构成比为45.9%(45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5.7%(35例次)。皮肤及软组织作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2.0%;其次是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5.0%。给药时间、药液浓度、药物剂量、药物滴速等均与不良反应有关联。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徐中利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30-730,73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门诊开放性研究,对42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采用阿立哌唑5-20 mg/日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临床有效性,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观察18个月。结果:有36例完成18个月的疗程,占85.71%(36/42),BPRS减分率为73.5%,总有效率为83.33%。不良反应有便秘头晕乏力、失眠、静坐不能等,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性好,适合于门诊老年人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富马酸伊布利特(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符合条件的116例房扑、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药物转复,先予1 mg(体质量≥60 kg)或0.01 mg/kg(体质量〈60 kg) 稀释后静注,观察10 min,如无效则给予相同剂量重复应用.用药后心电监护4 h,观察复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1例房扑患者中11例首剂转复窦性心律(窦律),6例重复剂量转复窦性,有效率80.9%;95例房颤患者中首剂转复窦律37例,重复剂量转复窦律22例,有效率62.1%.房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房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结论:伊布利特是转复房扑、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尤其对房扑疗效显著,充分准备及心电监护下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10名护士的工作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17患者和1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172例患者,5名护士,对照组有145例患者,5名护士。每组患者由自己组的护士进行护理。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我院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护士在进行常规管理(方法与对照组护士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和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护士发生物品准备不充分、物品清点不清、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仪器操作不熟练、医嘱执行不当、进行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和在手术后对患者护理不当这些护理差错的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士,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投诉率分别为93.6%和4.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投诉率分别为82.8%和13.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其投诉率。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分析及对策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36例患儿,对其在护理过程中的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得出预防对策。结果: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有药物使用错误、看护意识不强导致患儿出现跌倒碰撞、没有注意患儿用药的禁忌症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坠床等。其中药物使用错误发生率最高。造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有护理水平的缺陷、医院护理管理差错、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儿科护理工作繁杂等。结论:加强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责任心要不断提高,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工作,降低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初步的参考。方法选择124例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分布、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和预后。结果(1)不良反应分布:头孢他啶引起的不良反应14例,占11.3%;头孢曲松引起的不良反应18例,占14.5%;头孢噻肟引起的不良反应37例,占29.8%;头孢哌酮引起的不良反应55例,占44.4%。(2)用药途径:静脉滴注112例,占90.3%;口服9例,占7.3%;肌肉注射3例,占2.4%。(3)不良反应类型:血小板下降16例,占12.9%;皮疹27例,占21.8%;泌尿系统疾病36例,占29.0%;胃肠道反应45例,占36.3%。(4)预后:所有患者在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得到控制,未出现死亡或致残病例。结论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的,不同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一定差异。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和做药敏试验,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密监测,尽可能的采用静脉滴注途径,以减轻不良反应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实践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开展药物咨询前后各2年间的各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开展药物咨询前的1000名门诊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药物咨询后的1000名患者设为试验组,对2组患者的用药差错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22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87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8.7%,试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有967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有765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6.5%,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中开展药物咨询能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而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相对于口服雷贝拉唑具有起效迅速、对胃肠黏膜刺激小等特点。目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已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药品说明书、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反馈及现有的文献报道,缺乏真实世界广泛人群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数据。目的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评估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奥加明?)在广泛人群使用中的安全性,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别、严重程度、发生率等,以期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臂开放、非干预性、病例登记、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3 004例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5家研究中心的患者病历信息由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导出。收集患者病历信息中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 004例患者来源于沧州市中心医院600例,沧州市人民医院385例,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19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 322例,新乡市中心医院499例。3 004例患者临床诊断,前4位分别是高血压338例(11.25%),肠部肿瘤258例(8.59%),肠梗阻254例(8.46%),消化道出血199例(6.62%)。3 004例患者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使用情况:单次剂量为10 mg/次13例(0.43%),20 mg/次2 949例(98.17%), 30 mg/次5例(0.17%),40 mg/次21例(0.70%),80 mg/次1例(0.03%),有15例未记录单次剂量;给药频次为 1次/d 1 924例(64.05%),2次/d 911例(30.33%),3次/d 23例(0.77%),有146例未记录给药频次;用药时间为≤5 d 1 620例(53.93%),6~10 d 886 例(29.49%),11~20 d 405例(13.48%),>20 d 80例(2.66%),有13例未记录用药时间。61例(2.03%)患者在接受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白细胞计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收缩压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舒张压升高的发生率均介于0.10%~0.50%,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0.03%,低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值(0.10%);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中未提供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的参考值,本研究中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的发生率为0.30%;未发现罕见、新的、非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医生均根据临床经验做出相应治疗及处理。结论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未发现严重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可满足临床用药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郜慧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58-3459
目的:探讨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清洁导尿的效果。方法由专业护士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清洁条件下,把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排尿,使膀胱有规律排空尿液。结果患者本人掌握间歇导尿术排尿20例;家属掌握间歇导尿术,均能有效帮助患者排尿11例;经护士导尿后,患者能自行排尿,并且残余尿量少于100 mL 5例。结论间歇导尿术的开展、推广及效果保障,不仅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方便患者,而且对维持膀胱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与硬膜外泵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永珍  丘小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54-1156,1159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和硬膜外应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组和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20例。两组芬太尼负荷量都是50μg。PCA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000μg+氟哌啶5m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注速1mL/h,单次PCA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及镇静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48h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PCIA组48h内药物用量、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在PCA泵使用后12h内,PCIA组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与PCE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CIA和PCE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0%和85%。结论:ITP是一种免疫异常的血小板减少症,其发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对初诊的ITP患者,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正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我院开始使用诺和笔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出院时护士重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使用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充分掌握诺和笔的使用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院开始使用诺和笔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出院时护士重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使用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充分掌握诺和笔的使用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