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智英  范静 《四川医学》2001,22(9):879-880
安其格纳芬是一种含碘造影剂 ,广泛应用于 CT检查中做增强扫描。由于所用安其格纳芬用量大 ,注射速度快 ,故毒副反应发生率高 ,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时有发生 ,为预防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笔者总结了 32 9例患者使用安其格纳芬的临床观察及预防体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应用安其格纳芬共 32 9例 ,发生副反应 63例 ,发生率为 19.1%。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84岁 ,平均 4 3岁。其中男 4 0例 ,占 63.5 % ,女 2 3例 ,占 36.5 %。1.2 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均以首发症状为统计 )及处理1.2 .1 发热 33例 ,占 5 2 .4 %。通常…  相似文献   

2.
我院CT室选用离子型造影安其格纳芬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优维显,进行CT增强检查,本文将比较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1材料及方法 对象:我院于2001~2003年共做CT增强检查689例,随机分2组,安其格纳芬(简称安组)560例.欧乃派克、优维显组(简称欧、优组)199例.其中安组男370例,女22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欧、优组,男130例,女69例,年龄12~80岁,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3.
肿瘤病人进行介入治疗时需做动脉造影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及观察血供情况。我们用安其格纳芬(Angiosrafin)作为造影剂,用药中出现过敏反应并不少见。本文总结出现过敏反应31例,并对临床观察、处理及预防情况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7月~1999年7月间共为600例肿瘤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全部病例做了动脉造影,共有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7~75岁)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其中490例术前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有21例出现过敏反应;110例因近期做CT增强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反应而术前未再做碘过敏试验者中有10例出现过敏反应。文中不…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0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25例,应用安其格纳芬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探讨,旨在摸索减少碘造影剂毒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增强扫描的安全。方法:收集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积极的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无1例出现反应,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仅为3.3%,造影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确保CT增强扫描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CT增强扫描中泛影葡胺与欧乃派克副反应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树贞  张兰 《西部医学》2006,18(3):351-35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选择和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防治。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1568例患者分为离子型造影剂组(76%泛影葡胺)925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组(欧乃派克)643例,观察给药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0.7%,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1%(χ2=57.923,P=0.000)。离子型造影剂组2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1例出现中度毒副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高危病例应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应用造影剂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CT室1999年2月~2000年1月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1284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碘变态反应者38例,占3%,对发生碘变态反应者我们进行了积极观察与处理,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对象 本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8~76岁,平均42岁。其中1例碘过敏试验呈阳性反应,其余37例为增强扫描检查结束后出现的变态反应。1.2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型号ProspeedsFast扫描机及同步自控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65%安其格纳芬(广州先灵药业公司生产),80~100ml 地塞米松10mg,儿童及年老体弱患者按1.5~2.0ml/kg计算造影剂用量,以2.5~3.5ml/s注…  相似文献   

8.
造影剂在CT对比增强扫描应用中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比增强扫描中预防和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增强检查1 03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造影剂副反应特征、临床表现、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8.2%,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5%。离子型造影剂634例有4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396例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6例出现轻度副反应(χ2=20.51,P<0.01)。结论: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症状明显高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这些造影剂对病人进行CT增强扫描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积极地预防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9.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本院200例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造影效果明显提高。本组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无一例出现反应,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也仅为7%,结论:熟悉造影要领,了解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扫描安全,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取得良好的造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0例CT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出现不良反应共86例,其中造影剂毒副反应出现78例,造影剂过敏8例。结论: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中,以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出现最多,如何对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原理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抢救措施。方法采用的离子型造影剂,部分做碘过敏试验,非离子型造影剂全部取消碘过敏试验,对高危人群慎重对待,共观察使用离子型造影剂4 185例,非离子型造影剂5 894例,使用单排螺旋CT机。结果离子型造影剂4 185例中373例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2例严重不良反应。非离子造影剂5 894例中6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中、重度不良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是一种较安全的造影剂,可用于各种造影及增强扫描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三种影像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17例单纯作胸部正侧位胸片 ;4 6例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8例作胸部磁共振扫描 ,其中 5例作Gd-DTPA静脉增强 ;5例作系列的平片CT和MRI胸部检查。全部病例通过三种影像检查评价其定位、定性的诊断精确性。结果 17例胸部平片X线结果 :前纵隔肿瘤 13例 ,后纵隔肿瘤 4例。 4 6例作常规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前纵隔肿瘤 2 9例 ,中纵隔肿瘤 7例 ,后纵隔肿瘤 10例。 8例作胸部MRI检查 ,5例前纵隔肿瘤包括前中纵隔肿瘤 4例。 5例系列的平片、CT、MRI检查病例 ,前纵隔肿瘤 4例。对随机抽样的 76例纵隔肿瘤 ,根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CT、MRI对纵隔肿瘤诊断明显优于平片 ,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与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显著性 (P >0 0 5 )。MRI对纵隔恶性肿瘤的判断高于CT检查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都有十分有用的价值 ,MRI检查应为CT定性诊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妙琼  庄惠玲  孙冀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21-2221,2229
目的研究继往过敏史与CT增强扫描和介入治疗时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3月-2006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行CT增强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576例。统计过敏史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发生率是否一致。结果使用安其格纳芬1080人,发生过敏并有不良反应者93人:使用欧乃派克496人的,发生过敏并有不良反应者24人;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既往有过敏史者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4.
任丽  陆亚云  周海燕  朱英 《当代医学》2013,(31):118-119
目的探讨前期心理干预在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914例需G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4例给予前期心理干预,对照组45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期心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造影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何晓琴  江南  苟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13-2314
目的总结护理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预防和处置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作用及价值。方法800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护士在检查前做到有效预防,检查后仔细观察积极处理,避免和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800例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23例,造影剂外渗18例。结论护理人员的仔细观察和积极处理,可以避免和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明确CT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更为高效、安全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操作方法。方法783例用76%复方泛影葡胺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其中631例行大角度静脉穿刺、加热并推注对比剂、妥善固定针头和拔针后大面积压迫止血等改进措施,统计注射速度、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CT扫描增强效果,并与常规方法注射的152例进行比较,总结并优化其技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改进组穿刺点皮下瘀血和注射漏液的病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注速≥1.5 mL/s和扫描部位近心端大动脉CT值≥150 Hu的病例数多于常规组,尤以使用直接针头注射者效果最佳;发生高渗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多。结论改进后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速度快、CT增强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 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研究 CT、MR对该病的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经 CT、MR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 级星形细胞瘤 6例 ,全部资料均具备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实质性病变 ,密度均匀者 3例 ,见中央坏死者 2例 ,纯囊性病变 1例 ;水肿及占位程度中度者 5例 ,完全无水肿者 1例 ;增强后无强化至轻度强化 5例 ,环状显著强化 1例。结论 : 级星形细胞瘤基本影像特征为以实质性病变为主 ,瘤周水肿以及占位程度以中度者居多 ,以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例中3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病变边界清楚,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其中实性病变4例,以实性为主,内见多发散在钙化影,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囊实性病变3例,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相互掺杂、成分相当,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囊性病变1例,内见乳头状突起,增强后乳头状结节轻度强化。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巢和纤维间质组成,5例上皮巢中可见腺样囊腔,细胞无病理性核分裂相,8例病理诊断均为卵巢良性Brenner瘤。结论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回顾性研究肺癌脑转移瘤CT特征的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肺癌脑转移CT特征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常多发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腺癌脑转移以结节状瘤灶多见,瘤旁水肿程度不一。鳞癌脑转移以环状强化多见,瘤旁水肿重,占位效应明显。对等密度无水肿转移瘤灶提示增强扫描的重要性。对肺癌单发脑转移的诊断及转移时间也进行了探讨。从多方面认识到不同的肺癌脑转移瘤有不同CT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方法收集我院5年来42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和CT复查确诊的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lthazarCT分级系统分级,并根据有无胰腺坏死分为水肿型和坏死型。全部病例采用以色列Marconi公司Sele型螺旋CT平扫,其中15例加作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前不口服造影剂。结果A级2例,B级12例,C级12例,D级9例,E级7例。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1例,急性坏死型11例。8例经手术证实,34例经临床、实验室、腹腔穿刺及CT复查证实。结论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双期增强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CT扫描并分级不仅能明确诊断、鉴别其病理类型,而且有助临床定量、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