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对鼻咽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在鼻咽癌临床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和各向同性成像进行对照分析,判断二者对鼻咽癌周围结构浸润和鼻咽癌T分期诊断的差异。结果:各向同性成像与轴位图像对咽旁间隙、蝶骨体、斜坡、卵圆孔、破裂孔等结构受侵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鼻腔、口咽、椎前间隙、翼突/板、岩骨、蝶窦、上颌窦、筛窦、翼腭窝等结构受侵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T2、T3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有助于提高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使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这些技术固有的缺陷,造成临床医生在判断斑块形态、结构组成及斑块易损性等方面仍不尽人意。光相干性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影像技术,在冠心病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鼻咽癌早期骨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WI技术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技术对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应用上述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350例临床诊断为鼻咽癌的初诊病人进行分组和观察。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横轴位Dw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朵诊断颅底侵犯196例,常规序列显示颅底信号异常207例,假阳性11例,符合率为94.7%,弥散成像(DWI)信号异常196例,符合率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中比常规MRl扫描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便是在MRI常规扫描及其它影像学技术无法确认是否有颅底侵犯时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怡红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7,36(9):884-887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鼻咽癌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隐匿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对56例(60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的术前前瞻性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临床触诊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60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中有43侧证实有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其中临床触诊检出者30侧(敏感度为69.77%,特异度为64.70%,正确率为68.33%),漏诊13侧(漏诊率为30.2%);磁共振成像检出者40侧(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88.89%,正确率为91.66%),漏诊3侧(漏诊率为6.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者39侧(敏感度为92.85%,特异度为76.47%,正确率为86.67%),漏诊4侧(漏诊率为9.3%)。结论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鼻咽癌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临床触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小动物四模态分子影像系统的研发。该系统集成了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四种模态。对小鼠肿瘤-炎症模型的成像结果显示,融合了各个模态的综合重建结果可以提供较单一模态更加丰富的结构、功能代谢信息。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对AD 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影像学特征诊断早期AD 患者,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如结构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显像,尤其是特异性示踪剂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显像,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目前最高端的一体化PET/MR 的应用,可以同步进行MR 和PET 扫描,对研究AD 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并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篇,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94%(91%~9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7,SE(AUC)为0.2399;而MRI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84%(80%~87%),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4,SE(AUC)为0.1154.以上结果表明与MRI相比,PET-CT在国人鼻咽癌转移诊断中具有较低的误诊率,但诊断价值稍低.结论 根据现有的诊断试验,PET-CT和MRI均是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误诊率方面,PET-CT优于MRI;但诊断价值稍低.因此,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鼻咽癌转移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64层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的金标准,它在检查的同时可行介入性治疗,但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迅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Con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兵兵  任磊  孙文伟 《吉林医学》2009,30(7):643-644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近几年仍有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鼻咽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大量地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治疗中。Cyfra21-1(细胞角蛋白片段19)、TNF-α(肿瘤坏死因子)、Fer(铁蛋白)与鼻咽癌的关系报道较多,但三项联合检测与鼻咽癌的关系的报道不多。本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Fe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探讨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恒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75-876
目的:研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鼻咽癌患者、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中EGF和EGFR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GF和EGFR在鼻咽癌组中呈升高,明显高于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病例组中EGF和EGFR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和EGFR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中5年生存时间低于EGF和EGFR无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EGF和EGFR含量的检测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理想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住院初次确诊的鼻咽癌患者63例(排除已行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分期及性别、年龄、首诊症状、首诊时间、伴发症状、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63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22~82(53.8±1.7)岁。I期、II期、III期、IV期分别为17例(占27.0%)、14例(占22.2%)、29例(占46.0%)和3例(占4.8%),早期31例,中晚期32例,早期诊断率49.2%。首诊症状按照出现率高低依次为上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占38.1%)、涕血18例(占28.5%)、鼻塞10例(占15.9%)、耳鸣耳闷8例(占12.7%)、鼻出血和头痛及无症状各1例(均占1.6%)。早期患者首诊时间为(2.4±0.3)个月,中晚期患者首诊时间为(5.4±1.1)个月。有伴随症状的早、中晚期患者占比分别为15例(48.4%)、24例(7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首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或涕血、首诊时间越迟、有伴随症状和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中晚期临床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与首诊症状、首诊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缩短首诊时间是发现早期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出现涕血、鼻塞、耳鸣耳闷、鼻出血或上颈部淋巴结肿大必须在2个月内做一次鼻咽部检查。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敖睿  刘浩  王晋川 《四川医学》2011,32(3):331-333
目的分析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病程、首发症状、T分期、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位置(侧数,单侧/双侧)及病理类型及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不同病程、首发症状、T分期、N分期及病理类型等五项特征的病例分布均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14、5.339、0.0950、.381、2.381,P值分别为0.0520、.149、0.758、0.537、0.123。不同性别及颈淋巴结转移位置(侧数,单侧/双侧)两项特征的患者分布不均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95、5.158,P值分别为0.014、0.023。结论鼻咽癌初诊时远处转移的发生与病程、首发症状、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男性、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初诊时更多见远处转移,对此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5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平扫/增强影像学资料。结果245例鼻咽癌中,MRI平扫及增强显示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颅内等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增强与CT平扫及增强对鼻咽癌鼻腔侵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和咽后淋巴结转移等,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放射治疗靶区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见的影像学诊断,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鼻咽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80例鼻咽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和增强CT,两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比较这两种方法在诊断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57例(71.3%)和71例(88.8%)、65例(81.3%)和73例(91.3%)、42例(52.5%)和66例(82.5%)、67例(83.8%)和73例(91.3%)。MRI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两种影像学方法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与CT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与CT对比研究,探讨超声诊断鼻咽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症状可疑鼻咽癌患者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后行鼻内窥镜检,发现可疑病灶行鼻内窥镜活检送病理检查,以评价超声检查诊断鼻咽癌的价值。结果超声提示鼻咽癌73例中,68例得到病理证实,5例误诊;两种影像学漏诊2例,经活检送病理确诊。68例鼻咽癌的声像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型和肿块型,咽旁间隙受侵63例,骨质破坏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66例。超声对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7.14%、85.71%、93.15%、93.75%、93.33%,CT对应值分别为97.14%、94.28%、97.14%、94.28%、96.19%。结论超声和CT对鼻咽癌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判断临床分期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对于鼻咽局部的受侵改变CT观察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HIT基因和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以及正常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Q-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检测54例鼻咽癌组织和28例正常鼻咽组织FHI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FHI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鼻咽组织(P〈0.050),且FHI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和蛋白可能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它可作为鼻咽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的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分离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蛋白,经蓝银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识别,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建立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2-DE图谱;发现并鉴定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19个,这些差异蛋白质点主要为蛋白质合成与分解、抗氧化应激、分子伴侣、细胞结构相关蛋白质、三大代谢相关酶类以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质等。结论通过对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蛋白质学研究,筛选并鉴定到19个与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其中HSP27、Protein S100-A9、Prohibitin可能成为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关静  杜飞舟  李小凯 《四川医学》2009,30(11):1811-18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