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量输液器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84例气管切开术后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易于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并发症下降。结论: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宝芝  赵丹凤 《华夏医学》2005,18(5):874-876
概述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从生理湿化、药物湿化、加温湿化、人工鼻湿化、气道冲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AECOPD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25例老年AECOPD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综合分析,气道湿化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为气道湿化不足、气道湿化过度、湿化方式不当、湿化液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湿化液量控制不理想等.结论 有效的气道湿化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临床护理。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所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气道湿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与气道湿化不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气道湿化不佳的状况,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而肺部感染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分次滴入气管内。我们将微量输液器代替注射器用于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避免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12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了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可以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邓李敏 《吉林医学》2015,(9):1912-191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微泵持续泵入盐酸氨溴索湿化气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度烧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湿化气道方法,试验组采用微泵持续泵入盐酸氨溴索湿化气道。结果:治疗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泵持续泵入盐酸氨溴索湿化气道优于传统的间断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丽君 《中原医刊》2005,32(2):F003-F004
气管切开术后体液经气道丢失的要比常人高出4~5倍,同时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容易加重缺氧、炎症,导致肺部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我科经过2年多的临床实践,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凤云  买莹  马翠玲 《中外医疗》2010,29(25):73-7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出现气道梗阻、缺氧表现,及时气管切开是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选治疗措施,也常是进一步综合治疗的保障。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失去了生理湿化功能,如果不有效地进行气道湿化很容易造成气道阻塞、合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肺炎肺不张。气道湿化是治疗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38-141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2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卧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微量泵持续常温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予以微量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湿化效果、气道并发症,湿化护理前后评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气管切开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气管切开后48 h、14 d,观察组的气道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刺激性干咳、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气管导管堵管和呼吸做功增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切管切开后14 d,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能够提高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卧床患者的气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有效气道湿化液,以降低并控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4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传统的0.9%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气道湿化的抗厌氧菌感染效果。结果应用甲硝唑气道湿化后患者痰培养、气道内恶臭味比较结果均优于传统0.9%生理盐水法。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芬分 《柳州医学》2006,19(4):242-24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护理的关键是气道管理,而气道湿化义是气道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减少痰痂的形成,对预防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往所用的常规气道湿化方法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对湿化液的选择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湿化方法及湿化液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降低了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组30例使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比较2种方法湿化气道的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控制、PaO2升高、痰液量减少、痰培养及胸部X线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PaO2,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保障气道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临床运用中:定量、定速、定时给药的优点,以指导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防止术后护理并发症。方法从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开始,对2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评估、计划、实施和分析。结果病人痰液稀薄易于咳出,由湿化液引起的呛咳消失,肺部的痰鸣音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结论微量注射泵不仅用于药物的注射,还可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