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李顺元,王保君,李荣元,倪敏霞,孔德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已成为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手术技巧的提高,人工晶体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手术效果已明显提高。为确保手术效果,必须对其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12个月。结果:32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涤非  于大仆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310-231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12个月。结果:32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进展突飞猛进,手术效果近乎完美,但有些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易出现虹膜后粘连,若不早期处理,危害较大。笔者遇到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虹膜后粘连者9例。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晶体眼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效果。方法:应用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前做眼科A/B超及验光矫正视力,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及双襻巩膜固定术。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达0.5以上41例占6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约16%。结论:无晶体眼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应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的手术处理,减少并发症,以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6.
成人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被公认为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儿童白内障患儿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高质量人工晶体的使用,儿童白内障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发症已大为减少。在临床上2岁以上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来矫正无晶体眼的屈光不正已没有异议。我院于2004年~2006年共为17例(25只眼)3~14岁儿童患儿开展了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日益普及,随着观察时间的推移,术后并发症逐步被发现;现将我院近年来198例(210眼)白内障现代囊外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道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无足够后囊支持的32只眼,其中1期植入20只眼,主要为计划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樾入术中后囊破裂及外伤性白内障,2期植入12只眼,为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结果术后视力≥0.5者87.5%接近有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90.02%),并对手术的适应症,人工晶体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手术后多发生白内障,而滤过术后的眼前节改变,如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固定及晶体核硬化等,常使手术难度增加。术中既要保护手术滤过泡,又要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后避免出现较大散光是术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经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民  杨丽 《新疆医学》2005,35(3):87-88
自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问世以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趋于完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视力。然而后房型植入术发生瞳孔移位,瞳孔异常,会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3月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术后发生瞳孔异常25例,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11例人工晶体后脱位,观察至今,效果满意,信为玻璃体切割术处理严重人工晶体后脱位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22例(23眼)手术结果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5者72%。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62例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随访3—6个月,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月矫正视力0.5-1.2者115例(占70.99),术后6月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132例(占81.48%)。结论: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使白内障惠者复明的主要手段,术后视力恢复好,且远期视力较近期视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卢雪梅 《医学文选》2006,25(2):224-225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6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线缝线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视力≥0.5者占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一种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结论: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效果满意,视力均有提高,并发症少,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8例8眼晶体后囊已破或不能保留后囊的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用玻璃体切割器行闭合式晶状体切割,联合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2.5~10个月的随访观察,矫正视力1.0以上者6眼。该手术成功地解决了玻璃体干扰问题,术后并发症少。本研究给不能安放人工晶体的病人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开辟了一新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6个月根据囊膜残留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2±3.6)个月。结果30例(30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人工晶体正位。其中双攀固定16眼,单攀固定10眼,未固定4眼。视力提高明显,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不断提高手术经验、注重术后随访下的前提下,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效、安全,是目前矫正玻璃体晶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 2 9例 ( 36只眼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平均随诊 7 3个月 ( 2~ 30个月 ) ,97 2 2 %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 0 1以上 ,术后眼压均维持正常 ,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 16 7% ) ,晶体后囊混浊 ( 8 33% )和前房出血 ( 2 78% )。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上方或鼻上方手术切口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情况时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47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1期或2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47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