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88-590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观察MRI异常征象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特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MRI征象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两组间TIC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31例软组织肿瘤包括11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异常征象中,肿瘤大小、强化方式及侵袭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界、T2WI信号均匀性及瘤周水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8例良性肿瘤的TIC有6例呈渐增型,2例呈平台型;7例恶性肿瘤的TIC有1例呈渐增型,3例呈平台型,3例呈流出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00,P<0.05)。结论:肿瘤大小、强化方式及侵袭性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TIC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卵巢肿瘤的实质成分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标准包括强化均匀度、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共2型)、第一分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等。所有病例经手术切除后,对MRI-ROI区作病理切片,区分病变的良恶性。试用动态增强扫描特征来预测病理良恶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良性肿瘤:45例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47例恶性肿瘤:8例均匀强化,39例环形或不均匀强化。Ⅰ型曲线其51例,恶性肿瘤47例,良性肿瘤6例;Ⅱ型曲线共54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52例。良、恶性肿瘤第一分钟强化率分别为(74.32±28.88)%和(152.22±22.56)%,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72.83±70.29)s和(71.48±13.15)s。良恶性肿瘤在曲线类型、第一分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卵巢肿瘤病理微血管计数良性23例为18.6±6.78及恶性20例为23.91±9.23,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的MRI动态增强模式特点。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23例24个病灶,其中恶性13例14个病灶,良性10例10个病灶。采用PHILIPSinteraAchieva1.5T磁共振机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加减影技术。分别用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类型,1、2、4、8min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峰值强化时间来分析良恶性肿瘤的特点。结果动态增强减影显示全部病灶。恶性肿瘤的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A型7.1%(1/14)、B型78.6%(11/14)、C型14.3%(2/14);良性肿瘤有B型30.0%(3/10)、C型70.0%(7/10)。良恶性肿瘤的早期(1、2min)强化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4、8min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强化时间在2min内100%为恶性;在2~4min间50.0%为恶性、50.0%为良性;>8min者20.0%为恶性、80.0%为良性。结论有效结合形态学和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和峰值强化时间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价值,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分析MRI动态增强资料。结果:6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乳腺恶性肿瘤37例、乳腺良性病变23例;MRI动态增强诊断正确51例,敏感性86.84%,特异性81.82%。乳腺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70.27%),乳腺良性病变以Ⅰ型为主(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能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乳腺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良性及恶性病变患者在MRI影像表现、形态与强化特征方面的差异,计算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良性病变患者中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及强化均匀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26例、Ⅲ型1例,(Ⅰ型+Ⅱ型)占97.4%(37/38);恶性病变患者中,Ⅰ型0例、Ⅱ型4例、Ⅲ型13例,(Ⅰ型+Ⅱ型)占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可实现有效互补,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实现良、恶性病变的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RI成像技术,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人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点、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0例病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7例,良恶性肿瘤在平扫中信号强度差异不明显。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滑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良性肿瘤以流入型居多,恶性肿瘤以流出型居多,平台型二者均可见到。结论:应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合病灶形态学特点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和病理分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经病理证实行影像学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患者85例,选择第1个动态序列最大轴面肿瘤,选择3个明显强化和3个强化最弱的区域勾画兴趣区域(ROI)计算ROI的各参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曲线下面积(ROC)评估初始斜率、流入\流出斜率梯度、曲线形态、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程度来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4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不同病理分级各参数的比较采用χ2或KruskalWallis秩和法分析各动态参数等非参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参数中热点初始斜率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67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6%和67.6%,对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意义较大,但与其他参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I、Ⅱ、Ⅲ级分别为13、17、15例,冷点初始斜率中位数为6.2×10-3、5.5×10-3、1.6×10-3,流入斜率梯度中位数为6.7、9.9、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特征内部均匀性,I级表现为均匀、较不均匀、极不均匀分别为3、7、3例,Ⅱ级为1、11、5例,Ⅲ级为0、5、10例,差异有统计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相应参数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I对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观察和记录良恶性病变病灶形态和边缘情况及强化和受累情况,并统计良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最大增强率及相对最大增强率。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46例,恶性病变者34例,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85.00%。恶性乳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毛刺、结节或肿块样强化及周围组织受累方面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乳腺病变MRI早期增强率、最大增强率及相对最大增强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影像学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恶性病变增强率明显较高,故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行动态增强MRI乳腺检查并同时经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诊患者通过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化峰值评价动态增强MRI的表现;病理切片经相关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40例乳腺疾病患者,24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40例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中,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与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相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P>0.05);而强化峰值、微血管密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中华  杨艳  石新霞  郑曙光 《海南医学》2013,24(11):1617-1619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85例,其中良性结节55例,恶性结节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良恶性结节的动态增强CT特征及其曲线变化的差异。结果 3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中25例表现为均匀性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55例良性结节中,11例呈均匀强化,26例不均匀强化,18例无强化。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间三种强化方式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TDC曲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强化峰值和强化增加值均显著低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全面分析结节的强化方式、强化幅度以及TCD曲线特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5-12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弥散加权成像 (DWI)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均常规行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低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恶性肝脏肿瘤的阳性诊断率为96.7%,而仅单独采用MRI 的诊断阳性率为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ROC 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MRI 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腮腺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29例(良性组),恶性肿瘤31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统计并分析两组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性组MRI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周围组织不受侵、T2WI为高信号者占多数,比例分别为75.9%、100.0%、79-3%、100.0%、82.8%,与恶性组(9.7%、16.1%、19.4%、38.7%、29.0%)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组织受侵、T2WI为高低和等信号占多数,分别为90-3%、83.9%、80.6%、61.3%、38.7%和32.3%,明显高于良性组(21.4%、0.0%、20.7%、0.0%、13.8%、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多见,分别占62.1%、13.8%、31.0%,明显高于恶性组(19.4%、0.0%、0.0%)(P〈0.05),恶性组以廓清型、廓清率〈0.3多见(80.6%),明显高于良性组(0.0%)(P〈0.05)。良性组的MRI增强峰值时间[(172.12±55.33)s]明显长于恶性组[(73.55±37.20)s](P〈0.05);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好,分别为100.0%、99.6%、100.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腮腺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胜凯  卞丽娟  郭友逢  朱文标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77-1478,1487,155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特征,观察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经病理形态学确诊并分为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手术切除前经CT平扫及增强诊断其恶性程度,比较肿物大小、密度、形态、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显示不同恶性程度组别间质瘤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肿物密度均匀性和边缘光滑度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34),而肿物形态在良恶性间质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良性、交界性和恶性间质瘤中CT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而强化方式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CT显示GIST肿物大小、边缘、密度、强化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T可作为诊断GIST及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价值,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方法 39例经组织学或临床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行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MRI平扫,连续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连续动态增强肿瘤表现出的强化模式;在连续动态增强扫描MRI,绘制肿瘤、主动脉、门静脉及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重建各期动态图像.对2种增强所表现的良、恶性特征进行分类、计数和比较.结果 在39例肝细胞癌的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速升速降型27例、速升平缓降(或台)型6例、缓升下降型5例、缓慢上升型1例;多期增强的强化模式,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信号)减低20例;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信号)不减低5例,动脉期不强化、门静脉及延迟期强化4例;动脉期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信号)低于肝组织1 0例.MRI连续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出的恶性征象明显高于多期动态扫描的强化模式(x2=37.375,P<0.000).在肿瘤的综合诊断中,诊断等级定为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能确定、可能肝细胞癌和肯定肝细胞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等级例数相应为1、2、3、5、2 8;多期动态扫描分别为2、3、6、7、21,连续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多期增强扫描(x2=49.259,P<0.000).结论 MRI连续动态增强扫描能获得组织完整的对比剂流入和廓清状态,与多期增强比较,有利于对肿瘤个性化分析,对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模式与其组织学特点、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探讨 动态增强MRI在评价乳腺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 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3D FSPGR序 列,运用Functool2功能软件在伪彩图上选择感兴趣区,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强化率、信号强度峰 值(Emax)、最大信号到达峰值时间(Tmax)。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检测,并在苏木精 伊红(H E)染色切片观察炎性反应程度。 结果:40例VEGF低度表达者与高度 表达者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及炎性反应程度差异均 有显著性意义(P<0.01);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指标中早期强化率和Tmax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 病变组Emax高于良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时间 信号曲线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Emax与MVD及VEGF分级,早期强化率与VEGF分级无相关性(P>0.05),其余指标 均显示有相关性(P<0.05),其中Tmax与MVD、VEGF分级、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基准,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及良性与恶性肿瘤MRI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29例为潜在恶性、73例为恶性。CD117阳性表达为98.3%、CD34阳性表达率为59.0%。14例良性病灶平扫示信号均匀22例,73例恶性患者信号不均,潜在恶性患者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良性多为均匀中等强化,恶性为不均匀强化。结论 GIST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呕血与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良性瘤病理表现为少见囊性变、出血、坏死,难见核分裂象;潜在恶性瘤可见囊性变或出血,但无肿瘤性坏死;恶性瘤可见囊性变、出血外、肿瘤性坏死,部分肌层浸润、血管浸润,核分裂象多在10个/50HPF以上。良性瘤的MRI平扫多为均匀信号;恶性为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FNC证实的甲状腺纤维腺瘤患者32例,甲状腺癌患者30例,均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感兴趣区及周边组织信号值,比较不同病灶在不同时间的强化值,绘制TIC曲线,比较不同结节的TIC差异。结果平扫甲状腺腺瘤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甲状腺癌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多为不规则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不同程度强化,MRI增强扫描甲状腺癌1、2 min强化率高于甲状腺腺瘤,TIC曲线甲状腺癌同甲状腺腺瘤存在明显差异,MRI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率高于MRI平扫。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TIC也存在显著的差异,MRI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志凯 《西部医学》2014,(5):663-664
目的 探究三维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诊断45例为良性病变,57例为恶性病变,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动态增强MRI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45例良性病变中,边缘不规则的、毛刺状的明显少于恶性病变患者,良性患者边缘形态以光滑为主,良恶性患者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的A型人数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而恶性病变患者的C型人数明显低于良性患者.恶性病变患者早期增强率以≥60%为主(71.93%),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而良性病变患者以<60%为主,占总人数的80.00%.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可以辨别病灶的形态特征,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以及早期增强率均对乳腺恶性病变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