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吡喹酮为治疗血吸虫病新药。自1978年以来,我国临床已用于治疗各期血吸虫病及夹杂症血吸虫病。据报道,该药具有疗效高、毒性小、疗程短等特点,对心血管的副反应亦较轻。我们于1980年3月至5月,在铜陵县董店公社用吡喹酮治疗一批血吸虫病病人。现将该药治疗慢性血吸虫病162例完整的心电图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吡喹酮治疗夹杂症血吸虫病的经验,我们从1982年10月至83年4月,对金堂县在历年普治中遗留的各类夹杂症血吸虫病患者98例进行了试探性的治疗观察。一、夹杂症种类疗前,患者均经详细问诊和认真查体,部分患者还作了心电图、超声波及临床检验等以明确夹杂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系(Praziguantel)国外1977年发现的治疗血吸虫病新药,由国外引进,国内同时试制成功。实验证明毗喹酮对人体三种血吸虫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本院传染病科在检验科、神经科、脑电图室大力协作下,应用寄生虫病研究所试制的吡喹酮,自1978年7月中旬到1978年12月先后治疗81例,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药物反应:服药后,肝功能、肾功能及神经系统(包括脑电图)等经严密观察无明显异常发现。少数病人有轻度头晕、乏力、肌肉跳动,个别病人出现短暂性早搏,但迅速消失。疗效:经大便毛蚴计数,即时及一个月疗效均为100%,3个月疗效达92%。这远远超过以往抗血吸虫病药物。由于吡喹酮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反应轻。服用方便等优点,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已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观察吡喹酮对血吸虫病夹杂症及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室与瑞金医院传染病科于1978~1980年在进行抗血吸虫病新药吡喹酮的临床研究中,收治了合并各种夹杂症的血吸虫病患者共210例。其中在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方面具有确证的心脏夹杂症患者有57例,占夹杂症总病例数的27%。从对病人的危害性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最值得重视,因其直接影响到病人能否接受治疗与远期预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我们用吡喹酮治疗了晚期或有夹杂症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114例,现将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摘要报道于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以历年来因晚期或有夹杂症的日本血吸虫病而缓治者为主要对象。男性58例,女性56例。年龄17~68岁。入院后大便沉淀孵化虫卵或毛蚴阳性者48例;环卵试验环沉率5%以上、有临床症状、肝脾肿大者61例;直肠活检虫卵阳性、无治疗史、有临床症状者5例。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20例(伴夹杂症7例),其中腹水7例、巨脾2例、肝脾肿大5例、已切脾者6例。早期血吸虫病伴夹杂症者94例,早、晚期共有夹杂症患者101例(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月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临床组会议,交流了血吸虫病临床科研资料,现将内科临床科研某些进展综述如下: 一、吡喳酮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共中央南方十三省、市、区血防领导小组于1978年7月召开的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会议,确定分别在上海、江苏、浙江对抗血吸虫新药吡喹酮进行临床观察。近年来吡喹酮扩大了临床研究观察,据不完全统计将近四千临床病例,其中早期血吸虫病2100多例,有夹杂症者590多例,晚期血吸虫病300多例,急性血吸虫病185例。通过临床观察:都认为吡喹酮  相似文献   

7.
三年多来,我们用吡喹酮治疗各期日本血吸虫病1530例。其中,男819例,女711例;慢性血吸虫病(简称慢血)1443例,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87例;伴各系统夹杂病症者155例(包括精神或癫痫病史者14例,脑型血吸虫病3例,老慢支或结核病59例,心血管疾病20例,治前原有各种原因引起心早搏者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是一种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可以治疗各型血吸虫病。根据1980年7月全国血研会吡喹酮协作组所拟订的临床研究实施方案,于1980年10月在浙江常山县阁底公社治疗297例少年期及儿童期慢性血吸虫病人。现将治疗情况与疗效考核的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9.
观察近10年来以吡喹酮治疗慢性日本血吸虫病198例的副作用,发现副作用出现率为77.28%(153/198).其主要表现为头昏38.9%(77/198)、失眠28.8%(57/198)、多梦16.2%(32/198)、乏力13.2%(26/198)、眩晕13.2%(26/198),还有肝区痛、腹痛等。部分患者肝功能及心脏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提示治疗过程中,对心动过缓者宜严密观察。此外,还对患者住院时间及夹杂症患者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常规剂量,以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轻不良反应,节省费用。方法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7~66岁30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150)按30 mg·kg-1小剂量顿服吡喹酮;对照组按40 mg·kg-1常规剂量顿服吡喹酮。观察2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病原学疗效考核。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求其不再接触疫水。结果治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粪便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00%、9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观察组更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3%vs 56.95%,P>0.05)。结论采用30 mg·kg-1小剂量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能保证疗效、减轻不良反应、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