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健康杂种小猪进行碘苯酯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简称HAE),探讨碘苯酯肝动脉栓塞的有关并发症及相对危险性。结果表明,碘苯酯可以进入肺循环产生肺油栓,并引起相应病理改变,甚至致死,还可以引起正常肝组织梗死,在梗死区较长时间残留,甚至产生X线的假肿瘤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热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剂经超选择栓塞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热栓塞组2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热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治疗,将碘油抗癌药乳剂加热至100℃,经导管超选择栓塞。TACE组29例肝癌患者在室温下经导管超选择栓塞,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途径及方法均与热栓塞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热栓塞组与TACE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5个月(95%可信区间4.7~7.3)。热栓塞组和TACE组3、6、12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5.32%、60.71%、45.24%和74.55%、40.27%、22.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栓塞组肿瘤缩小率和甲胎蛋白(AFP)复常率高于TACE组。治疗不良反应中,局部烧灼感(患者例数/持续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热碘油抗癌药乳剂经超选择栓塞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常规TACE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热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剂经超选择栓塞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热栓塞组2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热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治疗,将碘油抗癌药乳剂加热至100℃ ,经导管超选择栓塞。TACE组29例肝癌患者在室温下经导管超选择栓塞,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途径及方法均与热栓塞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 热栓塞组与TACE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5个月(95%可信区间4.7~7.3)。热栓塞组和TACE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5.32 %、60.71% 、45.24% 和74.55% 、40.27% 、22.6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碘油和碘油 前列腺素E1栓塞肝动脉的实验研究,探讨肝动脉栓塞后前列腺素E1对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A组(对照组),B组(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C组(碘化油 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对比观察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学评价前列腺素E1防治TACE所致肝损伤的应用价值.结果:超液化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模拟肝癌TACE治疗后,正常非肿瘤区由于碘油栓塞该区域供血动脉所造成的肝损伤.试验结果为: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将发生明显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生化指标升高明显,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碘化油 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将会出现轻微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生化指标早期升高,然后明显下降,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坏死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TACE治疗后正常肝组织损伤.结论:实验证明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TACE治疗后正常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碘125间质内照射治疗大鼠脑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脑内C6胶质瘤动物模型,研究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间质内照射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采用立体定向方法接种于大鼠脑内右尾状核区建立肿瘤模型,而后分为对照组15只,治疗组15只.1周后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照组在原脑内靶点注入无碘125材料,治疗组注入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平均放射活度37 mBq.分别于2、3、4周通过MRI检查测量两组肿瘤直径,最后处死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C6细胞接种后1周,大鼠脑内均可见肿瘤形成.对照组与治疗组肿瘤直径增长速度明显不同,4周后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病理学检查见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及内部结构损伤.结论 碘125聚胺酯放射材料可通过间质内照射对大鼠脑内C6胶质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有望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调控的胸苷激酶(TK)及胞苷脱氨酶(CD)融合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系统(AdVEGF-CDglyTK)与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兔肝癌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36只荷VX2瘤兔随机分4组,LP组(单纯超液化碘油栓塞组);LP+AdVEGF-CDglyTK组(超液化碘油+AdVEGF-CDglyTK栓塞混合栓塞,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5-FC治疗组);AdVEGF-CDglyTK组(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5-FC治疗组);N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0、15天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肿瘤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组兔术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10、15d的各组之间肿瘤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dVEGF-CDglyTK肿瘤增长率最小。VEGF表达:LP组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表达:LP组最高,LP+AdVEGF-CDglyTK组最低(P<0.05),而AdVEGF-CDglyTK组MVD表达也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兔肝癌的治疗中,与单纯碘油栓塞以及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相比,AdVEGF-CDglyTK与碘油混合肝动脉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生长率,减少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癌肝动脉碘油抗癌药化疗栓塞后发展的CT表现并探讨其他有关因素。方法:搜集78例栓塞后CT复查发现肿瘤发展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搜集78例栓塞后肿瘤发展的CT表现如下:①原瘤灶边缘局部发展26例(33.3%);②原瘤灶边缘局部及肝内他处出现27例(34.6%);③肿瘤整个增大发展14例(17.9%);④肝内其他部分出现5例(6.4%);⑤肿瘤整个增大发展伴肝内其他处出现6例(7.7%)。结论:可通过观察栓塞后肿瘤边缘部碘油潴留形态判断疗效及栓塞后肿瘤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肝癌动脉化疗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LP—TAE)是目前治疗肝癌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和化学性坏死而消灭癌细胞。栓塞靶区可出现碘油沉积.并认为碘油潴留量的多少不等,则栓后肿瘤复发时间和范围也不同。1997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70例肝癌患者行LP—TAE治疗.本文旨在分析碘油沉积对肝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肾癌介入治疗明胶海绵与碘油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明胶海绵和碘油在肾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研究.方法搜集28例中晚期肾癌,其中肾癌26例,2例为肾转移癌,I期2例,Ⅱ期23例,Ⅲ期2例,Ⅳ期1例.选择性肾动脉插管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分别在肾动脉主干或超选择肿瘤血管支行明胶海绵与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明胶海绵栓塞组12例,均在肾动脉主干或超选择栓塞;碘油栓塞组26例,超选择栓塞14例,主干栓塞2例,副肾动脉栓塞2例.碘油栓塞组的有效率(CR PR)显著高于明胶海绵栓塞组织(68.8%:41.2%,P<0.05).碘油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明胶海绵组(25%:8.3%,P<0.05),采用超选择性肿瘤血管内化疗栓塞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碘油化疗栓塞治疗肾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明胶海绵化疗栓塞术.明胶海绵化疗栓塞术较为安全,但疗效欠佳,肾癌治疗应采用两种栓塞剂同时应用,对大部分肿瘤组织坏死起到较好作用,疗效肯定,便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动脉微栓塞组织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微栓塞的理论依据。方法取体重(180±1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大栓塞组、微栓塞组,每组各10只。以大鼠提睾肌动脉为靶血管,首先使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血栓,然后用葡激酶溶栓造成微栓塞模型。正常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葡激酶。每组取5只SD大鼠于15%甲醛溶液中固定,备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于-70℃液氮中保存,备免疫印迹。结果随血栓的形成,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增加,免疫组化切片上可见棕黄色区域增多。微栓塞组(血管直径<150μm)免疫组化阳性指数(0.30±0.02)与大栓塞组(血管直径>500μm)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印迹的X线片上,46kD及39kD可见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两条条带。微栓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大血栓组大鼠组织血栓调节蛋白表达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栓塞组、大栓塞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是有差别的,微栓塞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动脉微栓塞检测的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