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曾仪 《吉林医学》2012,33(17):3690-369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与骨质疏松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通过总结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与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13例,失败率为13%。Singh分级越高,失败率越高。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应与Singh骨质疏松分级相结合,在确保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必要时植骨、填充骨水泥和骨胶,可以明显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ingh分类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影响。方法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Singh分类法分为I-V5组,比较各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Harris评分。结果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各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2、4、12、24周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同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段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ingh分类Ⅲ度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正常女性腰椎,左股骨上端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DEXA测定445例20~83岁正常女性腰椎(L2~L4)正住,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按每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骨质疏松患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以Ward氏三角区检出率最高。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骨峰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从40岁起已开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密度测定、Singh指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了解不同髋部骨折之间Singh指数的差异性,为基层医院筛查高危人群提供简便廉价的方法.方法 统计因轻微外伤所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各100例,调取骨盆正位片,并按Singh指数分类法统计股骨近端骨小梁级数,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Singh指数的差异性.结果 股骨颈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为(3.73±1.100),粗隆间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为(3.27±1.286),两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X线片评定股骨近端骨小梁结构变化对于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业东 《广西医学》2003,25(5):767-769
转子间位于股骨上端接近髋关节 ,股骨负重为偏心性受载 ,股骨距是股骨上端偏心性受载的着力点 ,相当于起重机基梁的基础 ,承受着直立负重时产生的巨大压应力 ,同时抵抗着弯距和扭距的作用力。患者因下肢着地时突然失控跌倒 ,瞬间产生的压应力和扭屈应力作用在转子部位上 ,使转子区内侧压力带上产生压塌骨折 ,外侧的张力带上发生撕裂骨折。其独特的解剖特点和受伤机制 ,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折端内侧骨皮质往往呈粉碎性骨折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占大多数 ,即使原始为稳定型骨折 ,在搬运过程中往往出现骨折移位或变形。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 方法:2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结果:本组21例,无切口感染,所有病例在2个月内骨性愈合,恢复下肢负重。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改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有效防止头颈切割。  相似文献   

7.
来红  徐灿达  汤样华 《浙江医学》2020,42(18):1965-1967,197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7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初次外伤后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种数、与照料者关系、功能障碍程度和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分级等情况,统计再骨折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原因。结果147例患者术后发生对侧股骨近端骨折28例,发生率为19.05%。不同合并基础疾病种数、与照料者关系、功能障碍程度、股骨近端Singh指数分级患者,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功能障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种数、股骨近端Singh指数分级、与照料者关系、年龄分层、初次外伤后手术时间、性别是发生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原因复杂,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积极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防治基础疾病和骨质疏松,提高防范跌倒意识。  相似文献   

8.
西宁地区(平均海拔2 261m)相对缺氧,寒冷环境对机体各系统都有影响,本文对87例老年骨质疏松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从心理护理,专科的牵引、手术前后、骨质疏松护理,预防专科并发症和一般并发症等方面实施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相似文献   

10.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大多为低爆损伤引起,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笔者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改良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2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