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探讨利用股一股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我科利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行股-股静脉转流术治疗33例患者资料。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其中患肢明娃消肿25例;站立后患肢肿胀,平卧后缓解5例;效果不明显者3例;显效率为75.7%。认为股-股静脉转流术是治疗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介绍一种新的股疝修补术:股环无张力结网修补术。方法股环无张力结网修补股疝;显露股环,于腹股沟韧带和趾骨疏韧带用1号丝线连续交叉缝合,无张力结网封阻股环。腹股韧带和耻骨疏韧带不靠拢,保持原位。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2003年11月行股环无张力结网修补26例股疝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与以往的手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股环无张力结网修补组,近期无张力性疼痛,恢复快,远期无复发,无慢性疼痛。结论这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一例左髂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经血栓内膜切除后,取同侧大隐静脉作左股-腘动脉转流术,并用直径8mm的真丝人造血管经耻骨上2cm的皮下隧道作左右股-股动脉血管架桥转流术,术后下肢症状消失,动脉造影显示血流通畅。随访3年9个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缪萍  王楚怀  许轶  王康玲 《广东医学》2012,33(24):3755-3757
目的研究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外侧肌(VL)与股内斜肌(VMO)的表面肌电特征,从而对其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其失衡程度。方法选择PFPS患者(病例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VL及VMO表面肌电图,分析比较VL、VMO各时域指标。结果病例组痛侧膝VL表面肌电时域指标零线相交率、均方根振幅(RMS)、积分肌电值(IEMG)较VMO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VMO的时域指标RMS、IEMG较痛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痛侧表面肌电信号各指标VL/VMO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PS患者VL与VMO存在不平衡的情况,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受累膝病情的严重程度与VMO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VL/VMO比值大小推测VL、VMO间的失衡程度。  相似文献   

6.
1990~1997年我们共行股骨折二次手术106例。二次手术时发现股外侧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肌萎缩的结果可能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本研究就股外侧肌萎缩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106次手术)男79例,女23例。年龄14~76岁,平均35.1岁。其中双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7例。内固定方法:自动加压钢板40例,髓内针十钢丝固定28例,其它固定方法38例。二次手术的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2.4个月。1.2方法术前测量膝上10cm双股部的周径有明显差异(尸<0.05)者共有63例。二次手术时沿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股尺的制作方法,探讨股尺在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7例,利用自制股尺测量出腹股沟韧带的长度,计算出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位置,同时触摸患者的股动脉搏动点,然后计算出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动脉搏动点的差值,寻找其规律。结果 37例患者,有2例因肥胖无法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其余35例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动脉搏动点的差值在0~1.85cm之间波动,左右侧腹股沟无明显差别,平均值为0.85cm。结论股动脉穿刺点应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靠内侧(0.85±0.14)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股尺在股动静脉定位时简便、安全,特别在无法触及股动脉搏动时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自体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成人尸体,其中男性12具,女性3具共30侧下肢,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浅出点横经2.52±0.39mm、距体表深度1.81±0.69cm,长度23.27±1.69cm、分支有多条.股外侧皮神经浅出点横经1.92±0.55mm、距体表深度0.72±0.42cm,长度9.66±3.07cm、分支有两条.股后皮神经小动脉数多于股外侧皮神经,但管径细小;寻找每条神经,都有一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根据移植需要,可从最佳位置获取所需长度和横径的股后及股外皮神经作移植供体.此两神经不适合带血管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9.
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自体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 ,女性 3具 ,共 30侧下肢 ,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 ,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2 .5 2± 0 .39)mm、长度 (2 3.2 7± 1.6 9)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 (1.81± 0 .6 9)cm、分支有多条 ,股外侧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1.92± 0 .5 5 )mm、长度 (9.6 6± 3.0 7)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0 .72± 0 .42 )cm ,分支有两条 ,股后皮神经小动脉数多于股外侧皮神经 ,但管径细小 ;寻找每条神经 ,都有一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 根据移植需要 ,可从最佳位置获取所需长度和横径的股后及股外皮神经作移植供体。此二神经不适合带血管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股管的解剖     
本文对中国成年人尸体100例股管(男性67例,女性33例)进行了解剖观察,主要观察结果如下: 1、陷窝韧带来自大腿阔筋膜,而非来自腹股沟韧带。它在腹股沟韧带后缘下方,股静脉内侧,向后反折呈陷窝状,作成股管的底。过去人们误将腹股沟韧带耻骨部当作陷窝韧带并视为股环内侧介,可能欠妥。 2、由于陷窝韧带反折角度的不同,股管下角的位置可高可低,故股管可分别呈横置、斜置或纵置的锥体形。我们不同意Lytle认为股管一律为横置的观点。 3、股管上口呈卵园形,内侧界为髂外静脉,后界是耻骨梳韧带,前界和内侧介均为髂耻束,正对腹股沟管后壁,其位置比传统股环高1—1.5厘米。 4、股管为腹横筋膜下陷形成的锥形结构,笔者建议将股管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部和下部,传统的股环是其分界线。股管内容物为:脂肪、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结、淋巴管。 5、传统的股环平均横径0.9±0.3厘米,男、女性可能并无显著性差异(p>0.5)。股管上部长1—1.5厘米。股管下部平均长1.3厘米,中份宽0.7厘米,淋巴结0—3个,下角尖恰位于隐股结合点者8例,其余92例位于该点上方。平均距离为1.0±0.6厘米。下角尖恰位于耻骨结节外侧或外下2—3厘米处。 6、股管的位置比传统概念高1—2厘米,全长2—3厘米,股疝手术以下腹部横切口比股部纵切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于1999年7~9月用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症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例中,均为男性。年龄1例为67岁,另1例为70岁。病程分别为1年和2年,双下肢均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手术1例为左侧,另1例为右侧;1例有高血压、糖尿病,2例均有冠心病。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下肢慢性缺血症状,患肢间歇性跛行,肌肉萎缩,毛发脱落,皮肤纤薄,患足苍白或青紫,足背和趾端瘦削,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均有足趾溃疡,趾端部分坏疽,1例足背前2/3有大片溃疡。术前检查:1超声血流检测:患肢股--胫动脉血流信号均中断或明显减弱,其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8岁,机关干部,因右大腿前外侧隐痛不适于2008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昨日劳累后感全身乏力,右大腿前外侧不适,触摸有麻痛感。检查右大腿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触摸有麻痛感,皮肤稍红,余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瞩其休息,口服维生素B1、地巴唑、外用扶他林乳胶剂。  相似文献   

14.
股疝修补术     
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和从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右侧多见. 1 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 经腹股沟股疝修补术又名腹股沟上股疝修补术.此法的优点是显露股环较充分,对还纳困难的股疝(如箝闭性和绞窄性股疝)修补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便是指深静脉及其瓣膜本身的结构正常,瓣膜失去单向开发能力,血液发生逆流而引起下肢慢性淤血性改变.临床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沉胀、胀痛甚至肿胀、色素沉着、皮肤增厚或湿疹样改变,以致发生久治不愈的复发性溃疡.此病易在临床上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相混淆.以往我们对此二种疾病均采取单一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虽然对一部分病人取得满意效果,但对此部分病患者的复发大多束手无策,采取保守态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应用大隐静脉壁环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的瓣膜窦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例(17个肢)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游离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将切下的大隐静脉纵行剖开,拼缝成与股静脉瓣窦大小相似的静脉片,其下缘缝于瓣环线上,缝线结扎后以指压法无血液逆流为度。大隐静脉片前缘缝合,其上缘固定于股静脉壁上,常规作小腿曲张静脉及交通支结扎。随访1~23个月,三周后可去除外支持恢复正常工作,溃疡愈合,症状消失,我们认为这一手术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病因复杂,具体的致病机制不清,尚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上也无一种疗效最为满意的治疗方法。自1993-01~1997-10我们对50例(55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经4~9a随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技术不仅是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安全辅助方法,而且在其他外科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最近我们采用股-股体外循环部分转流的方法成功地施行了气管肿瘤切除加气管重建术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致病原因。方法:对11例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均有患侧股前下份及外侧的疼痛伴麻木。查体患侧臀部主要是股骨大转子周围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压痛。结论:股臀部软组织损伤是导致外侧皮神经卡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皮肤静止期(CSP),一种通过A-δ皮肤传入介导的脊髓反射,是肌电灵敏度的短暂抑制。本研究旨在探讨刺激健康对照者和感觉异常性股痛(M P)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LFCN)诱导的股内侧肌CSPs(vm-CSP)。方法:21例M P患者(17例单侧,4例双侧)和21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所有受试者LFCN的神经传导和vm-CSP。给予受试者大腿前外侧皮肤一个刺激串(包括5次电休克),并记录其vm-CSP。结果:在所有M P患者中观察到LFCN的神经传导异常。健康对照者的vm-CSP平均持续时间是69.7±9.2m s,平均起始潜伏期是44.7±6.9m s。M P患者的vm-C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