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凝  钱冬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16-219,F000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腹痛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本院收治的4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41~79岁,中位年龄63.6岁,50岁以上占91%,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腹痛、便血、腹泻、腹胀等.内镜检查病变大多发生在左半结肠(86.7%),呈节段分布,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大部分为一过型(84.4%),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大肠镜检查为早期诊断重要方法 .结论 对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5年12月7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整理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等综合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均因急腹痛、便血等症状就诊,均于就诊后24~72h内行结肠镜检查,所有病例均取病变黏膜活检,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等综合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1∶0.75,年龄为60~83岁,平均(74.52±5.32)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短暂自限型10例,慢性型4例,无急性暴发型病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尤其伴有相关基础疾病时,应高度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晨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1,32(4):434-436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C)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肠镜检查时机,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7例IC住院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并电话随访其转归。结果 IC多发于女性(男∶女=1∶2.85)和50岁以上患者(92.21%),67.61%合并基础疾病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腹痛71例(92.21%),便血74例(96.10%),腹泻36例(46.75%),其中有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36例(46.75%)。早期行肠镜检查(≤48 h)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肠黏膜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急性型73例,慢性型4例。肠镜检查前IC误诊率达18.18%。结论 50岁以上和女性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是IC高危因素,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肠镜检查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以及治疗和转归。方法:对2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0岁占78.3%,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合并冠心病13例(56.5%),高脂血症10例(43.5%),高血压病9例(39.1%),糖尿病6例(26.1%),结缔组织疾病1例,腹部手术史1例,无基础疾病2例(8.7%)。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便血。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浅表性溃疡形成,病变呈阶段性分布,边缘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一过型19例,狭窄型3例,坏疽型1例。23例患者均给予禁食、补液,分别给予吸氧、静滴罂粟碱血管扩张剂,以及氧氟沙星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一过型及狭窄型全部预后良好;坏疽型1例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结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及便血,内镜表现为病变呈阶段性分布,边缘正常,黏膜界限分明,一过型及狭窄型内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特征表现。方法:对3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预后良好,1-2周可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木成  朱瑰蓉 《当代医学》2010,16(15):62-63
目的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对3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84%,16%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及狭窄。内镜分型多数为一过型(91%),狭窄型占9%,无坏疽型。结论 IC患者多数有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诊断情况。方法将10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分析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特征、早期诊断、发病危险因素、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腹泻、恶心及呕吐,病变部位累及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等。首次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率为85.48%,危险因素主要为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等,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等,临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肠镜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本院3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大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且发病与季节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和便血。内镜下形态特点有:黏膜有蓝紫色小斑点结节;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活检出血少;随访观察病变恢复快。结论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早期应用结肠镜检查可以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48h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14d~1月内复查结肠镜,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为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以脾曲为中心的左侧或右侧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25例,狭窄型4例,仅有1例坏疽型。如能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2例(占76.47%)。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内镜和病理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59例,狭窄型9例,无坏死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以老年人多见,多伴有基础疾病,及时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缺血性结肠炎30例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h 内行结肠镜检查,同时在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80%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内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纵行溃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10例患者行腹部 CT 检查,8例提示结肠节段性炎症改变;病理学检查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CT 适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5.
曾雯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99-100,102
目的:分析湛江地区健康体检者腹部B超检查结果,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86例湛江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腹部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986例B超检查中发现异常者共933人,总检出率为46.97%;男性异常检出率为56.70%,女性异常检出率为34.41%;男性脂肪肝检出率35.63%,女性脂肪肝检出率22.52%,总异常检出率和脂肪肝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P<0.05)。检出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息肉、肝血管瘤,分别为29.91%、4.18%、4.13%、3.47%、2.1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肝囊肿、胆结石等症状不明显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且曾被误诊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60例,总结分析误诊情况、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误诊比率最高的是夹层动脉瘤10例(16.67%),依次为食管裂孔疝8例(13.3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例(13.33%),急性心肌梗死6例(10.00%),大叶性肺炎6例(10.00%)等。本组确诊后保守治疗46例,手术或介入治疗1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熟悉引起急性腹痛的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掌握诊断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早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结直肠癌调查记录表收集患者的信息。结果:80例患者中20例被误诊为其他肛肠疾病。其中:内痔13例(16.25%),慢性直肠炎2例(2.50%),直肠息肉1例(1.25%),慢性结肠炎3例(3.75%),阑尾炎l例(1.25%)。结论:误诊的各种疾病均与结直肠癌有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或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IC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及便血,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4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21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主要指标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两组WBC、LDH、BP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结肠镜复查,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