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CTC 不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还可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指导,而 CTC 的高效检测则是首要前提。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大都基于免疫抗原分子、肿瘤细胞物理特性及特异 mRNA 等,而以免疫抗原分子居多。现将近年来关于 CTC 检测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CellSearch平台,回顾性分析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7类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量及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7类肿瘤患者共481例CTC检测结果,有CTC检出者回顾原始荧光检测图像,随访时间更新至2018年4月。比较7类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TC数量变化及形态特征。分析肝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CTC形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术前组CTC检出率为53%~100%,术后组为0~37%,7类肿瘤术后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乳腺癌和胃癌下降最为显著(χ2=9.12, P=0.003; χ2=5.76, P=0.016)。不同肿瘤CTC形态存在较大异质性,以肝癌和肺癌为甚。肝癌患者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治疗阶段的CTC数量及形态均有变化且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7类肿瘤术后组CTC7.5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组。在肝癌治疗监测过程中,CTC形态变化对于治疗反应及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传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最终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目 前,从癌症患者血液中鉴定和计数CTC 的技术已经将CTC 确立为癌症诊断和预后的重要临床生物标志物。 CTC 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非侵入性连续的液体活检技术,相比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传统组织活检检测恶性肿 瘤更精准。一旦CTC 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泌尿系肿瘤患者的精确管理,CTC 的临床应用将更广泛,广大癌 症患者将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是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统称,通过循环肿瘤检测可以及时、动态的对体内肿瘤状态进行无创监测。本文报道1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以CTC监测其肿瘤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CTC检测方法和其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以及指导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阳性率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进行CTC富集,甲苯胺蓝染色,CK联合上皮黏附分子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TC。采用χ~2检验分析CTC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外周血CTC阳性率与分子分型、原发肿瘤T分期及TNM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激素受体、Ki67、Her-2表达、淋巴结、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平均随访75.9±2.59个月,CTC阳性组与CTC阴性组在远处转移及死亡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555)。结论:乳腺癌外周血CTC的检测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配对检测66 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C 和肿瘤组织EGFR 的表达水平。给予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 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CTC 与肿瘤组织EGFR 表达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因素、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CTC 与肿瘤组织EGFR 表达一致率为69.7%。CTC 与肿瘤组织EGFR 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5),在不同性别、年龄、分期、体力活动状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GFR 高表达组疾病控制率高于低表达组(CTC :87.5% vs 35.3% ;肿瘤组织:72.7%vs 36.4%)(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GFR 高表达组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CTC :8 个月 vs 2 个月;肿瘤组织:6 个月 vs 2 个月)和总生存期(CTC:20 个月 vs 13 个月;肿瘤组织:16 个月 vs 14 个月)(P <0.05)。结论 晚期NSCLC 患者外周血CTC 和肿瘤组织EGFR 表达的一致性好,两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外周血CTC 作为肿瘤组织的替代检测标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经过自发或因临床诊疗操作由原发灶或转移灶释放然后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研究表明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CTC检测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在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监测复发、治疗疗效与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同时由CTC衍生出来的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tD-NA)检测也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CTC及ctDNA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液体活检”技术,具有无创、便捷、实时、整体、精准和可重复操作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从肿瘤细胞到分子水平的分析平台,弥补了现有临床肿瘤诊断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实现肿瘤患者的精准医疗。本文主要就CTC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常用方法等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分析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的病理学意义。结果 134例患者外周血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与肿瘤浸润程度等指标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其分化无明显相关(P0.005);Ⅱ期与Ⅲ期肿瘤术前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检测能有效检出外周血中CTC数量,CTC数量越多,表明肿瘤病理分期越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Ⅱ、Ⅲ期患者120例接受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进行3年随访,定期监测患者CTC数量,分析CTC与患者临床分期、转移、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评估CTC检测对诊断乳腺癌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患者120例中99例(82.5%)术前检测出CTC,其中Ⅱ期45例,Ⅲ期54例;有4例术前阴性、术后检测出CTC。在各个时间点Ⅲ期患者CTC数量均多于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患者在各时间点CTC数量均明显多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测评估乳腺癌转移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91.7%(Kappa=0.814,P<0.001),CTC检测与影像学检查一致性较好。CTC阴性DFS优于CTC阳性患者(P=0.042)。结论:定期监测乳腺癌患者CTC计数,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及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