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找出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抗生素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 以叠加含药纸片法和相邻纸片法与单片法,比较观察两种抗生素的协同累加作用。结果 奈替米星与替卡西林/棒酸,叠加时,或与头允唑肟相叠架时,抑菌圈明显增大。哌拉西林与头孢噻肟或与卡比西林相叠加时、抑菌圈也明显增大。用纸片相邻法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找出氨基糖苷类 /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 以叠加含药纸片法和相邻纸片法与单片法 ,比较观察两种抗生素的协同累加作用。结果 奈替米星与替卡西林 /棒酸 ,叠加时 ,或与头孢唑肟相叠加时 ,抑菌圈明显增大。哌拉西林与头孢噻肟或与卡比西林相叠加时、抑菌圈也明显增大。用纸片相邻法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存在抗菌累加作用。利用这点可选用两种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以减少耐药性及减轻药物对机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型技术,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探讨RAPD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并探讨肠球菌的基因分型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4株肠球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RAPD分型结果显示,经优化的RAPD分型技术能有效地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率为100%。64株肠球菌根据扩增片段的差异分为8种基因型。以Ⅰ、Ⅱ、Ⅲ、Ⅶ型为主,共占81.4%。Ⅰ、Ⅷ型具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Ⅳ型具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Ⅲ、Ⅶ具有对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Ⅱ、Ⅴ、Ⅵ型具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敏感。结论RAPD分型技术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分辨力强、分型率高、重复性好的分型方法。可有效地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并且肠球菌的RAPD分型与其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为彻底根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传染病和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抗菌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品种不断增加,如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β-内酰胺增强剂的发现、氨基糖苷中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SSA)品种的出现,厌氧菌素类抗生素的启用以及一些频  相似文献   

5.
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豚鼠等动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评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肾等方面的毒性;结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耳、肾等毒性;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独特的药理特点在临床上仍然是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和结核病不可缺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及其他非典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主要作用于球菌、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包括青霉素 G ( penicillin G )、普鲁卡因青霉素 G( Procaine Pehicillin G)、苄星青霉素 G( benzathinepenicillin)和青霉素 V( penicillin V)等。此组青霉素对肺部感染的常见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严重威胁人类的绿脓杆菌感染的β-内酰胺类和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呈协同效应,阐述了协同作用的三种机制,介绍了不同给药方式,同时给药或间隔给药产生的杀菌效率以及联合用药一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肾毒性降低的可能机制,临床实践表明,得联合用药既呈协同又有拮抗作用,为此寻求联合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存在着潜在的使致病菌获得耐药性的问题,因此,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去克服这一问题,特别是将β-内酰胺类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更为普遍。但是,两药配伍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度收集到的122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收到217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为56%,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生抗生素,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痰标本中245株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具有多重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均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也较严重,给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作者总结分析我院近2年来痰标本中分离的245株MRS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洋葱假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它各种抗生素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8株洋葱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10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洋葱假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安曲南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97%耐药,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单用相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所提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则无显著性变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抗菌活性低于喹诺酮类。结论洋葱假单胞菌感染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严重感染可选用B一内酰胺I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喹诺酮类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青霉素和氨基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我国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中仍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是活性母核7-氨基头孢烯酸(β-内酰胺环)经加上各种侧链结构而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结构上R1改变与抗菌活性有关,R2改变与药物动力学有关[1]。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机体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均由主核及侧链两部分结合而成。青霉素类主核6-氨基青霉烷酸中含有一个饱和的噻唑环及一个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的主核7-氨基头孢烷酸是由一个六元杂环和β-内酰胺环骈合而成,因此它们均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通过6-氨基位置侧链的增添而制出合乎各种要求的耐酸、耐酶、广谱的新青霉素。不断改换头孢菌素主核第3位和第7位侧链,发展出了抗菌力强和抗菌谱广的各种头孢菌素衍生物。今天,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抗菌治疗中占重要位置。有学者称:“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几  相似文献   

15.
1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也加重肾功能损害,两者应分别给药.可增强抗凝血药物如肝素、香豆素类等及影响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的作用.可使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出现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类β-内酰胺酶,其水解活性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分离率逐年升高,其对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在对肠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连续监测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分析其耐药趋势。方法:对我院1998至2002年临床分离的505株克雷伯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结果: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广泛耐药,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降至30%,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率在50%,左右,对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较高,对四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克雷伯杆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对部分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敏感性也呈下降趋势,检测出多株耐亚胺培南菌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敏感率高于臭鼻克雷伯杆菌、催产克雷伯杆菌,臭鼻克雷伯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催产克雷伯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最高。结论:克雷伯杆菌临床感染率及耐药性逐年增加,必须对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钠为窄谱抗生素,因其毒性低、疗效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化学结构具有β-内酰胺环,亦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为其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在青霉素钠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常见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彦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7-4898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性质。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能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药物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念: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种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缺点: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1.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转肽酶活性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而本类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20.
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文文  孔健峰 《医学文选》2006,25(4):676-676
β-内酰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疗效确定,且给药后吸收快、使用方便,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