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钢  余宪民 《现代医学》2004,32(2):99-102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另选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正常患者55例为对照组。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幽门活组织检查半定量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Schiff过碘酸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高;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和评分与胃幽门部Hp的检出率和评分无相关关系。结论 Hp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范围得以扩展的因素。十二指肠溃疡病本身的一些特点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关系,试图为进一步完善Hp根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青年组、老年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青年组不同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老年组仅见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对所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必须进行Hp根治治疗。而对于其他的胃黏膜病变者,Hp根治治疗在中青年者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97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作胃黏膜组织活检,以比较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Hp感染的阳性率。同时对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非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进行分组比较,计算构成比例及Hp的感染率。结果老年组Hp感染率77.1%,高于非老年组65.1%;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率高于其它组。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与胃癌Hp阳性率相接近。结论Hp感染与年龄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 12 1例患者的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和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 (DGM )情况。结果示球部有溃疡者胃及球部Hp检出率、DGM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球部无溃疡者 (P<0 0 0 1) ,但十二指肠溃疡与复合性溃疡、胃溃疡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部Hp阳性者DG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胃部Hp阴性者 (P <0 0 0 1)。提示Hp感染及DGM是影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Hp感染与DGM的发生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生活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螺旋状G-细菌.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与患者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达程度有关.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Hp感染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国内不同地区Hp感染率从42%到84%不等,平均感染率为54%.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95%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伴Hp感染,而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几乎100%与Hp感染有关,还有证据表明Hp与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尚无理想疫苗可预防,因此动态跟踪和掌握其流行病学资料对于把握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变化和改进防治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方法:对84例小儿慢性胃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胃镜(或钡餐)检查结果、Hp检验及治疗情况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经纤维胃镜或肠胃X线钡餐检查确诊,84例患儿中胃体炎29例,胃窦炎44例,十二指肠球部炎7例,胃炎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57例.病因分析:有不良饮食爿惯者67例,慢性扁桃腺炎或鼻炎感染者13例,药物性胃黏膜损伤5例,Hp感染27例.结论:饮食不当和Hp感染是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以改善饮食习惯和抗Hp治疗为主,进行对症治疗,能改善绝大多数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d,Hp)定植于人体的胃黏膜,可以引起胃以及十二指肠疾病。Hp通过造成局部炎症反应、促进释放细胞因子造成胃黏膜损害,它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黏膜肠化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提高重视,现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8月体检血清中抗Hp抗体阳性的440例患者做14C尿素呼气试验,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布情况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eA),对其中357例患者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证实其患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806例患者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Hp检测,无感染者加.57%,感染者59.43%,感染者中I型占7.32%;357例进行胃镜检查,I型Hp感染者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7.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29%)、胃癌(12.50%),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型、中间型、其它型Hp感染者,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溃疡占51.52%,与其它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分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情况有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Hp感染者是否需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及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存在,引起了全球胃肠病学者浓厚兴趣.大量的研究表明Hp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可能与胃癌,尤其是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1].我们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就医我院的29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其活检标本均经甲苯胺兰染色的病理学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两组,经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快速尿素酶试纸进行Hp检测.结果:300例患者中Hp总检出率为77.0%,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分别为91.5%及96.9%,51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71.2%和98.5%,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5.5%和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因此检测Hp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胃黏膜上皮与黏膜间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通过黏液性足突,牢固地附着在胃黏膜细胞表面,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也是胃腺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1].  相似文献   

12.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难治性重度缺铁性贫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儿童Hp感染率较高。国内关于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报道较多见,但其与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报道较少,现将2例儿童Hp感染合并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所致不同疾病中,血清与胃液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初步探讨ADMA在Hp所致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方法:139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n=72).其中胃炎24例,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6±10.4)岁;Hp阴性组("=67).其中胃炎47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男40例,女27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4.9±11.5)岁.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与胃液内ADMA与NO浓度并进行组内与组间对比.结果:胃液内ADMA和NO浓度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血清内ADMA和NO浓度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Hp阳性患者不同病变之间,胃炎患者胃液内ADMA浓度最高,胃溃疡患者次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少(P<0.05);而NO浓度以十二指肠溃疡最高,胃溃疡次之,胃炎患者最少(P<0.01).结论:Hp感染导致患者胃内ADMA与NO浓度增加,且二者在不同病变中变化程度不同,说明Hp的致病作用可能与ADMA调节NO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依据特异的尿素酶C基因和cag 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5例慢性胃病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6例胃Hp阳性的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检测口腔Hp。结果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龈下菌斑Hp阳性率(47.7%),高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26.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6例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口腔仍检出Hp。结论口腔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50例患者行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扩增技术对幽门螺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患者Hp阳性率高,分别为89.1%、84.2%及91.6%,50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65.2%和93.8%,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0.5%和84.6%(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Hp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了解高原环境部队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河南、云南、山东、四川、陕西、贵州、安徽、浙江、湖北、江苏、山西、江西12个省的238名在昆明居住10月以上、系集体生活、既往无明确胃病史的来我科就诊部队病人作胃镜检查,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胃幽门螺杆菌(Hp)。结果:患慢性胃炎113人,有Hp感染95人(8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9人,Hp感染34人(87%);胃溃疡(GU)30人,Hp感染24人(80%);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35人,Hp感染26人(69%):十二指肠球炎21人,Hp感染13人(61%);总Hp感染率81%(192/238)。结论:平原移居高原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可能与高海拔环境因素有关,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及溃疡的关系,试阐明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胃化生发生率,同时研究胃窦部Hp检出率。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胃化生发生率分别为57.69%及90%,胃窦部Hp检出率为84.6%;活动期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高于愈合期及疤痕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部Hp阳性与阴性者的胃化生发生率大致相同。结论: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除与Hp直接定植于球部胃化生区,造成损害,继而形成炎症、溃疡外,可能尚有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下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36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内镜下的疾病类型,对其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66例患儿经内镜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单纯慢性胃炎206例(56.3%),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112例(30.6%),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48例(13.1%).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病例存在胃窦黏膜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症改变.Hp检查阳性者106例(28.96%),其中Hp感染者的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明显较未感染者重(P<0.01),而Hp感染与否与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无关(P>0.05).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镜下表现正常的十二指肠黏膜经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Hp感染可引起较严重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症状的Hp感染儿童应予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胃溃疡,胃癌及好发部位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电子胃镜检查的1680例Hp检测结果与胃溃疡,食管癌,胃癌的对比分析。结果:1680例病人中,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60%~70%,胃溃疡70%~80%,食管癌、胃癌达90%以上。上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发生率为首位,其次是胃底贲门癌,Hp感染率最高。消化性溃疡中,多发复合性溃疡发病率高,其次是胃溃疡,幽门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率都在80%以上。结论: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胃溃疡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浪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