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 乳腺外Paget病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外阴、肛周及腋窝.主要症状常为瘙痒伴疼痛,皮损表现为红色斑片、糜烂或湿疹样.组织病理:表皮各层可见散在胞体较大、胞质丰富、淡染或嗜酸性、胞核大呈泡状的Paget细胞,单个或簇状分布,偶见腺样分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30例患者中19例随访5~53个月.19例患者中,6例复发,其中1例伴直肠癌术后15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乳腺外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易复发,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常规HE染色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观察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AE1/AE3、CK7、CK20 、CEA、CK8和CK18均阳性;而Vimentin、LCA、Desmin、S-100、HMB45均阴性.随访10个月患者无复发.结论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与其它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EMP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3年1月—2019年9月48例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结果。结果患者男37例,女11例,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3∶1;年龄45~85岁,平均67.3岁。临床主要以皮肤病变为主,多累及外阴或肛周等部位,单发性皮损病例43例,比例约占90%。皮肤呈湿疹状或隆起,并可有瘙痒、疼痛和糜烂等改变。光镜下表皮全层内见Paget细胞浸润,可以为单个细胞、团巢状或腺样分布,病例中瘤细胞可浸润皮肤真皮并累及皮肤附属器,也可伴发腺癌;Paget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且淡染或透明,核大深染,有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8例标本中CK7均呈阳性,大部分P16呈阳性,CK5/6呈阴性,p63呈阴性。对34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6例复发。结论乳腺外Paget病发病率低,好发于男性老年人的会阴部,临床症状需要与皮肤病相鉴别。Paget细胞有特殊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可帮助与其他表皮内肿瘤相鉴别,临床上易误诊,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率约为82%,且本病术后易复发率高,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1874年Paget首先描述了乳房Paget病,主要发生在乳腺.而乳腺外的Paget病更为罕见.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又名湿疹样癌,是一种较罕见的上皮内腺癌,属乳腺外的Paget病.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PPD伴肝转移病例.  相似文献   

5.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1874年Paget首先描述了乳房Paget病,主要发生在乳腺.而乳腺外的Paget病更为罕见.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又名湿疹样癌,是一种较罕见的上皮内腺癌,属乳腺外的Paget病.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PPD伴肝转移病例.  相似文献   

6.
文章报道1例临床表现为瘤样斑秃,实际上为其他皮肤病。患者89岁女性,诊断头皮湿疹并治疗多年,后活检诊断为Paget病样肿瘤。患者20年前有乳房切除史,因此,进一步诊断乳房外型Paget病,或乳房肿瘤表皮转移,免疫组化显示M UC1阳性,提示后者诊断成立。转移性胸部肿瘤与乳外型Paget病致瘤样斑秃:表皮肿瘤样表现@HaasN.$DepartmentofDermatology/Allergy, Charité,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Berlin, Germany @HauptmannSt. @崔荣…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喉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方法 对1例喉骨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 喉骨肉瘤组织特征:伊红色半透明骨样基质及骨样结构由肿瘤性骨母细胞形成。免疫组化见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Cytokeratin呈阴性表达。结论 喉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血源性扩散,预后很差,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并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12岁儿童大脑AT/RT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含有特征性横纹肌样细胞,伴有多少不等的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和间质成分。免疫组化染色Vim、CK、EMA、GFAP、NSE、Syn、S-100蛋白、CD99及SMA均呈阳性表达,HMB45及Desmin呈阴性反应。结论:AT/RT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同时需与脑内其他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及生殖细胞肿瘤等鉴别。AT/RT组织发生尚未定论,多数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髓系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6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胃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小弯恶性肿瘤,结合病史考虑为原始幼稚造血细胞肿瘤——髓系肉瘤,倾向于原始单核细胞肉瘤,肿瘤细胞伴组织单核细胞分化.结论 胃髓系肉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作为血液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研究其临床表现、微观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将有助于精确诊断,择优选取治疗方案,继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宫体和宫颈     
l目侧铸2于瞥膝抽裤何临床病理分析/王兰//中国基层医药一2加3,10(6)一484一487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切片经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选用抗体CK、EMA、WIM、钙结合素、CEA、F姗因子采用S一P法结果:年龄21一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随访9例,均无复发和转移。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食管未分化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谱及临床预后信息。结果大体上,3例肿瘤位于远端食管,2例位于胃食管连接处;肿瘤大小2.2~4.8 cm;5例肿瘤大体上均表现为盘状隆起型肿块,3例中央可见凹陷或溃疡形成;肿块边缘及基底部呈推挤状,与周围食管和胃分界尚清;免疫组化染色,5例肿瘤均弥漫强表达角蛋白(CK)AE1/AE3,斑驳状表达角蛋白Cam5.2,4例肿瘤局灶表达Vimentin;平均随访37个月,4例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3例患者因转移而死亡。结论食管未分化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常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组织学特征上容易与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淋巴瘤混淆,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通常可将其准确的诊断和区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是食管癌中肿瘤形态学相似的一系列肿瘤,主要包括小细胞癌、淋巴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等。由于其组织来源及分子表达的不同,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此,要明确诊断小细胞癌、淋巴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方法收集61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特征,进行免疫组化Ki-67、CD 56、TTF-1、CgA、8yn、P 63、CK 5/6、LCA、CK 1 8的染色。结果 61例中小细胞癌56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及淋巴瘤等小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不同,应充分利用免疫组化进行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可以减少误诊误治,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吉梦强  陶林 《农垦医学》2013,(3):227-230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克镜和免疫组化对2例上皮样肉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K、EMA、CD34、呈附性。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较罕见恶性肿瘤,形态学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瘤部分病例虽然生存期长,但预后并不好,目前上皮样肉瘤治疗首选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例阴茎阴囊Paget病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活检结果可早期诊断,对非侵袭型不伴内脏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术后随访4个月~2年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重视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局部广泛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志蓉  刘红 《西部医学》2013,25(5):740-741,74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针对1406例因子宫平滑肌瘤切除子宫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对符合子宫腺瘤样瘤诊断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观察与病理分析。结果 1406例子宫平滑肌瘤中检出子宫腺瘤样瘤26例,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5%,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直径0.6~5.5cm,临床表现与平滑肌瘤相似。显微镜下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或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特点,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织增生。肿瘤细胞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HBME-1、MC、Vimentin、广谱CK、Calretinin呈阳性表达,CEA、CD34和F8呈阴性表达。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平滑肌瘤,但二者常伴发,病理检查时多处取材,仔细观察,结合免疫组化可避免误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不复发,不转移。  相似文献   

16.
徐钢  庞健  胡豇  杨红 《医学科技》2003,(2):81-84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瘤(EH)、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和骨上皮样血管肉瘤(EA)等三种原友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骨EH、3例骨EHE和1例骨E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22~57岁,平均39.8岁。5例病变部位为下肢骨,1例为上肢骨.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其次是局部肿块。X线片大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1例EH和1例EA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均是以内衬上皮样细胞的血管增生为特征,但三种肿瘤又有其各自的组织形态学特点。6例肿瘤均表达Vimentin,FVⅢRAg和CD34。部分病例表达CK,1例EHE和EA表达P53蛋白。6例中4例有随访结果,2例EH未见肿瘤复发,1例EHE和1例EA分别在术后2年和1年复发;2例失访。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较少见,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构成一个谱带,骨EH为良性、骨EHE为中间型或低度恶性、EA为恶性。三者除相互之间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要鉴别外,还要与转移性癌以及慢性骨髓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黄祥杰  蒙念龙  代爱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02-102,121,F000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原发性ES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可以伴有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有纤维样分化等。免疫组化:CD10(4/4)、Vim(4/4)、ER(2/4)、ER(1/4)为阳性,inhibin(1/4)为阳性,其他如SMA、CK、Des、S100、LCA、CD117均为阴性。结论ESS是一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可能具有多样成分分化,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和一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综合分析,需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血管周上皮样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房外Paget病及急性肾损伤的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一例会阴部Paget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在围手术期需加强液体管理,预防’肾脏并发症。结论乳房外Paget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复发与手术切除范围有关;急性’肾损伤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病及致病因素的治疗,同时早期给予肾脏替代与有效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并对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者,对其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记录并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特征,依据WHO乳腺肿瘤的制定标准进行归类。结果 9例就诊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达至56.7岁,肿瘤的直径在0.4cm-3.5cm(平均1.6c m),在镜下进行观察可看到肿瘤细胞在导管内呈现出实性膨胀性生长状态,构成假菊形团样型,管内隐约见肿瘤细胞Paget样扩散,细胞核轻度或中度异型。免疫组化表明瘤细胞弥漫性表达其中K i67阳性指数平均达到10%。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本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征,在诊断过程中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与其他相关进行鉴别,后期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钢  庞健  胡豇  杨红 《四川医学》2003,24(4):338-340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瘤(EH),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和骨上皮样血管肉瘤(EA)等3种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例骨,3例骨EHE和1例骨E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22-57岁,平均39.8岁。5例病变部位为下肢骨,1例为上肢骨。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其次是局部肿块。X线片大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1例EH和1例EA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均是以内衬上皮样细胞的血管增生为特征,但3种肿瘤又有其各自的组织形态学特点。6种肿瘤均表达Vimentin,FⅧRAg和CD34。部分病例表达CK,1例EHE和EA表达P53蛋白。6例中4例有随访结果,2例EH未见肿瘤复发,1例EHE和1例EA分别在术后2年和1年复发;2例失访。结论 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较少见,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构成一个谱带,骨EH为良性,骨EHE为中间型或低度恶性,EA为恶性。三者除相互之间的病理组织学要鉴别外,还要与转移性癌以及慢性骨髓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