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膜视网膜炎是常见和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一直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该校中山眼科中心杨培增教授与潘苏华研究员、谢楚芳副研究员等在毛文书、李绍珍教授指导下,从1987年开始,用11年时间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山眼科中心以隆重热烈的第九届临床眼科学术会议庆祝建院30周年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成立于1965年,在已故世界著名眼科专家陈耀真、毛文书教授积极创建及陶铸同志的关怀帮助下,1983年发展为医院、教学、科研、防盲为一体的中山眼科中心,包括眼科研究所、眼...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眼科重点实验室论证会于今年4月上旬在广州举行,我校中山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提交的建室计划任务书在会上通过了国内一批著名眼科专家的论证。这个眼科中心由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现代眼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眼科专家陈耀真教授一手创办。中心下属的研究所成立还不到10年,工作主旨是致力于眼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对常见致盲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细胞瘤及遗传性眼病开展了发病机理与防治手段方面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建  相似文献   

4.
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在中山眼科中心举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学术组主办的第3届全国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学术会议于今年5月6日至10日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行,由中山眼科中心高汝龙教授主持会议。本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6篇,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5.
460例眼部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部肿瘤为眼科较常见的疾病。随着眼科感染性疾病等的控制,肿瘤已成为眼科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统计了中山眼科中心1984年度门诊初诊及住院眼部肿瘤病人460例,对其一般情况、常见症状和体征、诊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临床分析,并讨论了眼部肿瘤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绍珍教授是我国著名眼科专家。现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1999年当选为工程院首位眼科院士。 李绍珍教授1932年出生于广东,195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62年中山医科大学眼科研究生毕业。1980年至1981年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Proctor眼科研究所及贝勒医学院眼科研究员,从事眼免疫学研究及进修。40多年来,她一直奋战在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治盲  相似文献   

7.
李绍珍教授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新增院士中,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榜上有名,在此谨致以热烈祝贺!李绍珍教授是我国眼科界的知名专家,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教授、原眼科医院院长、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  相似文献   

8.
陈耀真,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现代眼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眼科专家。生前为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名誉主任、一级教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编委,《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眼科学报》名誉主编。还担任《英国眼科杂志》、荷兰《眼科文摘》编委,美国《眼科学时代》杂志咨询编辑。1899年生,1986年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0%-69%。所以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且不复发一直是眼科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手术的改进,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大为降低。本文就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贾超  张丰菊  王星  解聪 《黑龙江医学》2007,31(12):916-918
UBM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眼科B超影像学检测技术,能清晰显示眼前段组织结构特点,为眼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阐述其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青光眼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据《中华眼科杂志》1999年9月35卷第5期报道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等,为评价中老年人群中视功能损害的主观视功能和生存质量,对广东斗门县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的所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5名问卷调  相似文献   

12.
陈增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48-85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0% ̄69%[1]。所以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且不复发一直是眼科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手术的改进,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大为降低。本文就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治疗进行综述。1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1.1翼状胬肉与环境因素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病因显然与生活工作环境等有关,多数认为与风沙、烟雾、风尘、日光等红外线照射有关,发生自卫反应性血管增生组织肥厚隆起。魏志学[2]认为,由于日光(主要是红外线)、风沙、尘埃…  相似文献   

13.
杨为中  谢楚芳 《广东医学》1992,13(3):136-138
葡萄膜炎是眼科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其发病率为0.03~5.9%,占眼科疾病的第7~14位,且以30~40岁青壮年发病为最多,本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关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与  相似文献   

14.
弱视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几年来眼科学者的研究重点,研究弱视的发病机制对弱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网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研究中,利用OCT技术检测,表明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一定的改变,本文综述了OCT技术在弱视中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院眼科学教研组缪天荣教授于86年5月4日至10日应邀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眼科大会。出席本届大会的中国代表还有解放军总医院尹素云、唐佐怡,北京广安门医院唐由之,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嵇训传、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吴乐正等专家。正在法国留学的原我院眼科研究生张剑医师作为法国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护士长从外面将门牢牢锁住,记者在中山眼科中心(以下简称“中山眼科”)角膜病病区的一间简陋的检查室内与陈家祺教授对坐,心中升起一股不安。令记者心中焦虑的,是一门之隔的走廊上,那些焦急等待着的人群——尽管在病区的护士站窗口,  相似文献   

17.
1942年Terry报道的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fibroplasia,RLF)引起学者们的注意,1984年RLF被正式改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水平和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特别是低体重,甚至是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增加,相应的ROP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属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因其对儿童的视力可造成严重损害,现已成为眼科以及新生儿科学者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对其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迄今尚未清楚。本文就ROP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剑子 《柳州医学》2005,18(2):68-68
2005年4月2日,在柳州市科技局的主持下,由眼科激光专家、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教授金陈进;眼科专家、广西医科大学教授谭少健;眼科专家、广西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敏;以及柳州市主要大医院的眼科专家、主任、副主任医师吴西西、贺自力、李辉、朱穗等组成的专家组,存柳州市人民医院,对陔院主治医师、课题负责人唐柳苹负责课题设计及激光治疗的“激光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课题进行技术鉴定并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病历资料100例进行筛选取,对客观检查异常或有眼科主诉的患者进行神经眼科检查。结果在100例神经外科神经眼科患者中,患神经眼科临床症状患者为45例(45%),其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复视18例,视物模糊11例,视野缺损7例;主要临床体征有眼球震颤17例,眼球运动障碍15例,瞳孔异常6例。而主要发病机制有颅内肿瘤19例,脑出血12例,颅内压增高8例。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总计有45%的患者表现为神经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有复视、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等,而致使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颅内肿瘤、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晶状脱位联合手术探讨(附50例报道)湖南省南县人民医院眼科(413200)成静平广州中山眼科中心林晓峰关键词晶状体脱位,外伤性分类号R776.2眼外伤特别是眼球钝挫伤是导致晶状体脱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眼科手术的开展和对晶状体脱位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