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淑梅 《中外医疗》2008,27(33):154-154
目的:确保静脉输液科学有效地进行,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静脉输液巡视卡,客观详细记录输液过程.结果: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力地防止了输液差错发生,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了法律依据.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卡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制订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方法对2010年-2012年我科发生的37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结果37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护理人员查对不严、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低、护士巡视病房不主动、不重视输液卡的规范书写等。结论完善静脉输液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再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积极开展缺陷自曝和质量控制,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落实静脉输液巡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秀秀 《包头医学》2009,33(4):235-23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巡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院住院部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落实了静脉输液中的巡视,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护士长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整改。结果:自2008年1月开始落实静脉输液巡视,患者因输液问题发生的床头传呼器使用次数从平均每天29次下降到6次,住院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从90%上升为96%。结论:静脉输液巡视配合静脉输液卡使用后,使静脉输液巡视实行了规范化管理,输液巡视动态管理的可操作性增强,加强了护患沟通和护士之间的协作,同时静脉输液巡视还可评价护士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500例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原因。结果:500例患者中有45例表示不满意,影响因素包括:穿刺技术、巡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和护理环境方面。结论:导致门诊注射室输液患者不满意的原因较多,需要护士引起重视,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5.
孙月莲 《吉林医学》2013,(28):5897-5898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滴速异常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360例门诊输液患者,调查静脉输液滴速异常的原因。结果:静脉输液滴速异常者有90例,其中滴速过快76例,滴速过慢14例。输液滴速异常的原因分别为:患者因素54例,穿刺针局部因素18例,药物因素9例,护士因素9例。结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健康宣教及输液巡视,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有效纠正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滴速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通过对我院胸外科住院病人中4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后432例次输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输液外渗122次,占28.24%,外渗的原因与病人不合作,输液量大,血管本身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护士的穿刺技术因素等有关,提示;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还要熟悉药物的性质,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可能发生外渗的高危个体可采取中心静脉穿刺进行输液,以减少外渗,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需求并分析原因,提供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房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31例,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需求、不适及担心问题等.结果: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护士巡视、了解药物名称、作用及副作用的需求较高,对护士能否一次穿刺成功、是否排尽空气、液体输完后护士不能及时拔针或换针而发生危险比较担心.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输液患者的需求,加强巡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现在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病房巡视不及时,穿刺技术不成熟,药理知识的缺乏,以及未详细告诉病人输液的注意事项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加强巡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临床输液护理人员不及时巡视的原因、输液巡视方法及注意问题、健康教育的观察分析,总结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意义。结果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护理,可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结论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姜玉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15-616
目的提高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005年8月~2006年12月在儿科病房住院患儿、家属由科室质控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输液过程前后,护士主动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少;对用药知识、如何保持输液通畅等宣教内容少;部分护士穿刺技术差;对某些特殊用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了解少等。结论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对年轻护士进行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可提高输液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玲  袁燕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02-103,105
目的:探讨集中管理与健康教育在精神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35例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研究组(269例)和对照组(266例),其中研究组输液3 966次,对照组为3 982次,研究组患者采用集中管理静脉输液模式,同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散管理静脉输液模式,不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量表(JSBQ)和输液患者满意度量表(SHMD)于静脉输液完毕后进行评定。结果:输液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除被伤害因素外其余7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液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在SHMD量表中,两组患者在输液技术和服务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巡视到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1,P<0.01)。结论:集中管理与健康教育在精神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对减少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患者痛苦,防范护理纠纷,进而保证精神科护理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西部医学》2009,21(5):738-740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2~6岁择期行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余惠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24-12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全程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提高服务质量。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液,输液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实验组在疾病背景知识、用药知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操作技术、巡回检查、心理舒适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在普及健康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渗出情况,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1 68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渗出情况, 分析其发生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3例患者遵医嘱静脉输液治疗, 共38例患者49例次发生输液渗出, 输液渗出发生率为2.62%, 年发生率为3.37%, 发生密度为1.29。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输液工具、操作护士工作年限、是否第一次输液和当天有无陪护者间的静脉输液渗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1~和>60岁年龄段、输液当天无陪护和护士工作年限低均为静脉输液渗出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男性、年龄<10岁和>60岁年龄段的患者输液时特别需要加强巡视, 责任护士需告知患者住院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 输液全程需严密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 减少静脉输液渗出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念  徐莉 《四川医学》2011,32(5):669-67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对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2~6岁拟行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R组时间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S-R组12例(40%)P-R组3例(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6.
孔萍 《吉林医学》2014,(25):5735-5737
目的:对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要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有效、可靠、人性化的静脉输液护理模式。方法:对2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案例随机性地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试验组在已有的常规输液治疗之下,再同步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输液巡视卡。所有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担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过程中,依据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避免与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改善护患关系,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满意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七氟烷和丙泊酚两种麻醉用于门诊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的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乳房肿块切除的门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Ⅰ组)和七氟烷组(Ⅱ组),分别采用1.5-2.0mg/kg的丙泊酚静脉诱导和8%的七氟烷多次自主深呼吸吸入诱导。术中维持:Ⅰ组4~6mg/(kg·h)的丙泊酚静脉持续输注;Ⅱ组2%-3%浓度的七氟烷吸入维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并观察随访注射痛、呼吸暂停、体动、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基础值均明显下降(P〈0.05),Ⅰ组患者MAP较Ⅱ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Ⅱ组无注射痛,其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组发生呼吸暂停2例,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门诊乳房肿块切除术安全有效、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5例使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补液维持方案,并与单纯实施静脉补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4h内统计患者补液总量并监测患者血糖、血钠和血钾变化情况,记录尿酮体消失和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4h、6h、12h和24h补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尿酮体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血糖、血钠及血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液维持,能较快的改善老年酮症酸中毒患者病理生理状态,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胃肠内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胃肠内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NKHDC)的疗效。方法 15例NKHDC老年患者,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的方法治疗(胃肠内补液组),7例采用单纯性静脉补液法治疗(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生化及血渗透压等指标。结果 胃肠内补液组治疗24h后的血糖、钾、钠、氯和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48h后恢复正常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胃肠内补液组的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较快恢复正常,患者清醒早,静脉补液量少,无一例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和低血钾等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NKHDC患者采用胃肠内补液法简单易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小剂量输注艾司氯胺酮对小儿全麻术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50例/组;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1 mg/kg艾司氯胺酮,后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 2 μg/ (kg·min)至术毕;B组同时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记录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可重复使用,并记录纳布啡总用量;记录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量总量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优于B组(P<0.05),且A组使用纳布啡总剂量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小儿外科手术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降低苏醒期疼痛程度,且不影响患者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