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少ICU综合征产生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认识ICU综合征产生原因,实施相应、有效的护理程序,预防和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方法:观察病人在ICU住院期间出现与原发疾病无关临床症状,利用护理程序缓解ICU综合征对病人影响。结果:针对产生原因,加强护理措施,病人出现ICU综合征减少,缩短病人在ICU住院时间。结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病人发生ICU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笔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3月ICU分离的CRAB共34株,其中综合ICU25株,烧伤ICU9株,采用基于rep—PCR原理的DiversiLab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34株CRAB共分A、B、C和D4型,烧伤ICU中存在A和D型,以A型为主且A型仅出现在烧伤ICu;综合ICU中存在B,C和D型,以D型为主且B和C型仅出现在综合ICU。结论烧伤ICU和综合ICU中流行的CRAB基因型不同。D型CRAB同时存在两个IcU中提示ICU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尽快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掌握ICU专科理论及技能,加强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低年资护士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ICU的基本理论及技能、ICU的医院感染管理、ICU仪器设备的使用、ICU护理安全等。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逐步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技能水平,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对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及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院ICU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修明 《中国医院》2006,10(7):11-13
探讨了ICU的组织管理模式,分析了专科ICU与综合ICU的不同;论述了ICU的规模和建制;ICU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准确评估转入ICU的病人标准以及控制ICU院内感染等问题,指出床位数以8~10张为宜,ICU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健康的身体、能适应紧张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主要感染病原菌与非ICU菌株耐药性比较分析,为预防ICU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ICU患者和非ICU患者共598例,其中男性患者362例,女性患者236例,年龄区间为21~67岁,平均年龄38.4岁.所有患者中外科患者218例,内科患者156例,妇产科患者224例.ICU患者161例,非ICU患者437例.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分时段随机对本院的ICU 病区及病区患者以及于普通病区住院患者进行菌株采集,按微生物学常规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细菌的采集样本主要有ICU病区患者以及非ICU患者的尿液、血液、痰、伤口及患者的各种分泌物等,此外还对ICU病区的空气、地面、管道、用水、仪器器械等进行样本采集.以上三类细菌样本分别命名为ICU患者组、ICU病区组、非ICU组.分别对以上三组样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主要分布于患者的痰液、伤口周围以及ICU仪器器械表面.ICU病区组的病原菌抗药性明显高于其余两组,ICU患者组的病原菌抗药性次之,非ICU组的病原菌抗药性最弱.结论:ICU病区病原菌的抗药性过高,治疗期间需要选取耐药性较低的药物进行抗感染,并加强医院的ICU病区管理,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认知、知识来源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得分为(4.87±0.97)分,认知水平较低的三项为疼痛管理、镇静评估工具和谵妄基础危险因素。不同ICU类型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外科和综合科ICU护士得分均高于内科ICU护士(P < 0.05和P < 0.01),ICU工作年限为6~10年的ICU护士得分高于ICU工作年限为1~2年者(P < 0.05)。ICU护士获取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科室讲座、学习班培训和自己查资料学习。ICU护士对早期活动的具体实施、镇静镇痛量表使用、谵妄评估与干预知识需求最大。结论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可能与学校教育匮乏、临床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有关。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和临床培训中增加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ICU护士的专业水平,规范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的临床操作,以改善ICU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考核标准框架,结合ICU护理工作特点,将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级各班组的职责纳入到考核内容中,制作ICU护士绩效考核表,对ICU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并比较2009年与2010年考评结果。结果对ICU护士实施绩效考核,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ICU护士的团结度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科486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团结度量表、ICU护士主观幸福感量表相关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团结度平均得分为(56.26±12.18)分;ICU护士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6.63±13.47)分,说明我市ICU护士的团结度和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ICU护士团结度与幸福感和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呈正相关;团结度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结论 ICU护士的团结度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ICU护士的团结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就越强,因此提高ICU护士的团结度,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护理本科教育后期培养ICU专业护士的途径和模式,缩短ICU专业护士培养周期,为临床培养符合ICU工作要求的护理人员。方法选拔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培养对象,自第七学期开始,限定选修ICU护理专业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库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结果确定了IcU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选修IcU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毕业生100%在三甲医院ICU病房就业。结论护理本科生通过ICU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毕业后即可胜任ICU护理工作,缩短了毕业生入职ICU护理工作的适应期,表明本科教育后期选修ICU专业课程培养ICU专业护士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ICU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以2009年1月实施全方位的ICU管理为分界,将2008、2009年度入住ICU的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二者在院感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缺陷发生例数之间的差别。结果 2009年度的各项护理管理指标均优于2008年度。结论因地制宜,运用适合基层医院特色的ICU护理管理模式,是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43-44,46
目的调查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的1092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为26.28%,多因素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6年来重回ICU患者的重回原因,探讨可以通过护理措施来达到减少患者重回的方法。方法回顾6年来患者出入ICU的诊断、APACHEⅡ评分、有无人工气道、有无护理并发症、重回ICU原因等。结果重回ICU患者主要原因是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不到位、患者排痰措施不落实,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性肺炎、家庭照护无力等。结论经过ICU救护的患者转出ICU时病情仍较重,病房护士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未跟上是重回ICU的主要原因,ICU护士对病房护士进行病情详细交待和指导,病房护士和ICU护士保持积极的联系对防止患者重回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清醒患者ICU综合征的病因、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清醒患者入住ICU期间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ICU 2012年1-12月收治的神志清醒或经治疗后神志清醒的患者共1236名,统计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病原因、探讨预防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986名,约占79.8%.针对病因、加强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清醒病人ICU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ICU综合征发生率高,针对病因采取积极预防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ICU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以疼痛管理指南为指导的规范化疼痛护理是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关键。为了解ICU护士对《ICU成人患者疼痛、躁动和谵妄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IPAD)的知晓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通过便利抽样对37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示ICU护士对IPAD的知晓率为49.9%;知晓率与接受疼痛相关知识继续教育与否及频率和ICU病房类型、职称有关(P<0.05)。研究表明ICU护士对IPAD的知晓率低,应对其开展专业的疼痛知识继续教育,规范ICU护士疼痛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ICU新进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夜班管理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适应ICU工作,保证ICU护理质量。方法:对13名陆续进入ICU护士分别进行为期2-4个月的理论、技术及风险管理内容培训、操作考核合格后,独立值夜班后的交接、检查、点评。结果:13名新进护士考核优秀11名,良好2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ICU新进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夜班管理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陆秀萍 《医学文选》2001,20(1):103-104
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 )起源于 40年代末、 5 0年代初。 195 8年美国 Peter Safar正式创名为ICU[1 ]。我国 ICU起步较晚 ,发展较缓慢 ,70年代有少数几家医院设立了冠心病监护室或心脏病监护病房 ,1982年协和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 ICU ,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医院也都建立了 ICU ,有专业 ICU和综合 ICU两种模式 [2 ] 。90年代以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 ,特别是“危重监护医学”的发展 ,ICU监测功能逐渐扩大 ,设备逐渐改善 ,我国的 ICU在教学和临床上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心脏外科 ICU作为专业的ICU,对心血管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手术后转加强监护病房治疗的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15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手术后由手术室直接送ICU监护治疗;对照组54例,手术后回原病房。分析两组患者首次住ICU时间、重返ICU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首次住ICU的时间、重返ICU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重症患者手术后应直接送ICU行监护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陈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52-754
ICU是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房,ICU室护士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噪声和有毒气体、放射线等有害因子,使得ICU护士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ICU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综合ICU现状,为广西ICU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申报广西重症医学科准入评审的93个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综合ICU进行调查。结果 (1)ICU组织管理及规模:ICU平均床位数为(9.41±5.53)张,ICU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69±0.52)%。(2)设备设施配置:床旁多功能持续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与ICU平均床位数比值分别为(1.10±0.38)∶1、(1.09±0.31)∶1、(4.23±1.54)∶1。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及床边X光机的配置分别为(0.78±0.70)、(1.01±0.80)、(0.90±0.30)台。(3)三级医院综合ICU高级职称医师、护士的比例明显多于二级医院(P<0.05)。(4)绝大多数ICU均能独立开展机械通气技术和深静脉置管术,89.25%的ICU独立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实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的ICU占100%。结论广西综合ICU规模及性质、设备、人员配置和技术开展情况基本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但综合ICU床位数需进一步增加,一些特殊监测治疗技术尚有待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