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中的疑难杂症,临床中会导致患者出现痛经、盆腔疼痛、月经异常、不孕症等多种症状。临床中有许多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在激素、受体、炎症免疫、侵袭粘附、血管生成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之下患者的盆腔内会形成异常微循环,从而导致发病。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并不明确。对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为例,简要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如卵巢、输卵管、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等.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孕和盆腔疼痛,以痛经为主诉.早在1921年 Sampson 首先提出经血倒流的发病机制;1929年 Wharton 第一次报告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方式及致病特点与伏邪致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伏邪理论的溯源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的探究,认为二者密切相关。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传变规律来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做到见微知著,见病识源,抓住疾病的本质。在无明显临床症状时,着手解决驱逐伏邪,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重视攻逐伏邪,驱除宿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诊治的有效性。方法 结合我院3例临床报告和国内截至2015年9月文献报道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对其发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既往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因痛经、经量增多而发现。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多提示为原子宫切口瘢痕处囊性占位,囊内充满细弱光点回声。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组织病理学可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预后好。结论 该病易误诊为子宫腺肌症,手术是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邹容 《当代医学》2013,(14):116-117
目的通过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比较,总结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经验。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12年6月在望城县人民医院住院的确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30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囊肿性状、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的结果运用科学统计进行分析。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高发年龄为22~46岁;有78.7%的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痛经、月经不调、不规律性疼痛、不孕;CA125检查异常的患者有66例(22%)。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年龄集中趋势,主要以痛经、月经不调和不规律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囊肿侧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差异,AFS分期级别越高,CA125阳性率就越高。腹腔镜是目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自然病史。对88例未经治疗的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1~9年,并对其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在诊断前和诊断后每6个月,对其疼痛症状、临床和直肠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2例患者出现了与病灶范围增大相关的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特殊症状并接受了手术治疗。另4例患者,其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变大,但仍无症状。对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6年后发现,出现疾病进展和(或)该病所致疼痛症状的患者累积比例大约为9.7%。其余患者的随访结果相似,无病灶的临床和超声改…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1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共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5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典型的手术瘢痕周期性疼痛、肿块,行手术治疗疗效好,无复发。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便可诊断。最佳治疗方法是彻底手术切除。发病早期便予及时切除。需注意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的患者可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6例住院并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的有效率为92.4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期患者均为Ⅰ度疼痛;Ⅱ期患者Ⅰ度疼痛15例(62.50%),Ⅱ度疼痛9例(37.50%);Ⅲ期患者Ⅰ度疼痛3例(13.04%),Ⅱ度疼痛16例(69.57%),Ⅲ度疼痛4例(17.39%);Ⅳ期患者Ⅱ度疼痛3例(50.00%),Ⅲ度疼痛2例(33.33%),Ⅳ度疼痛1例(16.67)。巧克力囊肿及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以Ⅰ度和Ⅱ度疼痛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位置侵犯韧带、陷凹及后壁或深部组织以及深部浸润的患者主要为Ⅱ度和Ⅲ度疼痛为主。结论:腹腔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和疼痛的关系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部位与疼痛的关系,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梁艳楠  刘颖  贾慧贤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33-933
目的探讨分娩后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0-2006年间,收治的2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周期性局部疼痛、肿块,术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无复发。结论局限性子宫内膜细胞移植,是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典型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肿块,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中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但类似此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癌瘕”等疾病范畴。“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活血化瘀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然古今治疗多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推陈出新着眼,鲜有论及从湿而治。在临床中若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该病,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湿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和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复发率高.目前治疗该病有各种方法,但治愈率较低,特别是经手术后仍有复发.症状常表现为慢性的盆腔疼痛.2005年12月~2009年1月,我院经手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来曲唑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俊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55-56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结果:20例会阴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都有会阴切开史,均有典型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会阴瘢痕疼痛并触及痛性肿块。结论:子宫内膜种植是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rtrios,EM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者们逐渐将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研究表明针灸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优势为治疗方法多样,操作简易,不良反应小,且不影响子宫内环境。故该文结合近年来中外文献,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该病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探讨灸法、体针、耳针、施加因素(电针、火针)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疗效影响,寻求更完善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规范临床指导,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充分弘扬中医药国粹,治疗更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4.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2,31(36):107+109-107,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腔之外的地方,进而造成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同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并非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有关,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定要理性对待,积极治疗。依发生部位之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外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性交疼痛、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临床治疗上,笔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促使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联合用药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控制痛经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卢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49-15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该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但也有儿童和绝经后妇女发病的报道,其患病率高达10%~15%,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常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表现,有研究显示: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占30%~40%,患者患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与子宫内膜异位的不同分期、不同发病部位的关系及其对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向观察研究。其中55例经腹腔镜被确诊,另13例经剖腹手术确诊。将所有病例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分为早期(Ⅰ期和Ⅱ期)、晚期(Ⅲ期和Ⅳ期)及有无生育力进行分类。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的部位又进一步分为:腹膜异位、卵巢异位和腹膜-卵巢异位。分析比较不同组中的以下症状:痛经、深度性交痛、便秘和排尿困难及情绪抑郁。结果:慢性周期性盆腔疼痛多与晚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P=0.…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已达5%~10%。异位的子宫内膜涉及的部位比较广泛,包括:盆腔的腹膜、悬吊子宫的韧带、子宫的临近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以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及肠道或泌尿道症状等。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对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发病原因;剖宫产术后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该病高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主要以慢性盆腔疼痛、卵巢囊肿和不孕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所有病灶,易复发,术后药物治疗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患者异位内膜组织缩宫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缩宫素受体在异位内膜、正常内膜中均有表达,但有统计学差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无疼痛组中,2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在子宫轻、中、重度疼痛组中,3者相比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有表达,且可能与患者疼痛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