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及支气管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5例肺及支气管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43岁,临床症状以支气管刺激及阻塞症状为主。2例组织学分级为高度恶性型,预后较差;3例为低度恶性型,其中2例预后较好。结论:肺及支气管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预后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需与唾液腺型肿瘤等多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发病年龄15~65岁。3例呈息肉样突向支气管腔,1例位于支气管旁呈结节样,2例呈浸润性生长并破坏管壁浸润大块肺组织,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主要由鳞状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根据近年文献将其分为低度和高度恶性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例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罕见,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大量吸烟有关,咳嗽、咯痰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常有淋巴结转移,但即使手术时已发现淋巴结转移,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后仍能生存达2年或以上。结论 对于肺高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即使出现淋巴结转移,仍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罕见,本文报告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徐爱真  张勇 《北京医学》1994,16(4):216-218
对7例呼吸系统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观察表明:(1)与大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同,是由三种不同超微结构的细胞组成的。(2)肿瘤的生长类型、生长方式和细胞分化程度可做为判定其恶性程度的指标。本文7例粘液表皮样癌中6例为低度恶性,1例为高度恶性。(3)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证明肌上皮在肿瘤的组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CH  Li J  Yu JQ  Wang B  Wang T  Wang D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1-43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8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2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2岁。首发症状多为咳嗽、气短、咯血或阻塞性肺炎。术前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现病变,有16例经活检确诊为黏液表皮样癌。全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3例,袖式肺叶切除3例,全肺切除4例,开胸探察1例。结果 本组21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其中17例为低度恶性,4例为高度恶性。术后平均随访68.3个月,17例低度恶性(T1.3N0.4M0)患者均存活,其中生存时间〉5年者8例,包括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4例高度恶性(T2.3N0.2Mo)患者最长生存时间仅13个月。结论 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治愈,但高度恶性者常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肿瘤分期、恶性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7士17.83)%。PCNA标记指数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结论 PCNA可能成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岁。肺肿物巨检为灰黄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中间型细胞为主,混杂有表皮样细胞和黏液细胞,局部可见小囊腔,经AB染色证明腔内富含黏液,细胞异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CK、3413E12、E—cadherin、VEGF阳性,S-100、CK8/18、EGFR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黏液癌、腺鳞癌或腺样囊性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30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2.95%。其中支气管类癌12例,粘液表皮样癌10例,腺样囊性癌8例,术前病史平均为16个月。手术切除订为96.7%。术后5年自下而上率为52.6%,本组病例中,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度最高。作者赞同废弃传统的“支气管腺瘤”这一名称,对各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5例病理证实为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例,并结合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其CT表现。结果5例病例中有4例位于右肺,多为椭圆形,肿块密度较均匀,未见液化坏死,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见点状钙化;1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肺粘液表皮样癌多为气管、支气管内或孤立的肺内结节,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可伴有阻塞性病变,部份可见点片状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轻中度强化。结合临床资料,CT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牙龈黏液表皮样癌并全身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腭和腮腺,病变一般比较局限,很少发生转移。而发生在牙龈部并发皮肤、多处骨及可疑的肺、脑转移者罕见报道。我科于2004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Ⅳ型胶原蛋白的检测。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Ⅳ型胶原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临床上罕见,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预后较佳。我科于1996年1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右侧间歇性胸痛4年伴咳嗽2周入院。无潮热盗汗,无刺激性咳嗽,无咯血。体查无异常。胸部X线于右下肺叶见一3 cm×3.5 cm的渗出性病灶,胸部CT于右肺下叶见一3 cm×2.5 cm的块影,边缘清楚,致密,CT值48 Hu。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下叶背段口几乎被球形新生物阻塞,新生物表现粘膜光滑,呈粉红色,活检见退变之异型细胞,右下叶支气管肿瘤可能性大。术前诊断:右下肺包块:(1)肿瘤;(2)结核瘤。行剖胸探查,作右下肺叶切除。肺门有一增大、质韧之淋巴结,予摘除。切开右下叶背段支气管,于腔内见一4 cm×2 cm×1.5 cm的肿块,呈粉红色,表面粘膜光滑,质韧。术后病理切片为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低度恶性,肺内及支气管切端未见肿瘤侵及,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痊愈出院,随访2.5年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30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2.95%(30/1016)。其中支气管类癌12例,粘液表皮样痛10例,腺样囊性场8例。术前病史平均为16个月.手术切除率为96.7%(29/30).术后5年生存率为52.6%(10/19).本组病例中,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度最高。作者赞同废弃传统的“支气管腺瘤”这一名称。对各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1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总结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方法 :对 12 0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 12 0例中术后局部复发者 11例 ,区域淋巴结转移 5例 ,肺部转移者 1例 ,患者预后较好。组织病理表现分为高、中、低三种程度。结论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分三种程度 ,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病变广泛者可考虑选择性舌骨上或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黏液表皮样癌被认为是源于气管大支气管小黏液腺的较为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之一,在肺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仅占0.11%~0.12%, 在TURNBALL等统计的5 000例原发性肺癌中仅有12例.日本NAGAHIRO等[1]报道的3例肺黏液表皮样癌只占其所在医院1969到1999年间所有切除肺癌的0.119%.黏液表皮样癌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8.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连续的2751例肺癌病例,从中发现10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10例均接受了X线胸片、CT和支气管镜检查。8例患者接受开胸手术,其中3例接受术后化疗,1例术后放疗和化疗;1例仅接受中药治疗,另1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结果:病理检查显示均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8例手术患者分期为:1例T1N0M0,3例T2N0M0,2例T2N1M0,1例T3N2M0;1例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0例患者均存活至今。手术患者中7例术后没有复发,1例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5.2年复发。结论:诊断肺黏液表皮样癌,准确有效的支气管镜检查很有意义,而明确的病理分期对于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相当重要,治疗应包括完整的手术切除和淋巴清扫以及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8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组织学分级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本次实验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涎腺粘液表皮样癌88例。采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本组病例行组织学分级,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恶性34例(38.6%),中度恶性(Ⅱ级)20例(22.7%),高度恶性(Ⅲ级)34例(38.6%)。Ⅲ级患者年龄长于Ⅰ级患者,[(43.7±17)vs(33.9±13.9)],P<0.05。Ⅰ级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21%)低于Ⅱ级(50%)和Ⅲ级患者(76%)(P<0.5)。Ⅲ级病例的肿瘤直径[(3.8±1.4)cm]大于Ⅰ级[(2.9±1.8)cm]和Ⅱ级病例[(3.5±2.9)cm](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应用Auclair量化分级系统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行组织学分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粘液表皮样癌是主要发生于涎腺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肺部比较少见,我院自1939年以来,共收治3例肺粘液表皮样癌,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