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涎腺混合瘤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等大涎腺外,也多见于软腭粘膜下的小涎腺(腭腺),但体积巨大且向中颅底、腮腺区及颈部广泛扩展,并发生恶变者较罕见[1],本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复发性涎腺混合瘤52例,占同期收治涎腺混合瘤中的14.6%。位于腮腺者39例,颌下腺12例,颊粘膜小涎腺1例。52例中28例的复发间隔时间在5年之内,复发次数最多者为4次。52例中有51例的初次手术方式是单纯肿瘤摘除术。作者认为,复发系由不适当的手术方式和肿瘤种植所致,复发混合瘤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再次复发和恶变。应避免术前的切取活检并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如常规作保留面神经腮腺切除或颌下腺切除,切忌切破或切碎肿瘤。  相似文献   

3.
<正> 涎腺恶性混合瘤占涎腺肿瘤的2~9%,我科于1975~1988年共收治涎腺恶性混合瘤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25~84岁,平均53岁.发病部位,腮腺10例,颌下腺3例,腭部2例.病程小于1年6例。1~5年3例,大于10年6例(其中15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临床上以腮腺肿瘤多见,腮腺肿瘤又以腮腺混合瘤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63.3%(1).本文主要对7年来我科收治的20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总结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混合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腮腺是好发部位约占85%。其次是颔下腺,约占8%左右。小涎腺约占7%。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以30~50岁多见,男女发病无差异[1]。这肿瘤术后容易复发,复发后治疗困难,且多恶变。现将本科所收治120例涎腺混合瘤,17例术后复发瘤的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科近16年共收治涎腺混合瘤137例,其中男66例,女71例。年龄13~71岁。35~50岁者约占65%(87/137)。首次发病者120例,术后复发者17例。肿物为分快取出。2临床治疗与结果120例诞腺混合瘤初次发病患者中,81例为腮腺混合瘤,、均行保留面神经的…  相似文献   

6.
涎腺混合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主要发生于腮腺、颔下腺、舌下腺及腭、唇、舌颊等部位的小涎腺。现将我科近10年来165例涎腺混合瘤的临床及病理予以分析。临床资料 (一)年龄:涎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组中最小为9岁,最大为78岁,以40  相似文献   

7.
癌肉瘤是由恶性上皮成分和恶性间叶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又称真性恶性混合瘤( true malig-nant mixed tumour),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头颈、食管、肝、肾、卵巢等部位. 涎腺癌肉瘤( sali-vary carcinosarcoma) 是发生于涎腺的高度恶性肿瘤,腮腺多见,约占 65%,颌下腺占 19%[1]. 本院于 2019 年 3 月收治 1 例原发于颌下腺的癌肉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混合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六所院校口腔病理室统计资料表明,混合瘤占全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0%以上,占其全部良性肿瘤的87%以上,而腮腺是混合瘤的最好发部位,约占其发病率的85%左右。该瘤膨胀性生长影响容貌,多次复发有恶变可能,可危及生命。因此研究该病的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腮腺混合瘤研究方面的文献,重点对腮腺混合瘤的各种治疗及预防复发、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颌下腺。本文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颌下腺肿瘤68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并对其病理学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颌下腺。本文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颌下腺肿瘤68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并对其病理学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涎腺混合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本文统计了涎腺混合瘤的发病率、发病部位,分析讨论了其诊断及首次治疗的手术方式对复发的影响。结果:以腮腺混合瘤发病最多,此瘤可有包膜内、外浸润及包膜不完整甚至完全无包膜。混合瘤术后复发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多次复发可以恶变,因此应禁忌单纯肿瘤剜除术,至少应带一圈周围正常组织。发生在腮腺者,应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发生在颌下腺者,应同颌下腺一并切除,这样可使混合瘤术后的复发率降到最低。结论: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来源于唾液腺上皮组织,好发于腮腺,其次是腭腺及下颌下腺,其它小涎腺少见,发生于腮腺导管者罕见。我科收治1例近腮腺导管乳头端的多形性腺瘤,误诊为纤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混合瘤系涎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大唾液腺中腮腺居首位,颌下腺少见,舌下腺极少见。此病复发率较高,特别是单纯瘤体摘除,据国外资料统计高达30~50%。本文重点对我科1970年以来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混合瘤92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资料一、年龄及性别:92例中,男39例,女53例(性别为1:1.4),女性多见。年龄最小8岁,最大67岁,平均37.8岁,其中30~50岁组为72例,约占78.3%。二、病程:从发现病灶到就诊时间最少6个月,最多达25年,平均病程为6年3个月。三、部位:左侧61例,右侧31例,比率,为2:1,左侧多发。分区:耳前区19例,占20.65%,耳前下区63例,占68.50%,下颌角区10例,占10.85%。术中见瘤体位于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及MSCT影像特征.结果 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 (42/47)为单发,10.6% (5/47)为单侧多发;59.6% (28/47)位于腮腺,17.0%(8/47)位于颌下腺,14.9% (7/47)位于腭部小涎腺,8.5% (4/47)位于颊部小涎腺;术中见27.7%(13/47)病灶与周围结构有粘连,10.6% (5/47)包膜不完整,19.1% (9/47)表面扪及结节.MSCT上涎腺混合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4.9% (7/47)病例发生囊变,其中6例位于腮腺,以术后复发及多发者最常见,颌下腺及腭部病灶均未见囊变者,增强后95.7% (45/47)表现为延迟强化(延迟180 s).其中4例发生于硬腭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利用三维重组技术行MPR及VR图像后处理,不仅可提高病灶的检出,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邻近骨质的改变.结论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生于硬腭者病灶多较小,应常规应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病灶及邻近骨质的改变,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涎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涎腺组织中常见的肿瘤,我们从1978年3月~1996年3月收治涎腺混合瘤208例,均经病理证实,对其中198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现就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女性妊娠期的患者,因肿瘤长势较快,我们对妊娠分别为5个月、7个月的2例患者,在妇产科医师指导下行腮腺瘤切除术,均未出现流产和早产,可以证实妊娠期妇女可以行肿瘤切除术。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共208例,男119例,女89例,年龄15~79岁,平均42.l岁,以28~55岁为最多。肿瘤原发部位:以腮腺最多,颌下腺次之,跨部小涎腺最少。见表1。表1肿瘤…  相似文献   

16.
咽混合瘤多亲源于涎腺,巨大者多与口腔三大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有关。近来我科收治了一例巨大混合瘤患者,与上述三大腺无关,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6岁,农民。因嗓子肿疼一年余。于1987.9.10日入院。自述1986年3月始咽部疼痛,张口对镜自照时,发现右咽侧肿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其作为涎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银染-TRAP法检测28例涎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28例癌旁组织、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8例涎腺癌组织中,有25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89.3%)。28例癌旁组织中,有4例端粒酶表达阳性(14.3%)。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涎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作为诊断涎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肿瘤手术治疗后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涎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 ,其组织像具有多形性与混合性。也就是含有上皮组织与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 ,故而得名。我科自 1988年 1月~ 1999年 3月共收治涎腺混合瘤 65例 (均为收住院治疗的患者 ) ,术后全部经病理切片确诊。追踪观察 3年以上者 5 2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65例中 ,男 36例 ,女 2 9例。发病年龄 2 0~ 68岁 ,其中 35~ 5 5岁发病率最高 ,占 65 .5 %。发病部位 :腮腺 38例 (占 5 8.5 % ) ,颌下腺 15例 (占2 3% ) ,腭部 12例 (占 18.5 % )。发病时间 :本组病例从发病时间到就诊时间在 1年以内者 2 8例 ,1~…  相似文献   

19.
陈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58-158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涎腺肿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见。腮腺混合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一般保留面神经,以肿瘤部位的深浅做腮腺深浅叶或整个腮腺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故做好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17例腮腺混合瘤做腮腺切除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混合瘤一般发生在涎腺组织 ,又叫多形性腺瘤。涎腺组织发生混合瘤以腮腺最多 ,颌下腺次之 ,发生在小涎腺的混合瘤腭部最多见。舌根部发生混合瘤临床极少见 ,去年我们曾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韩某某 ,男 ,35岁。住院号 36 94 6 6。以“左舌根肿物”收入院。在全麻下见肿物位于左舌根 ,舌腭弓内侧 ,舌根人字沟侧后方 ,呈 2 5cm× 1 5cm大小 ,突出舌背表面 ,质地硬 ,表面不光滑 ,在肿瘤边界外切除肿物后创缘拉拢缝合。术后病理报告“左舌根部多形性腺瘤”。病理号 0 1135 4 1。2 讨论涎腺混合瘤是由肿瘤性上皮组织和粘液样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