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时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进行吞咽功能床旁评估,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仪器评估,同时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SA评分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第2、3、4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方面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实验组各方面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尹伟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95-2597
目的探讨低位脑干卒中引起的重度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低位脑干卒中引起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药物和诱发咽反射、咳嗽反射等手法康复训练,康复每日两次,每次大约30 min。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均采用饮水试验和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 11例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 d时饮水试验和临床疗效评定明显好转。结论利用咽反射、咳嗽反射的手法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低位脑干卒中引起的重度吞咽障碍,方法简单,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加门德尔松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呼吸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临床疗效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障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评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通过吞咽功能评估表(SSA)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周、4周、8周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吞咽障碍S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SSA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此外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8.57%(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54.29%(19/3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吞咽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出血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护理,研究组增加吞咽护理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比较2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4周,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4周、8周VFSS评分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吞咽康复治疗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能显著改善出血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低频电针与高频电针针刺风府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组和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风府穴为主穴分别以低频(2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刺激。对比3组患者治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及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结果,住院期间的肺炎发生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NRS-2002)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NRS-2002评分均明显降低,VF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VF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风府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不同频率电针能通过促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来提高疗效,低频电针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8.
闫芳  孙治坤  党雷 《中外医疗》2014,(35):66-6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 O2降低值、SSA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 O2降低值和SSA评分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SSA评分和Sa O2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不同电极片位置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穴位刺激30例患者(实验组)和颈部常规部位刺激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对两组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第2周时,对照组有效率为63.3%,实验组有效率为8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对照组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有效率为90.0%,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电极片位置选择廉泉、翳风、风池和风府四穴的位置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安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边软腭平滑、三边软腭、舌后根、舍旁、舌中央、双边咽喉壁紧缩反射、舌后根回缩反射力量和小舌头/悬雍垂刺激等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吸入性肺炎率、营养不良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低于治疗前,VF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低于对照组[(2.61±0.23)分比(3.54±0.37)分,(24.90±3.36)分比(28.80±3.42)分],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7.58±0.64)分比(6.04±0.59)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57%(3/35)比20.00%(7/35),11.43%(4/35)比25.71%(9/35)](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分别经过治疗4周后,两组吞咽障碍功能、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3~4周康复护理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结论 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2、4周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D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经标准吞咽评估(SSA)确诊,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远程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患者,均为病情稳定且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即将出院回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随诊和门诊复诊,研究组接受远程康复干预以进行居家康复。通过比较出院前和出院8周后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 与出院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出院8周时的SSA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8周后,研究组的SSA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较对照组低,且M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远程康复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吞咽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康复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浙江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①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误吸及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4周观察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误吸、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牛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咽喉部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采取咽喉部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每组84例。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WAL-QOL评分比对照组高,SS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咽喉部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营养状况水平,并发症更少,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双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对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且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侧rTMS组(15例)、单侧rTMS组(15例)和假刺激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双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两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单侧rTMS组接受5 Hz rTMS刺激患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层代表区+健侧大脑半球假性刺激,假刺激组接受与双侧刺激组相同参数的两侧大脑半球假刺激。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治疗前,双侧rTMS组和单侧rTMS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假刺激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假刺激组,且双侧rTMS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单侧rTMS组,SSA和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及时程均低于单侧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双侧高频rTMS联合传统吞咽康复治疗可有效治疗单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中老年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可提高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