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育龄女性而言,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周期性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子宫出血,一般每月一次。对个体而言,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和出血量应该相差无几。经外出血,是指在月经期以外的时间里出现的阴道出血。出血量少时与月经分得清,量多时表现为不规则出血。经外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妇女,血液可来自生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子宫出血最为常见。按理说,月经素来正常的妇女突然在月经间隔期发生阴道出血,或者在绝经期前后发生了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查找出血的原因,并予以积级的治疗。可遗憾的是,大多…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医的理论,对于崩漏证的诊断似乎是不困难的,只要是非经期的子宫出血,量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出血淋漓不断者就可以诊为崩漏证。但是,要鉴别崩漏与非经时而下血的出血性证候,则要根据证候的表现不同、出血的形式不同、分别加以鉴别:要排除经、带、胎、产杂病所引起的子宫出血证,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一般应从月经量的多少,月经的时间长短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倒经,又称经行衄血,指女性患者每逢月经时间则见鼻腔出血;差经,又称经前便血,指患者每逢月经来潮之前,先见便血随之月经来潮。二症均属月经病中较少见的证侯。笔者十余年中各遇一例,且都已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月经中期出血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中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中期,又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多由肾虚、湿热、血瘀引起,本病常见于中年妇女。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月经中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中期,又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多由肾虚、湿热、血瘀引起,本病常见于中年妇女。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间期出血又叫排卵期子宫异常出血,是指女性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排卵期前后)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每次月经来潮后的第12至16天。经间期出血同一般月经相比  相似文献   

7.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指由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失常所致月经紊乱和出血异常。经检查无内外生殖器明显器质性病变和全身出血性疾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1 子宫出血 1.1 不规则子宫出血 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生在妇女更年期(40~50岁之间)及青春期(20岁以前)。青春期是卵巢功能初建时期,更年期则是卵巢功能趋向于衰退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卵巢功能都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养阴止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张皖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关键词:经间期出血;养阴止血经间期出血祖国医学没有专题论述。经间期是两次月经的中间期,即"肾中阴阳转化的时期",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排卵期相符合。此时如肾阴不足,血气活动异常,则会扰乱血海,...  相似文献   

9.
总结张菁主任医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经验。其治疗经间期出血本于阴阳,侧重疏肝补肾,促进阴阳转化,辅以化瘀止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其通过对月经的分期论治,调整女性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愈经间期出血,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功血为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是由于中枢成熟缺陷;或卵巢发育尚未健全,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或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临床表现可能为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月经样出血;或者是完全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出血量有多有少;有的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量多或出血时间长者可出现贫血症状,甚则出现休克。属祖国医学“崩漏”之范畴。笔者临证多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 出血期1.1 西药止血 乙烯雌酚每日3mg,血止后持续3~4天,逐渐减量。3天减量1次,每次减量不超过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