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卧位及立位3 min血压测量,将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n=17)及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n=132)。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OH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5),12例(70.6%)O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存在夜间高血压及卧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呈反杓型的特点,临床降压治疗时需酌情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低血压(OH)与心肌梗死(MI)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60岁的100例无MI的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及心率测量,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收缩压直立性低血压(OH-S)/舒张压直立性低血压(OH-D)两部分,统计其发生率,以发生MI视为观察终点事件,分别观察OH-S/OH-D与新发MI的关系。结果随访325d后,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中的M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直立性低血压患者;OH.S和OH-D患者的MI发生率分别高于非OH-S和非OH-D患者。进一步校正后,直立性低血压、OH.S和OH.D与MI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OH-S与OH-D相比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直立性低血压在具有年龄依赖性的高龄患者中常见,OH.S与OH-D均与MI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 Syst-Eur、Syst-China临床试验证明, 降压治疗可降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 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STOP-2研究表明, 70-84岁高血压患者中利尿剂、β-阻滞剂、 ACEI、CCBs(二氢吡啶类)组间心血管病死 率和主要终点事件没有差异。ALLHAT试验 结果表明,利尿剂、ACEI、CCBs对65岁以 上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没有差异。 LIFE研究表明,55-80岁并存左室肥厚的高 血压患者,使用ARB氯沙坦能更有效降低心 血管事件,尤其对脑卒中疗效优于β-阻滞剂 阿替洛尔。SCOPE研究提示,70岁或70岁以 上高血压患者使用坎地沙坦后非致命性脑卒中 发生率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多 数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应注 意对于老年患者应逐步降压,应测量直立位血 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社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高血压脑卒中病情稳定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CEI 组采用以 ACEI 为基础的降压治疗,CCB 组采用以长效 CCB 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联合利尿剂使用率、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率;入组时和1年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结果:CCB 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 ACEI 组,P<0.05;两组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CCB 组、ACEI 组联合利尿剂使用率、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率相似,P>0.05;入组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相似,P>0.05;1年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长效CCB 和 ACEI 均有一定效果,但长效 CCB 可更好预防脑卒中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压影响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李月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639-639
目的:探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了解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名住院精神病人定时测上肢血压。结果: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新人院首次服药及50岁以上老年病人血压影响较为显。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结论:新入院首次服药,年老体弱应重点观察,加强护理,防止或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就诊方式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降压药物费用。方法 于2013年9-12月选取纳入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但在二三级医院就诊并配取降压药物者79例为非社区就诊组,按照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病程、危险分层、工作状态及医疗费用支出形式等进行1∶1配对,选取纳入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并配取降压药物者79例为社区就诊组。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查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作为血压控制效果指标;并收集患者最近6个月的就诊次数、高血压医疗总费用、医保支付费用、自付费用、每月降压药物费用、均次费用及降压药物种类等。结果 两组的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就诊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医疗总费用、医保支付费用、自付费用、每月降压药物费用及均次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钙拮抗剂、珍菊降压片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复方降压片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优于非社区就诊者,医疗费用低于非社区就诊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直立性低血压(OH)与新发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岁的100例无MI的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测量,根据结果分为收缩压直立性低血压(OH-S)/舒张压直立性低血压(OH-D),统计其发生率,随访上述人群,以新发MI为终点事件,分别观察OH-S/OH-D与新发MI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群OH患者中的M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OH患者。进一步校正后,直立性低血压OH-S和OH-D患者与MI患者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OH-S与OH-D相比具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直立性低血压在具有年龄依赖性的老年患者中常见,OH-S与OH-D均与MI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与靶器官的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0例,对患者的卧位和立位血压进行测量,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将190例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32例)、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134例)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24例),对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头颅MRI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岁老年患者的OH和OHT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16例)和23.33%(14例),明显高于60-〈80岁老年患者[12.31%(16例),7.6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ONT组和OHT组在使用4类常用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头颅MRI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OHT在老年人群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比较常见;OH、OHT的发生与临床上常用的4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可能无关;OH、OHT的发生与患者脑部、颈动脉、心脏功能的异常发生情况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
徐杰  李佩哲 《中原医刊》2006,33(16):76-7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与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1999年WHO标准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分为A组(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用)和B组(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结果两组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P<0.0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组降压较快,用药初始阶段降压幅度大,而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组降压缓慢,持续时间长,血压下降较平稳。结论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或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均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联合方案,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更佳,更能实现老年性高血压平稳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主动测量血压者及体位改变时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者。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OH知晓率、主动测量血压患者比例显著提高,体位改变时出现相关症状者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对OH的认识,提升主观能动性,降低OH对患者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秀辉 《大家健康》2016,(12):224-22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情况,并提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生活质量。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360例。对360例患者进行了立位、卧位的心率以及血压测量工作,并且以患者的年龄段进行组别划分,即80岁以上、60~80岁之间两个年龄段,分析两个年龄段的体位性低血压(OH)、体位性高血压(OHT)、非体位性高血压以及非体位性低血压-非OHT及OH。结果:超过80岁以上的患者,其疾病合并情况(脑卒中、冠心病以及血脂异常等)明显高于80岁以内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常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以及诸多疾病合并情况,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血压水平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压与血浆Hcy水平,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常规剂量吲哒帕胺 (2 .5mg d)治疗高血压 ,虽副作用少 ,但偶有直立性低血压 ,严重低钠血症及低钾血症发生。Weidler认为吲哒帕胺 1.2 5mg d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1] 。本文观察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吲哒帕胺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专科门诊或住院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6 0例为受试对象。诊断符合 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剔除明显脑、心和肾功能障碍及糖尿病患者。全部病人停用各种降压药物 2周以上。 6 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吲哒帕胺治疗组。小剂量组 30例中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4例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仅监测血压水平,不给予药物干预血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随访观察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衰住院、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终点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级患者长期应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裘颂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17-13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社区规范化干预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降压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可起到促进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80例,依不同的用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4%,与对照组10.03%相差不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及降糖效果优于单用缬沙坦,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给予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血压和血糖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取降压调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9例观察组和29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配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血脂情况以及心脑血管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改善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比较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用联合降压调脂进行治疗,血压和血脂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率明显下降,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科医学》2010,(5):70-70
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与管理(见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发多种危险因素和多种疾病,并且易有心、脑、肾脏等靶器官损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且药物治疗易诱发直立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樊金荣 《吉林医学》2013,(32):6807-6808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使用相同药物治疗的条件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降压疗效。结果:治疗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控制高血压,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