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留置导尿管拔除时机选择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拔管时,即刻拔出尿管,待再出现尿意时,协助其自行排尿;实验组93例拔管前,先夹管,当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先拔除尿管,后协助其自行排尿。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自行排尿成功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69.2%(P<0.05)。结论PCA患者在其个体麻醉消退、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有助于患者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留置导尿管拔除时机选择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拔管时,即刻拔出尿管,待再出现尿意时,协助其自行排尿;实验组93例拔管前,先夹管,当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先拔除尿管,后协助其自行排尿。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自行排尿成功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69.2%(P〈0.05)。结论PCA患者在其个体麻醉消退、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有助于患者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3.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选择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拔尿管,对照组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尿管。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能顺利自行排尿的成功率95.16%(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0/50),χ2=6.20,P<0.05。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拔除留置尿管的不同时机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胆囊切除患者11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膀胱充盈时边拔尿管边排尿;对照组采用膀胱持续开放引流呈空虚状时拔管。结果:试验组第1次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尿管拔除时机选择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行留置导尿管的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拔管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19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对照组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和拔管后的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优越。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8.
覃朝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41-2742
目的:为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减少患者插尿管的不适及并发症。方法:患者术后从恢复室回到病房清醒后2h开始夹闭尿管,待患者自觉有尿意时开放尿管,至手术当天输液结束后、膀胱充盈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护士或家属协助患者下床排尿。结果:实验组手术当天输液结束后、膀胱充盈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均能一次性自主排尿,发生膀胱刺激症状病例减少,有21例。结论:口腔颌面全麻手术患者当天输液结束,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是最佳拔除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拔除留置尿管的对骨科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4例骨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7例。观察组:在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随即嘱患者排尿。对照组:在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待下次有尿意时排尿。、比较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尿率为92.4%(145/157)、诱导排尿率为7.0%(11/157)、排尿失败率为0.6%(1/157)、总成功率为99.4%(156/157);而对照组自然排尿率为73.9%(116/157)、诱导排尿率为22.9%(36/157)、排尿失败率为3.2%(5/157)、总成功率为96.8%(152/157)。两组自然排尿率、诱导排尿率和排尿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后第一次平均排尿量(324±75)、(307±8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能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自行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排尿功能的影响,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2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当膀胱呈空虚状态时将留置尿管拔除,观察组100例当膀胱呈充盈状态时将留置尿管拔除,观察拔除后首次的尿量、时间、是否需诱导排尿、是否尿潴留、是否有泌尿系感染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1次自行排尿成功率及时间显著缩短,排尿量显著增加,尿潴留、泌尿系症状及尿常规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当产妇膀胱充盈有尿意时自行排尿过程顺利,尿路感染、尿潴留等的发生率降低,基本不需要物理方法协助或诱导排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5.
余爱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28-129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妇产科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膀胱充盈及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形态。结果全组病例拔除尿管后,除6例重置尿管,其他均能自解小便。实验组自然排尿率及排尿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排尿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为最佳拔除尿管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食管癌病人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间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病人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拔管方法.方法 将240例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产妇自行排尿.对照组实行开放式引流,导尿开始开放尿管,保持通畅直至拔管,不进行尿管夹闭.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拔管至第1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实行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方法优于传统开放式引流法.  相似文献   

18.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衡玉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15-1516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手术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预防尿潴留发生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有尿意时拔出,对照组夹管2 h常规拔管。结果:实验组有44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5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39,P<0.01)。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与膀胱排空时拔尿管对患者排尿感受及对发生尿潴留影响比较。方法:将577例下肢骨折患者中,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院的279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患者排空膀胱后拔出尿管,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院的29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膀胱充盈患者有尿意时拔管,随即排尿。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排尿时的尿路刺激症状,能否自行排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以及发生尿潴留的几率都比实验组大。结论:患者在拔尿管时采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更能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