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08年10月20日~11月25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最小4岁,最大21岁,5~10岁病例占82.54%;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05年4月20日-7月15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最小4岁,最大40岁,5—10岁病例占80%;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爆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爆发过程历时86天;病例总数55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最小4岁,最大40岁;5~10岁病例占80%,是发病的高峰年龄;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情报告不及时,失去最佳控制时机;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空白,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本次爆发疫情的主要原因。及时报告、处理疫情;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疫情爆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中学  陆峰  黄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2):1349-1351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发病特点,为今后的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5月13日发现首发病例,截至6月24日共发病60例,罹患率为12.02%(60/499)。流行呈3个发病高峰,病例出现班级聚集性。60例患者均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经采取隔离治疗、应急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疫情迟报、病例未严格隔离、疫苗接种率低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此起爆发时间为4月20日~7月15日,6月21~30日为高峰;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最小4岁,最大40岁;共计139例病人均无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情报告迟缓和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本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原因,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和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爆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暴发原因,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方法对学校暴发水痘进行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疫情暴发原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结果发生的18例水痘病例分布于3个年级,发病时间为5月27日~6月3日;指示病例与后发病例存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所有病例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通过采取隔离治疗病例、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持续8d,无后续病例发生,疫情得到控制。结论疫情的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病人、通风消毒、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对水痘疫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农村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病例进行诊断,采用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暴发疫情于2007年5月20日出现首发病例,5月27日至6月12日陆续发生71例,本次暴发罹患率为17.69%。发病高峰为6月5日,共报告16例(占22.22%)。男生发病38例,罹患率19.79%;女生发病34例,罹患率15.81%(P>0.05),各年级间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72.22%的患者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27.78%接种史不详。首发病例出现后未及时报告和处理、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采取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病例分布情况,探讨流行特点。结果 2011年1月6-23日,张家口市宣化区某小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例,病例呈明显的散发性,年龄分布在6~12岁,以6、7岁为最多,所有例病例均否认有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结论学校未落实学生的晨午检和常规监测工作,没有及时发现及控制传染源是这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但疫情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5-2012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及关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80.51/10万;暴发事件27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病例共1 388例,占病例总数的34.80%。暴发呈双高峰分布,5、12月最多,疫情平均持续(70.5±25.8)d。82.35%的镇/街都出现过暴发,其中天生、歇马、北温泉三地暴发最多、最频繁。暴发病例中97.41%是学生,以7~12岁儿童为主,占74.71%。小学生罹患率为5.52%,高于中学生的1.99%;春季学期罹患率为5.33%,高于秋季学期的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率低、未免疫人群积累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且暴发不断的最主要原因,应强化对学生腮腺炎疫苗的接种查验,及时开展疫苗补种或实施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昌黎县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昌黎县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昌黎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总罹患率为7.32%(36/492),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首发病例2014年4月2日,持续至4月15日。病例分布在3个年级4个班级,以幼儿大一班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1.67%(15/36),罹患率为45.45%。病例有明确疫苗接种史为13.89%(5/36)。结论昌黎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疫苗接种率低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引起。落实含腮腺炎疫苗接种措施,加强基层防保工作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麻疹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麻疹防控工作,加速控制麻疹进程。方法对暴发和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捉法监测麻疹IgM抗体。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病从2006年11月18日至2007年4月20日,持续148天,疫情波及全市8个旗、区,发病835例,罹患率55.13%。病例年龄最小8天、最大46岁,0~7岁占53.9%,小于8月龄、大于25岁占34.7%。病例中无麻疹疫苗(MV)接种史的占37.0%,接种史不详的占45.9%,查验首发病例所在学校83名学生预防接种证,接种过2计次MV者仅占3.6%,1计次的占81.9%,接种史不详的占13.2%。实施MV应急接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MV接种率低,造成易感者积累,没有及时发现和上报疫情,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方法了解北京市某寄宿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为有效防控小学水痘突发/暴发疫情提供经验。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某寄宿小学水痘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有15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4.64%,病例主要集中在8岁以上年龄组,所有病例均有水痘疫苗免疫史,免疫史均超过5年。结论疫苗接种时间较长、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是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研究水痘疫苗实际保护效果,适时对小学在校学生实施水痘疫苗第2剂补种,以增强抗体保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洪泽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14岁,占全部病例的85.69%,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11%;3—5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8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3起,发病22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5%。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管理、提高15岁以下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宾阳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2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2/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5岁,占74.17%;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80.8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和10月-次年1月;5年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事件26起,全部发生于中小学校内,发病1437例,占总发病数的33.93%。结论近年来,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持续处于较高的发病率水平,中小学校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主要人群,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的重要场所。因此,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应以中小学生为重点人群,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宾阳县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4所小学,发病共302例,罹患率为6.83%,男女性别比为1.80:1,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校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P<0.05),各校采取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严格落实隔离病人、通风消毒和应急免疫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供防治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新兴县200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2008年1月至12月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太平镇等地区,6月为高发月份,占总发病数26.08%,发病人群主要是10~15岁小学生,占60.86%,腮腺炎相关疫苗免疫史空白和免疫史不详占73.73%.结论 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方法:采取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方法。结果:共发病22例,首例患者未及时隔离治疗,学生从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采取应急接种、隔离治疗及其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开县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开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2008~2013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4 849例,平均每年发病率为65.03/10万,主要集中在4~7月,男女性别比为1.45:1。其中3~14岁以下人群占总数的85.96%,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开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福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16.57/10万,每年5~7月和11月~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74∶1,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14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暴发主要发生在小学和中学,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疫苗接种工作虽然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影响,但还不足以建立更加有效的免疫屏障。应加大和提高腮腺炎疫苗免疫规范化的实施,首先必须要做的是扩大疫苗覆盖率及2剂以上的接种,其次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洲湖中心小学一起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方法:对洲湖中心小学一起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调查,统计该校罹患率和疫苗接种率,统计疫情年龄分布、班级分布和时间分布,总结首位病例发病情况。结果:该校暴发流行性腮腺炎总罹患率为4.84%,发病高峰是5月18日至6月7日,发病学生主要是9~11岁儿童。结论:该校罹患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及时接种疫苗有关,因此,基层学校应当加强落实疫苗接种,做好疫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