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多为闪电式浅表而尖锐的剧痛,发作持续数秒至2min。本病可因说话、洗脸、进食等原因诱发,疼痛剧烈患多难以忍受。传统的治疗方法即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疗效很难巩固。三叉神经阻滞疗法即直接在三叉神经的末梢、神经干、半月神经节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供了第1例接受双侧下丘脑刺激治疗多由左侧起始的双侧严重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详细病案资料。其发作伴有危及生命的高血压危象和心理状态的严重恶化。左侧三叉神经毁损术绝对禁忌。电极植入并持续刺激左侧下丘脑后下部解决了左侧的头痛发作。在4次右侧三叉神经毁损术后,右侧发作再次复发。电极植入并持续刺激右侧下丘脑,立即解决了右侧的头痛和高血压危象。在个别已知或未知原因造成刺激器关闭的情况下危象重现,而重新刺激后所有不适很快消失。当始终维持一侧刺激时,同侧的疼痛危象再未重现。长期双侧刺激过程中观察到的唯一副作用包…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反复发作性剧痛。为神经痛中最常见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病人。多数为单侧性,尤以三叉神经的第2、3枝最常见。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已有诸多报道,但对其护理方面报道甚少,本文总结我科治疗的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51~72岁,平均59岁,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都有电灼样或刀剪样疼痛。常因吃饭、说话、呵欠、咀嚼、吞咽和洗漱等活动引起。5例具有明显的板肌点。其中表现为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3例,第3…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右三叉神经1、2支分布区疼痛伴复视入院.病程一个月.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右三叉神经1、2支分布区感觉减退,右眼外展略差,余无其他阳性体征,头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考虑痛性眼肌麻痹,予对症处理,症状仍持续加重,右眼呈内收位,并出现右面部麻木、舌肌萎缩,吞咽呛咳.予颅底强化CT检查示:鼻咽癌.转入专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康爽  刁玉领 《黑龙江医学》2019,43(4):414-415
颅底段三叉神经附近区域的膜性结构主要参与构成美克尔腔及海绵窦各壁等结构,三叉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巨微解剖结构复杂,尤其是三叉神经内部及其周围的膜性结构的解剖,目前还未完全明了,需进一步进行解剖学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针刺和间动电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发作烧灼、刀割样闪电样剧痛 ,发作时痛侧有面肌抽搐、流泪等 ,疼痛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 ,间歇期常无任何不适 ,疼痛发作常因面部动作或触及面部某一点而诱发。轻者每日发作数次 ,重者可1分钟发作多次。本病常影响上颌支、下颌支 ,很少影响眼支 ,一般好发于40~60岁的成年人。笔者按神经分布选穴 ,采用针刺配合间动电治疗该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治疗38例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28例 ,年龄40~60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3年 ,以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支疼痛者居多…  相似文献   

7.
深龋治疗诱发三叉神经痛并中医治愈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由其分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3支而得名.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面部的皮肤、舌、咀嚼肌,上、下颌牙及其牙龈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不详的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反复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临床表现为疼痛突发,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或单支发作,或2支、3支同时发作.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痛之一,通常发生在中年人,妇女更为常见,其特点是三叉神经的一支或三支同时发病。在本病的患者中能发现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逐渐发生的剧烈疼痛,从几分钟直到几小时或数天的持续,通常没有“触发区”——继发性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三叉神经第Ⅱ支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方法: 采用经口内周围神经撕脱加微波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65例。结果: 经2~5年随访,术后近期控痛率100%,复发率20%。结论: 该方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痛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第1组(55人)病例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第2组(98人)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结果: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法。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治疗应首先采用局部三叉神经支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法,使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不仅缩短了病程,减轻疼痛程度,最主要的是减少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亚甲蓝翼外肌深面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痛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对56例三叉神经痛改良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经翼外肌深面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12例第3次治疗后完全缓解,缓解疼痛不佳3例.结论:认为翼外肌深面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简便、有效、安全,可作为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上颌密根治加眶下管松解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83例患者,对术中、术后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上颌窦、眶下管的病变皆可引起三叉神经第Ⅱ支痛,解除上述病变,三叉神经第Ⅱ支痛近期消失率较高(97%),说明上颌窦病变与三叉神经痛关系密切。术后随访75例患者,发现1年内复发率为10%,3年内复发率为14.2%,5年内复发率为25%。对该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做了介绍。建议对三叉神经第Ⅱ支痛难以确定病因时可试用该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母发光  邹撰  周超然  欧阳颖 《西部医学》2018,30(5):641-645+653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腺苷2A受体(adenosine 2A receptor,A2AR)蛋白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GRP和A2AR在大鼠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每周 1 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建立无先兆性偏头痛模型,共 5 周;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代替硝酸甘油。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而后采集两组大鼠颅底三叉神经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CGR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三叉神经节中A2AR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 A2AR蛋白表达量。结果 三叉神经节组织HE染色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显示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正常、无紊乱,解剖结构完整,无异常改变。三叉神经节中A2AR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量及灰度值测定结果:模型组A2AR蛋白表达量及灰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叉神经组织中A2AR表达蛋白免疫荧光测定结果及A2AR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模型组中A2AR在三叉神经各神经元中的免疫荧光的表达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表达 A2AR的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叉神经节CGRP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及OD值结果:模型组CGRP及OD值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模型大鼠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组织无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大鼠行为学改变与三叉神经功能异常有关。A2AR的激活或蛋白上调,CGRP的大量释放。A2AR、CGRP可能在偏头痛的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自Lydia EHall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遵循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一套基本工作程序已应用于l临床护理工作中。三叉神经痛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颜面部三又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每次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也有持续数十分钟到数小时,疼痛剧烈。疼痛常固定在三叉神经的某一支,以2、3支为多见,多为单侧的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疼痛最明显,尤以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舌等处最敏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9岁,因发作性鼻尖部烧灼样疼痛15d,加重伴唇痛,恶心10h入院。15d前于晨练时出现鼻尖部刺痛,晨练结束后20min鼻尖部刺痛自行缓解。第2天,于晨练时再次出现鼻尖部刺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耳鼻喉科,诊为三叉神经炎,治疗10d无效。10h前鼻尖部疼痛加重,为烧灼样剧痛,伴大汗,烦躁,持续不缓解,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17.
《内科新闻》第14卷第8期(1981年)第7页报道法国巴黎消息:巴黎圣路易医院的凡纳西(Pierre Yves Venencie)医生说,如果荨麻疹持续数周或数月,无瘙痒,就可能是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最早出现的体征。表明潜在疾病的荨麻疹一般在皮肤的某些部位持续24小时以上,两侧对称。这是与普通荨麻疹的不同之处。普通荨麻疹在皮肤表面某个部位出现数分钟,呈游走性,在8到24小时内即消失。若伴有低热、关节疼痛、红细胞沉降率轻度增加,就应追查发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丽英  陈海勤  程善飞  张艺 《浙江医学》2013,35(13):1303-1304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又称Fotergin病,主要表现为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闪电式、反复发作性的剧烈性疼痛,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前者是指有临床表现,但检查未发现明显的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后者是指疼痛由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压迫、炎症侵犯或多发性硬化症引起。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为单侧发病,右侧多于左侧。疼痛部位以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域多见,累及第1支较少[1-2]。近年来我院开展全麻下行经皮穿刺CT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难治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确有类似记载,属中医头痛范畴。由于其发病多为单...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88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对6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施行三叉神经减压术,近期疗效良好。本组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多在60岁左右,病程平均5年,均有典型三叉神经痛发作史。右侧三叉神经第二支痛2例,第三支痛2例;左侧三叉神经第二支痛1例,第三支痛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