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郁证,古谓之“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引起病邪郁滞、瘀结、壅遏的一组疾病。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亦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滞而不通之义”。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均属广义的郁证,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相似文献   

3.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4.
绝经期郁证的辩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期郁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法;将绝经期郁证分为2型。(1)阴虚热郁,方选一贯煎。(2)阳虚寒郁,方选金匮肾气丸。结果:各型绝经期郁证,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绝经期郁证,西医药尚无特效药物及手段。运用中医辨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郁证之症因及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是多种病症的综合概念,因病致郁,因郁致病,临床见证较为复杂.郁证自《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治法丰富,这些理论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在查阅了清代以前医家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郁证的症因及证治规律进行分析和整理,进一步揭示郁证本质,对其研究的完善、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理论。[方法]研究有关文献,列举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病因病机、治法的相关论述,分析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的阐述与发挥。[结果]朱丹溪以《内经》中"五郁"学说为源头,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了"六郁"学说,分别从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对郁证进行了论述,并创越鞠丸、六郁汤等治疗郁证的名方,开创了专篇论述郁证的先河。丹溪弟子戴思恭对郁证的脉、因、证、治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完善了"郁在中焦说";王履则对《内经》中的"五郁"学说进行了发挥,提出了新的"五郁论",见解独特;私淑丹溪的王纶,在继承丹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血痰郁关系论",其对郁证的治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结论]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学说,对于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与完善郁证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对于郁证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渴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药独特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方法在消渴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社会环境影响,情志因素作祟,郁证往往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朱丹溪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文章从六郁出发,探析六郁在消渴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历代医家及当代诸多医者的经验,从六郁出发,以解郁之法治疗消渴确为行之有效。以期对提高中医药消渴临床治疗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音动作减少、迟缓,不愿会友。其起病缓慢,往往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根据《景岳全书.郁证》:记载"凡五气之郁,则郁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升。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郁证乃气机郁滞为病,致气血运行不畅,倘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极易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变生他病.三年来,笔者对郁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求郁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诊疗规律. 方法 选郁证患者100例,依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法则,运用中草药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调护. 结果 本病的发生与病人的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着必然联系,多因情志致病导致气机郁滞为病;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治则疗效显著;心理治疗与调护对患者治疗同等重要,具有提高疗效、防止复发、防衍生他病的良好作用. 结论 本病病因是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病机是肝气郁结,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气机郁滞为病;治疗原则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心理治疗与调护是治疗与预防郁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医郁证学说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郁证学说发展经历了理论源起、辨治雏形、认识深入、学说形成、体系完善5个不同阶段.《黄帝内经》的五郁论和情志致郁论述,张仲景的郁证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郁证学说研究的先河.陈无铎等郁证七情病因理论,使郁证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金元时期,刘完素怫热郁结论、张子和肝脾郁结论、李东垣气虚致郁论、丹溪学派六郁论、王履五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