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大腭中缝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5例错(牙合)畸形病例运用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大腭中缝,总结出制作支架式螺旋扩大器的经验、临床矫治时机的选择及最佳的加力方式,打开腭中缝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结果成功打开腭中缝23例,2例未能打开腭中缝,成功率达92%.结论在扩弓技术中,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对青春进发期前期的病例具有扩大腭中缝疗效肯定,时间快,不易复发,同时又可作固定矫治过程中的辅助设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进行重建,选取受测牙矢状面进行分析,分别在距离龈缘3、6、9、12?mm水平处测量上颌双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区的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同时测量腭穹窿的高度和宽度,确定腭大孔相对第二磨牙位置以及距腭中缝和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上颌腭侧各牙位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年龄组各牙位腭黏膜厚度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腭穹窿解剖形态的各牙位黏膜厚度以及腭大孔到腭中缝、牙槽嵴距离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区平均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分别为(2.94±0.48)、(3.28±0.49)、(3.43±0.53)、(3.01±0.55)、(3.49±0.70)mm。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尖牙区的黏膜厚度在距龈缘6?mm处最厚,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在距龈缘9?mm处最厚。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加,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在6?mm处最薄,之后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受检者年龄和腭穹窿高宽比是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检者年龄是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腭穹窿高宽比是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变量间无明显共线性(VIF<1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至第一磨牙区腭侧黏膜厚度与受检者年龄呈正相关,且45岁及以上人群黏膜增厚更显著;高腭穹窿组的尖牙黏膜厚度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小于低腭穹窿组(P<0.05)。腭大神经血管束多位于第二磨牙牙冠远中区域。腭大孔到牙槽嵴顶距离高腭穹窿组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而两组间腭大孔到腭中缝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软组织移植的供区部位以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距龈缘3~9?mm处黏膜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牙合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牙合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3~4个月以后,对吮拇指所致的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用RME行上颌横向扩展。RME的开展速度为每日将螺旋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直至上后牙腭尖和下后牙颊尖相对为止。扩展矫治前后均取模、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腭中缝被打开,上颌基骨横向宽度增大,左右侧颧点间距、左右侧上颌牙槽基座点间距和左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面最外点间距均增大,增加量分别为2.30、2.30和4.85 mm;上牙弓横向宽度增大,上颌左右侧尖牙牙尖间距及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增大,上牙弓弓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为排齐牙列创造了间隙。结论 RME通过打开腭中缝增加上颌基骨宽度,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对吮拇指导致开牙合的恒牙列早期患者矫治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的固定矫治纠正开牙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锥形束CT (CBCT)及建模软件构建微种植钉支持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构造包含MSE、牙列及颅骨。将不同腭部形态的颅上颌复合体模型分为腭盖正常组和腭盖高拱组,在这两种腭部形态下将MSE分别放置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第一磨牙间、第一与第二磨牙间,共分为6个模型(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模型五,模型六)。每组将螺旋扩弓器分别施加0.25 mm横向位移,比较颅上颌复合体及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结果 腭盖正常组颅上颌复合体等效应力为模型三>模型一>模型二,腭盖高拱组颅上颌复合体等效应力为模型四>模型五>模型六。各骨缝等效应力变化呈线性关系,其中颧颞缝、翼腭缝、额颌缝、颧额缝等效应力较高。随着扩弓器位置后移,翼腭缝、额颌缝、颧额缝应力呈递增趋势。腭中缝x轴位移中,腭盖正常组:模型二>模型三>模型一;腭盖高拱组:模型五>模型六>模型四;扩弓器相同位置腭盖高拱组腭中缝x轴位移均小于腭盖正常组。腭盖高拱组与腭盖正常组的腭中缝宽度相比...  相似文献   

5.
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弓矫治错He畸形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大腭中缝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5例错He畸形病例运用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大腭中缝,总结出制作支架式螺旋扩大器的经验、临床矫治时机的选择及最佳的加力方式,打开腭中缝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结果:成功打开腭中缝23例,2例未能打开腭中缝,成功率达92%。结论:在扩弓技术中,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对青春进发期前期的病例具有扩大腭中缝疗效肯定,时间快,不易复发,同时又可作固定矫治过程中的辅助设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上颌骨宽度发育不足是错合畸形的常见问题,常常会影响下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上颌快速扩弓(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是正畸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上颌骨邻近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快速扩弓的矫治力通过牙以及腭部施加到周围骨组织,并传导分散至全部上颌骨和它边缘组织。腭中缝骨性扩弓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由于青春期后的患者腭中缝骨化程度增高,牙性扩弓代偿使上颌骨缝扩弓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临床治疗中亟需一种切实可行的腭中缝骨化程度的预测方法,指导上颌骨缝扩弓策略。本文就评估青春期前后上颌骨缝快速扩弓不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选择362例患者的CT资料. 在其矢状向平面上选择距切牙孔后缘3、6、9、12 mm处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其骨厚度及骨密度. 结果显示腭骨中缝区最大厚度出现在切牙孔后缘6 mm处;腭骨密度最大处出现在切牙孔后缘3 mm或9 mm处. 民族间及性别间个别位点存在差异. 腭部骨质可为种植体支抗提供稳定的支持,其植入位置以距切牙孔后缘6~9 mm处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腭中缝(midpalatal suture,MPS)形态特点分期与Demirjian牙龄间的相关性,以探索牙龄对腭中缝骨化闭合程度的预测能力。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1 076例样本(女675例,男401例,年龄6.0~20.9岁),观察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水平位腭中缝区域,记录各样本的MPS分期,同时观察并记录各样本的牙龄。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与诊断试验,研究作为有序分类变量的MPS分期与牙龄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左下第二前磨牙:牙龄B~D期者绝大部分处于MPS 1~2期,占95.2%;牙龄E期者MPS 1~2期占85.3%,3期占14.7%;牙龄F期者MPS 3期、1~2期、4s1期分别占45.1%、46.1%和8.8%;牙龄G期者MPS 3期、4s1期、1~2期分别占49.8%、24.9%和18.9%;牙龄H期者大部分处于MPS 4~5期,占80.1%,另16.3%处于3期。(2)左下第二磨牙:牙龄B~D期者绝大部分处于MPS 1~2期,占89.7%;牙龄E期者MPS 1~2期占67.4%,3期占26.1%;牙龄F期者MPS 3期、1~2期、4s1期分别占55.3%、34.2%和10.5%;牙龄G期者MPS 3期、4s1期、1~2期分别占50.7%、24.3%和16.8%;牙龄H期者大部分处于MPS 4~5期,占83.8%;另14.2%处于3期。(3)以牙龄诊断MPS分期,效能较好的配对有:左下第二磨牙牙龄-MPS:H-4s2、H-5、D-1;左下第二前磨牙牙龄-MPS:H-4s2、H-5、G-3。其余配对的诊断效能一般。(4)MPS分期与左下第二磨牙牙龄的Spearman系数最高,为0.68,其次是第二前磨牙,为0.64。(5)若左下第二磨牙或第二前磨牙处于牙龄H期,则该个体很可能超过MPS 4s2期。结论: 除少数诊断效能较好的配对外,牙龄诊断MPS分期的效能总体一般。因此,以牙龄评估腭中缝骨化闭合程度时,应酌情加拍治疗前CBCT,以明确腭中缝骨化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铸造金属横腭弓在控制磨牙支抗方面与传统弯制横腭弓的区别.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需要中度支抗的患者20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改良铸造金属横腭弓加强支抗,另一组使用传统弯制横腭弓加强支抗,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下颌平面角、前下面高比例变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铸造金属横腭弓是一种良好的增强磨牙支抗的方法,其性能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弯制横腭弓,为临床同类支抗的应用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氨甲喋呤致腭骨坏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琼  郭爱玲 《医学争鸣》2006,27(4):358-358
1临床资料男,47岁,因腭部溃烂1 mo于2004-09-18入院. 患者缘于3 a前关节疼痛. 曾诊断为类风湿,口服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叶酸片. 8 mo后出现感冒症状,伴上颌牙龈疼痛. 左侧面部明显肿胀. 腭部出现铜钱大小灰黑色区. 随后迅速蔓延至全腭部及上颌唇侧牙龈,上前牙松动,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CLP) includes orthodontic treatment prior to bone grafting. Palatal expansion is done using slow or rapid palatal expansions (RPE). Controversy still exists regarding choice of expansion appliances us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Quad helix appliance represents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using conventional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ppliance among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Methods

Twenty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had orthodontic study models taken prior to expansion and at the end of expansion. There pre and post treatment study models were analyzed for changes in intermolar width, molar tipping and molar rotation.

Result

The difference in molar tipping, increase in intercanine and molar width between slow palatal expansion (SPE) an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found in the ability to rotate molar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xillary expansion using the Quad helix appliance represents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using conventional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ppliances among cleft patients.Key Words: Cleft lip palate, Orthodontics, Expansion Int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评估应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MARPE)治疗青少年上颌骨宽度不足(MTD)的扩弓效率,为制定其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例MTD并进行MARPE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BCT)测量治疗前后患者颊侧上颌宽度(BMW)、腭侧上颌宽度(PMW)、腭中缝扩大量(SE)、上颌骨性扩弓器(MSE)的扩大量(AE)和第一磨牙角度(MA)及治疗前后BMW和PMW改变值(ΔBMW和ΔPMW),计算骨性扩弓量百分比、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扩弓治疗后MTD患者不同牙位处BMW和PMW增大(P<0.05),双侧MA减小(P<0.05)。与第一磨牙处ΔPMW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3.047,P<0.05);与第一磨牙处SE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9.655,P<0.05)。与第一前磨牙处ΔBMW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P<0.05)。由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至第一前磨牙处骨性扩弓效率百分比逐渐降低,而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应用MARPE治疗青少年MTD,可有效打开腭中缝,骨性扩弓效率可达74%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颌磁力扩弓(magnetic expansion,ME)前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变化,探讨磁力扩弓与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需要上颌慢速扩弓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戴入磁力矫治器但不加力)和实验组(持续加力1周),各15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扩弓前、扩弓24h、扩弓7d及保持7、14、28d龈沟液中AST、ALP水平的变化,并对两组各治疗阶段GCF-AST、GCF-ALP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保持7d至保持28d,实验组GCF-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扩弓7d至保持28d,实验组GCF-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口腔卫生良好时,磁力扩弓组GCF-AST、GCF-ALP水平持续增高,表明磁力产生持续不断的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牙周组织的改建,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缩2次共25 d后处死;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各处死两只。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取腭中缝及与矢状方向改建密切相关的腭颌缝、额颌缝、前颌缝、颧颌缝,制作脱钙骨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破骨细胞,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单次扩弓组除腭中缝外,其他上颌周围骨缝与对照组类似,无明显组织学变化;而反复扩缩组的腭中缝及其他骨缝的多处区域受到牵拉,缝宽度增加,成骨细胞增多,纤维结缔组织被拉伸、变形,与骨缘分离,排列紊乱,亦有少数区域呈骨受压吸收现象,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增多,成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密集。破骨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扩弓组只有腭中缝的破骨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复扩缩组各骨缝的破骨细胞数均比单次扩弓组和对照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后,环上颌周围骨缝均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建,具有更高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和Bio-oss骨粉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44例牙周基本健康的患者分别植入44枚Straumann种植体,其中应用PRP15例、PRP联合Bio-oss骨粉15例、单纯Bio-oss骨粉14例,分别于术后8、12和16周时通过实体测量和拍摄X线片,检测新骨的高度、厚度及相对密度。结果:3组即刻种植术后不同时期新骨唇腭向厚度、高度和相对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厚度:F组间=756.226,F时间=2012.226,F交互=326.538,P<0.001;高度:F组间=553.255,F时间=1496.661,F交互=120.836,P<0.001;相对密度:F组间=51.440,F时间=57.543,F交互=4.184,P<0.05)。术后8、12周时,PRP组和PRP联合Bio-oss骨粉组的新骨高度、厚度及相对密度均高于单纯Bio-oss骨粉组(P<0.05),且PRP联合Bio-oss骨粉组的新骨高度、厚度及相对密度高于PRP组(P<0.05);术后16周时3组的新骨高度、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P组和PRP联合Bio-oss骨粉组的新骨相对密度高于单纯Bio-oss骨粉组(P<0.05)。结论:PRP单独或联合Bio-oss骨粉应用在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修复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及研究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釉质及龈沟液多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于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40名同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12周、24周及48周的牙釉质及龈沟液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牙釉质及龈沟液多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6周、12周、24周及48周的牙釉质及龈沟液多项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釉质及龈沟液多项指标的影响较大,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对这些方面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17.
荣鑫  陈杰 《青岛医学院学报》2011,(3):251-252,254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