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病学规律,了解其流行特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流脑防控做出决策依据,提高综合防制水平。方法对收集到的文安县1962-2016年流脑发病、死亡等疫情资料按年代分地区、分年龄、分月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文安县1962-2016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 193例,死亡254例,病死率为7.95%。20世纪60、70、80年代流脑呈自然流行趋势,每隔8~10年有一次大流行,发病季节高峰在2~4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90年代以后流脑发病一直处于较低的散发水平。结论加强适龄儿童流脑疫苗的接种、提高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应用圆形分布法研究一些疾病发生时间及流行集中时点的分布。本文就哲盟地区历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年的发病资料,应用圆形分布对其发病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流脑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一向以 A 群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虽有 B 群零星发生的实验室资料,但尚未见 B 群脑膜炎双球菌的临床特征的报告。现将我院1976~1979年所收治的流脑中,经血和/或脑脊液细菌培养的8例 B 群和13例 A 群脑膜炎双球菌所致流脑的临床特征简报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性别和发病地区:B 群中1岁以内的婴儿为3/8(其中1例系出生22天),A 群为3/13。性别和地区(市、郊区)A、B 两群均无差异。2.发病季节:2~4月流脑高峰季节,A 群为10/13,B 群为1/8;8~12月无 A 群病例,B 群则为5/8(见表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71例合肥地区流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1例流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上,占71.8%;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1~4月份,主要呈散发流行。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88.7%,暴发型11.3%,细菌学检查阳性率40.8%。死亡5例(7.0%)。脑膜炎奈瑟氏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均敏感,对磺胺类基本耐药。结论合肥地区流脑呈散发流行,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上主,普通型为临床主要类型,抗菌治疗仍可首选青霉素或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季节,自入冬开始(10月以后),春季为流行高峰(2—4月),夏初之后逐渐减少。任何年令都可发病,15岁以下儿童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着人群的健康,在儿童中发病较高。随着流脑疫苗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兰州铁路地区自1994~1996年流脑发病率为零,说明该地区人群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了流脑的流行。现将兰州铁路地区健康人群流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在我国是一个严重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70年代以前共出现过5次全国大流行,每8~10年出现1次全国性的流行高峰。1984年全国流脑发病较1983年上升49.68%,预示着80年代的流行高峰。将可能出现。1984年起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流脑 A 群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连年下降,但其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为做好防治工作。仅就我国90年代流脑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流脑是一种分布广泛、病死率较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呈现8~10年一次流行高峰的规律。1987年是老山地区流脑流行后的第八年,发病已明显上升。北方部队进驻流行区,直接受到流脑的威胁,为保障指战员的身体健康,我们调查了部队人群的基础免疫水平,进行了应急接种工作,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疾病季节高峰时期,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预报。方法以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情况为例,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探讨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结果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存在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高峰时点分别为3月17日、8月2日和8月20日,高峰时期分别是上一年的12月28日~下一年的6月5日、2月29日~9月24日和3月22日~12月14日。结论圆形分布法适用可以应用于流行病学分析中的时间分布,其结果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分析1956~1990年莒县35年流脑流行病学资料,每隔8~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高峰,年平均发病率82.86/10万,年平均死亡率7.66/10万,年平均病死率9.24%。共发生1次大流行年,9次中流行年和3次小流行年,经升降趋势检验流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病率较高,发病高峰日在3月24日,发病高峰范围为2月13日~5月2日。经多组等级相关分析,全县23处乡镇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但存在着轮回流行和连续流行现象。发病以9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4.39%),性别间差别无显著性。并对流脑菌苗的效果和流脑流行指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适用于研究流脑发病率和气象因素关系的科学方法,分析邯郸市流脑发病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972年1月至2010年12月邯郸市流脑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EpiData3.0进行"双重录入",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流脑月发病率和气象因素.结果 ①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最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最大达69.998.②流脑疫苗计划免疫之前流脑月发病率呈现三次模型曲线,之后呈对数模型曲线.两个曲线估计方程分别为Y=1.346+0.152X-0.003X2+1.224X10-5X3和Y=1.798-0.348ln(X).③流脑和10个气象因素之间均不呈线性关系.流脑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之间得到三次曲线拟合方程Y=3.254-4.551X+1.715X2c-0.118X3.结论 邯郸市流脑与10个气象因素之间不适合做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流脑疫苗计划免疫前后流脑月发病率呈现不同的模型曲线,计划免疫对其影响巨大.月平均风速是影响流脑发病率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四种呼吸道传染病单中心10年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0年来我院收治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上4种疾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总计入选病例1480例,其中麻疹808例、风疹159例、流行性腮腺炎38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5例.麻疹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和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年龄较集中于18~35岁;风疹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病例数较多,以18~25岁的集体生活人群多发;流行性腮腺炎各年病例数及全年病例分布较均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散发为主,患者主要是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除流行性腮腺炎无明显季节性外,其他3种疾病均多发于3~5月份.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种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均良好.结论 目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呈现新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控制暴发性流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Circular distribution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a three-year period in county X, Hubei Province, to find out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and malaria. The method provided a summary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epidemic peak of one or several diseases in different years and was also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epidemic time focus of a disease. Therefore, it may serve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ertain diseases and an accurate means for the statistical management of the data obtained in seasonal epidem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1958~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8-2005年宁夏累计报告流脑发病19711例,死亡1663例,发病率在0.23/10万-120.8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0.57/10万,病死率为8.44%。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呈冬春季高发的特点,3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4月份的病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8.23%,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随着年龄组的增大发病数逐渐减少,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48.44%。结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规律及地域分布特征,为开展疫苗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4年宜昌市疫情资料汇编和2005—2015年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流脑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1951—2015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趋势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1—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年发病率、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疫苗运用前(1951—1981年)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然流行阶段,共发生3次流行,且有明显规律性,流行间隔周期8~13年。疫苗运用后(1982—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得到较好控制,未发生流行。疫苗运用前后年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5 413例,年均发病率为12.75/10万,死亡2 249人,年均死亡率 1.14/10万,病死率为8.85%。流脑疫苗运用(1994—2015年)时期 ,流脑发病周期性不明显,季节性高峰突现;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有变迁,维持流脑疫苗高接种率情况下,发病率呈现极低水平。结论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降到极低水平,低年龄组人群仍是发病重点人群。在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持续性、系统性监测,掌握菌群变化趋势与人群免疫水平,以防控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  相似文献   

16.
王彤  谢敏  符岳 《热带医学杂志》2005,5(6):797-799
目的 探讨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全面认识和加强预防措施.方法 将2005年春收治入院的所有3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进行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有群体聚集性.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6.67%),呕吐(86.67%),意识障碍(40%),伴颈抵抗(93.33%),淤点或淤斑(66.67%),CSF异常(100%),白细胞升高(100%),合并有中毒性心肌炎、肾损害为主.结论 本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是近年少见的,以民工为主.临床表现典型但无特异性,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气象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流脑发病率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流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flab6.5软件构建流脑发病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流脑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平均蒸发量呈正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舍结果显示,流脑发病率回代值的MER=1.73%、R^2=0.990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的预测精度为5.88。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平均降水量对流脑发病率影响较大。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流脑发病率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79-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泉州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市1979-200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79-2008年报告流脑8 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死亡245人,年平均死亡率0.14/10万,病死率为2.95%.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44%.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城市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1/10万、3.33/10万.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岁、5~岁、15~岁.分别占发病数的28.24%、18.56%、13.40%.学生发病最多占36.21%,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3.06%,第三为农民占16.94%.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C群病例呈散在发生.结论 1982年起实施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推广接种A+C流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病人中以郊区为多,普通型12例,爆发型8例。4例治疗无效死亡,均为暴发型流脑,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疝。结论 暴发型流脑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感染、降颅压治疗是提高暴发型流脑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脑的流行规律,加大流脑防控力度,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2年沧州市流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 2004-2012年间共报告流脑病例67例,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60%。其中死亡7例,5岁以下儿童5例,死亡率最高,为33.33%;20-岁年龄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15.38%。发病率逐年降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分析,沧州市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4.45%,逐年降低。结论沧州市流脑疫情基本稳定,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