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境医学(临床生态学)是在五十年代由美国医师西伦·伦道夫首先提出的。这是研究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性致病因素,研究对环境的控制与调节来治疗环境因素所致疾病的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环境医学既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学的科学思想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伦理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在实践上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致癌物     
美《医学论坛报》第21卷第8期(1980年)补充材料第35页刊载《致癌剂》一书[作者温特(Ruth Winter)1979年由克朗出版社出版]部份内容如下:六十年代可以看做是除在动物中已知的致癌病毒外,大力寻求导致人癌的病毒的十年。大量的时间、人力、和金钱都化费在今天看起来是无所收获的事业上。这种情况确属事实,即使目前有理由怀疑EB病毒是伯吉特淋巴瘤及鼻咽癌的致癌物或促癌物,怀疑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病因。把上述癌症归因于病毒,看起来似可使人相信,实际上还没有能使人信服的确实的证据。另一方面,70年代是认为环境因素为大多数人癌的病因,且已成为科学准则的十年。最近的医学教科书引用流行病学数据,支持80%或80%以上的癌起因于环境的观点。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环境材料     
1 目前环境问题的根源 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破坏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弃物堆积成山,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大气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扩展以及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等,这些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持续发展和生存。作为先例,地球上许多生物由于难以  相似文献   

5.
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中自然因素和污染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规律,特别是研究环境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以阐明暴露一效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对环境危害引起健康效应的环境卫生鉴察(Environmental health surveillance)和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的学科。本文就其由来与发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科研环境的内涵,分析医院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和科研环境的策略,包括医院图书馆员参与科研知识服务、医教研人员参与共建、创建个性化科研信息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在,普通百姓买新房住新房已不是一件稀罕事,但不少人住上新房不久,过敏性鼻炎、哮喘、全身皮疹、头晕乏力等症状却找上门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由于装修材料挥发的甲醛类化合物吸入引起。此外,人们常接触的物质,如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庭内大量使用的电子器材,如电脑、电冰箱、电视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等的使用,均可能成为过敏性疾病的诱因。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养宠物热,使对猫、狗、鹦鹉、鸽等的过敏者日益增多。 环境因素除能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等外,还可引起各种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如皮肤方面,  相似文献   

8.
环境和肿瘤     
肿瘤病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外源性因素(即环境性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和内源性因素(遗传和激素等因素)。目前一般认为60~90%人类肿瘤由环境性致癌因素引起,其主要根据为:①肿瘤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②职业癌报道日益增多;③环境中存在多种致癌物及其前身物。因此,加强对环境性致癌因素的监测、分析工作;去除和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致癌因素;防止“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是预防环境性癌的重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健康、生活离不开自然且依靠自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自然终于自然。因此,人类的决策和行动都要考虑到自然这一因素。然而,人类却常常视这种依靠为理所当然,忽视自然,破坏自然。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  相似文献   

10.
《环境毒理学导论》系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Guthrie FE,Perry JJ二人共同主编的,由Elsevier North Holland有限公司出版。参加编写的人员共36人,皆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这本书是环境科学领域中第一本有关环境毒理学方面的专著。全书共35章,分别由有关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例环境适应问题求助者咨询案例的资料收集,评估与诊断,并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运用认知疗法和支持疗法进行咨询,使求助者对学校和同学从排斥、回避、怀疑最后接纳并能正常上学和人际交往的过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大一新生,个性内向文静。主诉:1年前,从农村考到某市的一所大学读书,近1个月,我就开始害怕和同学说话,尤其是说话时怕看人的眼睛,不想参加集体活动,变得  相似文献   

12.
为定性和定量地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卫生和环境部在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国际开发署、欧共体的支持下,组织捷克国内外80多家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展了一项为期10年的环境医学研究——“环境污染对北波希米亚居民健康的影响”。该项目选择了北波希米亚地区的特普利采市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该项目又称“特普利采项目”。1995年12月发表了该项目的阶段研究报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要从培育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做起。基于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应着重以构建环境教育体系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标志着人类对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益突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激发并促进了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的发展。从70年代起,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兴办了环境保护专业,部分医学院校也先后开设了环境保护专业,招收培养本、专科学生,其中一些院校还陆续取得了环境保护专业硕士、博士授予权。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某些环节尚很薄弱。例如,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丰富又称环境丰容(environmental enrichment),是指对圈养动物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修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其生物学功能,如生殖成功率和适应性等,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环境丰富这一概念最早在1925年被提出和应用。环境丰富化最主要的精神,就是不要让动物觉得无聊,让动物满足本能需求,包括觅食、筑巢、寻找隐蔽物体等的本能。丰富化的环境可使动物表现正常生理,防止动物产生异常的行为与不正常的身心发展,避免内分泌或免疫系统异常常。虽然采用环境丰富技术会使得实验动物的生存状态改善,但是环境丰富度的增加,会增加实验结果的变异。总的来说,实验动物环境丰富研究领域仍然存在很多未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厂金霉素盐酸盐生产中,原来粗晶工序用明流板框过滤粗晶、分离母液,抽提液也是用明流板框。这两种物料,均含有较高的乙醇和盐酸,它们都是挥发性较强的物质,而且粗晶母液温度也高于室温,在这种情况下,用明流板框过滤时,在板框过滤区域,乙醇气味很浓,尤其是物料过滤结束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生存和活动都离不开环境,有全球大环境,也有身边小环境,环境的好坏与人群健康休戚相关。由于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猛增,资源使用不当,污染物大量排向环境,治理措施没有跟上,使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人群健康受到威胁。年初联合国环境规则署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缺乏解决环境问题所需的经费和政治意愿,全球环境继续在恶化。可再生资源的耗减速度超过它们的自然恢复速度,如果这些趋势继续下去,我们最终将耗尽这个星球上生活所必需的要素。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平流层臭氧耗损大气圈中靠近地面的一层称对流层,大多数的天气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院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管理,我们对邯郸市中心医院的内环境进行了微生物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监测方法: 1.1 用灭菌棉拭子沾取无菌肉汤(每管10ml)擦洗被检物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掌面,分别进行细菌计数和普通培养,标准81/cm~2以内。 1.2 空气细菌培养:每间房屋紫外线消毒40分钟后用直径9cm平皿,揭盖放置屋角及中央各一个,放置15分钟后,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标准为500/m~3以内。  相似文献   

19.
20.
环境变化和寄生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于近年世界人口的爆发性增加和产业发展,人类进行多样的活动,以大大超过想象的规模和速度带来了环境的变化,具体地说,引起了森林破坏,沙漠化,臭氧层破坏,气象异常,地球温暖化,酸雨化,海洋污染,开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