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绯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1005-1005,100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早期康复护理,出院前对比护理前后的肌力变化,了解肌体功能康复程度。结果:偏瘫患者肌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组病人在入院时与出院前肌力比较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偏瘫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偏瘫并曾进行系统康复的患者128例,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同时系统进行接受现代康复及传统康复,实验组偏瘫康复患者除常规护理和指导外,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2组干预时间及强度均相同。开始康复及8周后由责任护士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院时2组QO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8周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偏瘫康复患者,在相同康复手段及条件下,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探究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所体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均处于康复期,选取对象共计84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所得结果为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较高,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具有确切效果,在缓解患者偏瘫状态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定期疾病知识讲座、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探究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所体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均处于康复期,选取对象共计84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所得结果为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较高,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具有确切效果,在缓解患者偏瘫状态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治疗组的患者立即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各项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的疗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在脑卒中早期就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的基层综合治疗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后,对比分析其BI指数与FIM变化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康复治疗应用到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缩短了治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脑卒中偏瘫知识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期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及指数。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52.50%,经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230例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康复运动功能,有利于积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往往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R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VR组额外增加VR技术训练;机器人组额外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VR技术训练,各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UE、C-ARA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UE[(36.18±6.34)分]、C-ARAT[(30.19±5.17)分]和MBI[(68.93±9.45)分]评分显著优于VR组和机器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renkel训练法对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Frenkel训练法。康复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训练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应用Frenkel训练法,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脑系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观察运动功能积分(F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变化情况,分析早期康复的效果。结果康复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末的FAM、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早期康复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蜡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蜡疗,2次/d,5 d/周,持续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M)、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FMA-M评分、BBS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均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蜡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提高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本体感觉结合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康复医院康复科8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肌内效贴治疗,5贴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时间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平衡、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1±0.39)分vs(3.08±0.46)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85.42±17.29)分vs(63.18±14.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左右平衡指数、前后平衡指数和总平衡指数分别为(0.25±0.07)、(0.31±0.08)、(0.56±0.15),均低于对照组的(0.44±0.09)、(0.54±0.13)、(0.9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结合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改善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改善恶性骨肿瘤患者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恶性骨肿瘤患者168例,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接受,两组在其他诊治及护理方面无差别。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1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出院的77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Brunnstrom分期与人类作业模型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网络在线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居家自我康复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评分,并进行影响分析、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SAS、SDS、MBI、IAD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居家康复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FMA、MBI、IADL评分均提高,但提高程度不同,SAS、SDS评分均降低,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1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FMA、MBI、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FMA、MBI、IADL、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参与能力,对患者情绪也有改善作用。在突发事件或患者出院后,该方案可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促进患者高效持续康复。  相似文献   

20.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