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通过4家医院儿科病人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监测,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A型反应79例(73.8%),B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致死者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住院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共用药物数量,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生理特征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和诱发因素,以期更好的进行控制和预防。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48例药物治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统一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组94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41例(321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2%(33.86%),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肝肾功能正常者(P<0.05),住院时间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关联,入院时间越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机率越高。结论:老年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多见,与患者肝肾功能和住院时间存在关联,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损害、代谢障碍、心血管损害为主,需要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可赢得更多的防范空间。  相似文献   

3.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28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广超  谢海清  邹继彬 《海南医学》2005,16(5):91-91,80
目的 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关指引。方法 对2130名患儿住院期间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监测期288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12次,发生率为13.5%,最易累及泌尿系统,抗生素类药易致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用药品种多少有关。结论 儿童较成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监测,尽量减少用药品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种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统计临床上引起不良反应处方虽不可完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但可以总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对重点药物加以监测,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降到最小限度,做到有的放失地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通过4家医院儿科病人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监测,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A型反应79例(73.8%),B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致停药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致死者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住院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庄院时间,共用药物数量,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生理特征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惠娟 《中外医疗》2014,33(4):149-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两个概念容易被混淆,其实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有所区别的。不良反应的内涵要比毒副作用大,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只是不良反应中的两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4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主要通过静脉滴注及口服给药等途径引发,原因为滴注速度过快及给药时间过长等。结论改善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及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引起,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严重关节炎。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本文通过对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关系的分析,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及调整药物的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本文通过对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关系的分析,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及调整药物的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抗西药物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究表明,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但仍有许多抗菌药物伴有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危害性极大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有必要更多地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上能更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资料。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最高,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最低,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上,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密切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力度,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献药物不良反应报道是药物安全性的重要信息来源,日益成为医药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及时准确获取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患者用药,减少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实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其发生,提高抗菌治疗水平。方法对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加以归纳综述,并提出相应防治办法。结果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减少或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熟悉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及不良反应,剂量、用法、疗程适当,才可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目前药物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的现状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概况。提出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并从中药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的准备,管理,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提出一些设想。指出中药不良反应可能不同于化合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宜在借鉴、应用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于中药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研究中,不断揭示其规律性并改进和完善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最主要药物,阿片类药物在有效缓解疼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及时防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是止痛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报告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0%)共98例次,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反应最高,构成比为45.9%(45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5.7%(35例次)。皮肤及软组织作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2.0%;其次是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5.0%。给药时间、药液浓度、药物剂量、药物滴速等均与不良反应有关联。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刘珊 《大家健康》2016,(11):22-23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住院期间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用药和身体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而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的改变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和滋补品的滥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还知道这种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结论:老年人的西药不良反应症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大降低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