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征 《中外医疗》2014,(11):93+95-93,95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费用、营养指标改变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GLU与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幅缩短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为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提供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脏器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选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至2017年重症监护室收治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40例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并设为肠内组,40例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并设为肠外组,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了解两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下患者不同时间段脏器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后各脏器功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相对于肠外组,肠内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脏器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更为明显,有利于控制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洁琳 《吉林医学》2014,(3):665-665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4 h、7 d、14 d后,监测患者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等生理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各生理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ICU重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25例,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25例,行全肠外营养),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行营养支持21d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TP(64.26±3.52)g/L、PA(35.38±7.95)mg/L及Hb水平(122.83±13.65)g/L改善情况优于肠外营养组,MNA评分结果(25.6±1.5)分优于肠外营养组(21.3±1.2)分,机械通气时间(10.1±5.2)d及入住ICU时间(15.4±3.8)d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重症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全肠外营养,安全可行,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江浩 《当代医师》2013,(12):1709-17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组45例,肠外营养组45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含量,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不同营养支持治疗3周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ALB、PA、Hb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除误吸性肺炎外,消化道出血、腹泻、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褥疮发生率前者均低于后者(P〈0.05)。治疗3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应首选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需求给予维生素、补充能量以及矿物质,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营养指标,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76.74%营养良好,对照组患者39.53%营养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营养良好状况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基纳迪克酸酐(MNA)为(17.11±1.85)分,体重指数(BMI)为(31.43±17.95)kg/m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HBG)为(168.34±13.26)g/L,白蛋白(ALB)为(44.21±3.85)g/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以及体质量的增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范瑜燕  葛凯杰  张炜  屈莉红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87-1388,1391
目的研究结构脂肪乳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在入院后的第2-11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d的肠外营养支持,其中研究组给予结构脂肪乳,对照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在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第10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分析两组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前研究组的ALT、AST、TG、CHO分别为(97.4±6.7)U/L、(100.7±5.8)u,L、(4.9±2.7)mmol]L、(7.21±3.7)m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98.5±8.6)U/L、(98.8±4.7)U/L、(4.8±1.82)mmol/L、(7.24±3.6)mmol/L;营养支持10d后研究组的ALT、AST、TG、CHO分别为(82.7±5.4)U/L、(85.2±6.1)U/L、(4.61±1.8)mm01]L、(7.00±3.5)m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97.1±6.1)U/L、(98.4±3.9)U/L、(4.73±2.2)mmol/L、(7.23±2.8)mmol/L。营养支持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较营养支持前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35、3.27,P〈0.05);两组血脂指标(TG、CHO)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4、2.13,P〈0.05)。结论结构脂肪乳能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对血脂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申林  郑平  张春晖 《吉林医学》2013,(36):7632-7632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营养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GCS≤8分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14、21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治疗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体重略下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第14天时,治疗组ALB、Hb高于对照组。伤后21d时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 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34±1.42)d,拔除胃管时间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2.67±0.93)d,拔除尿管时间为(4.65±1.75)d,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运芹 《当代医学》2011,17(19):77-78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神经外科收治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胃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出现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后14d和21d研究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护患者胃肠黏膜结构,可减缓患者体重丢失,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曾福仁 《当代医学》2010,16(16):87-88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共11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40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20例同时接受了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营养支持平均(31.34±16.78)d;入院实施营养支持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7.27±2.91)g/L、血红蛋白浓度水平(92.45±13.56)g/L、体质量指数(21.23±1.34)Kg/m2、KPS评分(56.23±12.78);实施营养支持后出院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1.34±3.78)g/L、(97.54±18.78)g/L、(22.67±1.89)Kg/m2、(68.89±13.56);实施营养支持后均提高(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6.0%(3/50),肠内营养并发症15.0%(6/40),均治愈。结论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姚雄 《中外医疗》2016,(4):29-3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谷氨酰胺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L/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给予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作为A组,另35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A组(肠内营养支持)各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B组(肠外营养支持)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略高于营养支持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42.8±3.9)g/L与对照组的(34.9±3.3)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满足了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热量需求,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改善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脏器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脑卒中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两组分别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ALT、SCr及GCS评分等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的CPIS、GCS评分与ALT、SCr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及评分相比Ⅰ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脏器功能的改善效果较肠外营养支持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我院自制的鼻饲匀浆饮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种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种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腹泻外,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8.
孙成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04-405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55例,肠外营养组(PN组)52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结果 EN组与PN组营养支持2周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与肠外营养同样的营养支持效果,而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工具调查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NRS 2002筛查工具对60例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记录其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 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28.3%(17/60):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88.2%(15/17).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的比例为1∶4.3.患者肠内营养能量摄入、氮量和热氮比分别为(96.6+17.40)kJ·kg-1·d-1、(0.14±0.04)kg/d和(144.65±16.15)∶1,能量摄入和热氮比均明显低于中国专业分会推荐的摄入标准.结论 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不尽合理,需要“肠内与肠外临床诊疗指南”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HBG、ALB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