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共42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9个,胫骨近侧干骺端12个,股骨近侧干骺端5个,腓骨近侧干骺端4个,胫骨骨干2个;单发34例,多发4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位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部分病灶凹向髓腔且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21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缩小,6个病灶完全消失,3个病灶经手术治疗。结论:影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观察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最佳方法,典型的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X线平片、CT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29例经过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 本组股骨远侧干骺端1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9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27例.结论 熟悉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对所有的40例纤维素性骨皮质缺损X线照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总共发现5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2个,胫骨近侧干骺端8个,股骨近侧干骺端4个,腓骨远侧干骺端4个,胫骨骨干2个;单发28例,多发6例.结论对于比较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采用X线即可诊断,而对于不够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平片。结幂本组31例共3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肱骨近侧干骺端1例。桡骨远侧干骺端1例。双侧发病7例,单侧发病24例。其X线表现: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的皮质;2.椭圆形透光区,界线清晰,与骨干长轴一致,并可见硬化缘或正常骨密度的边缘;3.病变内残留的骨嵴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其内无钙化。4.病灶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具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及典型发病部位,平片可以明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17例20个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干骺端纤维性缺损(MFD)的X线表现。结果表明典型的MFD表现为干骺端纵向生长的局限性骨皮质缺损,境界清晰,可有骨嵴及硬化边缘。该病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表现,并探讨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临床和X线资料,并与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下干骺端13例、胫骨上干骺端4例、腓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后缘;多呈圆形、椭圆形,大小约0.3~3.2cm,边缘硬化;切线位呈皮质"陷入"髓腔或缺损之表现.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中,位于胫骨上干骺端4例、胫骨下干骺端1例、股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前缘或前侧缘;呈多囊状或分叶状,大小约2.0~6.5cm,病灶向髓腔深入较著,皮质膨胀变薄但无缺损表现.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切线位摄片显示皮质凹陷缺损是其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之病灶呈多囊状或分叶状,骨皮质膨胀变薄但无明显缺损是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Fibrouscorticaldefectofbone简称FCD) ,临床上一般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或运动后局部轻微胀痛 ,多在外伤后偶尔发现。由于对本症认识不足 ,易被误为骨囊肿、骨结核、良性或恶性骨肿瘤 ,而致手术治疗。现将我们收集的 4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男 3例、女 1例 ,年龄 8~ 1 3岁 ,2例因外伤后拍片发现 ,2例因运动后局部轻微胀痛。拍片检查发现 :但 3例患儿所述外伤及胀痛部位与拍片后所见病灶不吻合 ,临近关节活动不受限 ,均无骨折X线表现。病程最短一天 ,最长一年 ,均摄有正侧位X线片 ,3例加拍切线位 ,1例作局部C…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7例,17例全部摄平片,其中8例行CT检查,重点分析其X线、CT表现特征。结果17例共19个病灶,84.2%(16/19)位于股骨下于骺端。X线表现:长骨干骺端皮质内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及不规则形皮质缺损区,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病灶长轴均与骨干平行,边界多清晰(17/19,89.5%),髓腔侧可见骨性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10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7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2个有轻微肿胀。16个病灶经随访观察,8个病灶有缩小,5个病灶无改变,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X线和CT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共25个病灶,X线表现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内均未发现钙化影。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凹陷,缺损区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或骨化。MRI表现病灶在T1WI和T2WI与肌肉信号相等或略低,周围有更低信号线围绕。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FCD )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1、2].最早于1941年由Sontag和Pyle发现,1955年由Caffey正式命名,采用至今.现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中的正常变异,大多能自行消失,男性消失时间约4.4a,女性约2a.如不消失并继续扩大,膨入髓腔,则可能成为非骨化性纤维瘤.本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有局部疼痛和轻微的肿胀及压痛.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等.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笔者搜集1999~2004年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8例,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结果6例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包括胫骨3例,股骨2例,肱骨1例,其中5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及皮质下,x线、CT表现为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病灶累及骨皮质及骨髓腔,x线、CT表现为中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典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病灶内及周围骨质结构情况;MIKI在显示骨髓腔及软组织方面明显优于X线、CT。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具有明显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对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3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表现及其对瘤周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X线平片有23例显示瘤巢,2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74%(23/31)和100%(22/22)。结论确诊骨样骨瘤关键在于确定瘤巢,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瑛  王忠  付兵  彭竹琴  黄凌波 《西部医学》2011,23(8):1572-1573,1575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经随访观察1~4年(26例)、临床病理证实(6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诊断。结果 32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股骨骨干下段3例,股骨近侧干骺端3例,胫骨近侧干骺端8例,胫骨骨干上段2例;右侧17例,左侧15例;且病灶大多位于病骨后侧份,内侧份皮质区;病灶大多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病灶大小约0.5~2.6cm,多呈稍长T1稍长T2、稍短T2信号,并周围见低信号线样改变,11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多为轻~中度。14例经随访观察,其中7例病灶无改变,5例病灶稍有缩小,2例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纤维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并能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腰椎及髋关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腰椎的X线、骶髂关节CT及髋关节CT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表现为骨质硬化、侵蚀、关节间隙狭窄或融合;腰椎X线表现为椎小关节模糊、椎体方形变、"竹节状"样变;髋关节CT表现为骨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对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 3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 ,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 2 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表现及其对瘤周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31例X线平片有 2 3例显示瘤巢 ,2 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 ,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 74 % (2 3/31 )和 1 0 0 % (2 2 /2 2 )。结论 确诊骨样骨瘤关键在于确定瘤巢 ,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系局部骨膜化骨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本病在10~30岁的健康人群中约有30%可发生,大多可不经治疗而自愈。但有时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采用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然而综合应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其中9例患者行肘关节拍摄正侧位X线片,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1例患者同时行X线和MRI检查.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1.9岁.单肘关节发病13例,双肘发病1例,右肘12例,左肘3例.9例X线平片表现关节内为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钙化结节影,大小、数目不等,结节密度不均,呈环形或半环形高密度影.6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清晰显示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钙化游离体,可显示X线阴性的隐蔽部位游离体、增厚的滑膜、软骨下侵蚀和关节腔内积液情况.1例MRI检查发现肘关节内多个结节,边界清晰,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显示滑膜增厚,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 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具有特征性,结合病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lenomyosarcoma lms)十分少见,现将我院在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3例病例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66岁。右髂部无诱因出现疼痛、隐胀痛6个月并发现右臀部一指头大小无痛性肿块,后疼痛进行性加重,肿块渐增大,无其他不适。右臀部见一10cm×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2015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追踪确诊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本组21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19例行CT检查,18例MRI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病影像学征象,总结并探讨该病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2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23个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15例(16个病灶);胫骨6例(7个病灶);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18例,位于后缘3例。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测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有硬化边。CT可见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未深入髓腔、病灶周围没有硬化壳。MRI图像病灶不同的组织成分表现为不同的MRI信号,可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讨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片、CT、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并与其它疾病鉴别,也是随访观察、判断愈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