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7篇
  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236篇
综合类   498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23篇
  3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视黄醛脱氢酶1(retinal dehydrogenase 1,ALDH1A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胆囊癌组织标本,7例癌旁组织标本及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中ALDH1A1表达情况.结果 ALDH1A1在6例慢性胆囊炎和7例癌旁组织中全部阳性表达,在59例胆囊癌组织中,ALDH1A1表达率为62.7% (37/59),慢性胆囊炎、癌旁组织与胆囊癌组织中ALDH1A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A1与疾病进展和组织分化呈负相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ALDH1A1蛋白的表达与疾病进展和组织分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喹(chloroquine,CQ)增强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TAM组、CQ组和CQ+TAM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仅用培养基培养,其余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通过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浓度CQ、TAM及其联用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溴化丙啶单染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AM组、CQ组和TAM+CQ组24 h、48 h、72 h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TAM+CQ组24 h、48 h、72 h细胞存活率亦均明显低于TAM组和CQ组(P<0.01),TAM组24 h存活率低于CQ组(P<0.05).集落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CQ抑制MCF-7细胞集落形成不明显,但CQ可明显增强TAM的抑制作用.4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AM组、CQ组和TAM+CQ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TAM+CQ组细胞凋亡率亦均明显高于TAM组和CQ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时间增加,TAM组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M组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而CQ+TAM组LC3Ⅱ、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均较TAM组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CQ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TAM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表达,抑制细胞自噬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126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技术成功构建pcDNA3.1(-)-pri-miR-126载体(命名为p-miR-126),将p-miR-126重组质粒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TaqMan探针法检测miR-126的相对表达水平,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划痕法分别检测95D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95D细胞中蛋白AKT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ion 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miR-126真核表达载体,且该载体可上调miR-126表达(P<0.05),抑制95D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细胞中磷酸化AK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上调miR-126的表达水平可有效抑制95D细胞的体外生长,其作用机制有可能与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有关,但其具体机制仍需后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hRNA沉默Annxin A2基因对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FuGENE HD将Annexin A2 shRNA转染放射抗拒的鼻咽癌CNE2(R743)细胞,qRT-PCR验证转染细胞中Annxin A2基因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下调AnnxinA2基因表达及联合照射对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组细胞AnnexinA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25±0.17),较对照组的(1±0.00)和转染对照组的(0.96±0.0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可抑制照射诱导的CNE2(R743)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可抑制照射诱导的CNE2(R74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能抑制照射诱导的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下调Annxin A2基因表达能抑制照射诱导放射抗拒的鼻咽癌CNE2(R74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MMP2蛋白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将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及多媒体检查系统引入检体诊断学见习中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长学制学生9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引入SP及多媒体检查系统。比较两组问诊技巧、体格检查及异常体征识别的考核差异;并调查医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 在问诊、体格检查及阳性体征识别考核中,观察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1±3.25 vs 81.26±3.02,95.26±3.75 vs 82.81±5.18,96.33±2.07 vs 77.16±5.06。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表示认可。结论 将标准化患者及多媒体检查系统引入检体诊断学见习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思维,是诊断学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艾普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每日口服各自的质子泵抑制剂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内镜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轻微.结论: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与奥美拉唑相当,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芪枣口服液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工艺中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参数为自变量,进行D-最优设计;以黄芪甲苷总量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 优选芪枣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煎煮时间1.53 h、煎煮次数3次.结论 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能够优选芪枣口服液提取工艺,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和保证口服液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制。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谷氨酰胺支持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各100例,均于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的变化及反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后7天生化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AO、IFABP、L/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下调急性炎性反应,减少各脏器炎性打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入院48h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剂量,鼻饲营养方式,每天热量供给30~35kCal/kg,蛋白质1.5~1.8g/(kg? d)。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供能方式,每天热量供给16~20kCal/kg,蛋白质1.2~1.6g/( kg? d)。连续治疗1周后,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L/M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指标CRP、IL-6、TNF-α水平及L/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及L/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肠壁黏膜炎性损伤,减少肠黏膜乳果糖排出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