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群链球菌(GBS)定植情况、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妊娠结局。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阳性组按照产程中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分为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共13 000名孕妇入组,GBS总体定植率为3.65%(475/13 000)。GBS在阴道中定植率为2.33%(303/13 000),在直肠中定植率为1.75%(227/13 000)。通过对直肠标本的采集检测,GBS阳性检出率增加了56.77%(172/303)。GBS每月的定植率有明显波动,3月份和10月份最高(均P < 0.05)。475份GBS阳性标本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26%和93.47%,而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11%、48.00%、52.21%和88.63%。GBS阳性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发生率较GBS阴性组明显增高(均P < 0.01)。产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GBS阳性孕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住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孕妇(P < 0.05或P < 0.01)。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GBS定植率较低,无明显的季节性,通过补充直肠检测能提高GBS检出率。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青霉素是目前预防和治疗GBS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GBS感染会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产程中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孕 35~37 周行 GBS 筛查(阴道拭子或肛拭子)的孕妇846例,采用细菌培养法筛查,通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B族链球菌进行检测,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为B族链球菌培养阳性者为感染组(阴道拭子或肛拭子任意一项检查阳性即认为孕妇合并GBS感染),B族链球菌培养阴性者为非感染组。感染组在破膜和(或)临产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对感染组孕妇的新生儿进行GBS检测,同时分析孕晚期母婴结局受B族链球菌的影响情况。结果 846例入组孕妇中非感染组787例,感染组59例。感染组新生儿B族链球菌阳性人数6例(10.17%),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及胎盘前置发生率均较高(P<0.05),且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较高(P<0.05)。结论 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结局有较大影响,必要的筛查和临床干预能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18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有无B族链球菌检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B族链球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感染B族链球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189例孕妇中71例阴道拭子筛查检出B族链球菌,带菌率5.97%。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流产史(OR=2.863,P=0.030)、体质量增加过多(OR=3.225,P=0.008)、生殖道感染(OR=5.134,P=0.017)均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的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检出的71株B族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28%、70.42%、59.15%。结论 B族链球菌感染可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流产史、体质量增加过多、生殖道感染是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率,进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6月于该院进行产检的4415名孕晚期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GBS检测,根据是否感染GBS将其分为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统计不同年龄段孕晚期孕妇GBS感染情况及GBS阳性孕晚期孕妇的药敏试验结果,并比较两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4415名孕晚期孕妇中,GBS阳性244名,GBS感染率为5.53%(244/4415);>35岁孕晚期孕妇GBS阳性率高于≤35岁孕晚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名GBS阳性孕晚期孕妇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80%、62.30%、59.84%、56.97%,耐药率均较高;GBS阳性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GBS感染可提高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9年1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与社区招募的31名正常对照者行认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构磁共振检查测量海马体积,静息态磁共振检查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两组的认知功能、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差异,探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及功能连接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13.346,P=0.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52.005,P<0.001)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全海马体积明显萎缩(右侧t=2.176,P=0.033;左侧t=2.881,P=0.005),以左侧为甚;海马尾(右侧t=2.394,P=0.019;左侧t=3.158,P=0.002)和海马体(右侧t=2.336,P=0.022;左侧t=3.165,P=0.002)体积较正常对照组缩小;颈动脉狭窄组不同海马亚区中下托(右侧t=2.211,P=0.030;左侧t=2.430,P=0.018)和分子层(右侧t=2.103,P=0.039;左侧t=2.702,P=0.009)体积显著缩小,其余各亚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海马体积与MoCA及MMSE评分呈正相关(左侧全海马MoCA:r=0.289,P=0.015;右侧全海马MMSE:r=0.249,P=0.038;左侧全海马MMSE:r=0.316,P=0.008);海马各亚区中双侧下托及前下托、左侧分子层体积变化与MoCA(右侧下托:r=0.290,P=0.015;左侧下托:r=0.382,P=0.001;右侧前下托:r=0.293,P=0.014;左侧前下托:r=0.440,P<0.001;左侧分子层:r=0.259,P=0.031)及MMSE评分(右侧下托:r=0.278,P=0.020;左侧下托:r=0.419,P<0.001;右侧前下托:r=0.296,P=0.013;左侧前下托:r=0.506,P<0.001;左侧分子层:r=0.298,P=0.012)呈正相关,其余影像学变化与认知评分无相关性(P均>0.05)。与正常人群相比,颈动脉狭窄患者左侧海马与枕叶及额叶,右侧海马与枕叶、颞叶、前额叶及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减低(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左侧全海马、双侧海马头和CA1体积变化与右侧海马至颞叶的功能连接z值呈正相关(左侧全海马:r=0.358,P=0.025;右侧海马头:r=0.325,P=0.044;左侧海马头:r=0.360,P=0.024;右侧CA1:r=0.326,P=0.043;左侧CA1:r=0.341,P=0.034);MoCA及MMSE评分与右侧海马至额叶部分团块功能连接z值呈正相关(MoCA额中回:r=0.389,P=0.014;MoCA前额叶:r=0.363,P=0.023;MMSE前额叶:r=0.321,P=0.046)。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海马体积的萎缩和海马至枕叶功能连接下降可能在其认知功能下降中发挥作用;CAS患者海马萎缩可能在右侧海马至颞叶的功能连接下降中发挥作用,这为将来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做铺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孕妇246例,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不同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组(135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11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结局。结果 ①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孕妇年龄、子宫肌瘤≥ 5 cm的比例和多发子宫肌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37岁 vs 34岁, χ2 =-3.640, P=0.000;50.5% vs 25.9%, χ2 =15.719, P=0.000; 55.0% vs 23.0%, χ2 =26.630, P=0.000)。②肌壁间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50 min vs 45 min, Z=-3.349, P=0.001; 49.5% vs 29.6%, χ2 =10.197, P=0.001),产后出血≥ 500 mL的比例和出血量也明显增加(47.7% vs 33.3%, χ2 =5.281, P=0.022; 530 mL vs 400 mL, Z=-3.247, P=0.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和出血量均明显增加,但不增加严重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妇女静脉血与新生儿脐带血血浆维生素A(vitamin A,Vit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5月至6月在河北省元氏县和乐亭县募集孕妇688例,采集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视黄醇浓度,用以反映VitA水平。根据产前静脉血血浆视黄醇浓度,孕妇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70 μmol/L)、边缘性缺乏(0.70~<1.05 μmol/L)、充足(≥1.05 μmol/L)。根据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新生儿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35 μmol/L)、边缘性缺乏(0.35~<0.70 μmol/L)、充足(≥0.70 μmol/L);将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低于第10百分位数定义为新生儿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与孕妇血浆视黄醇浓度比值定义为VitA胎盘转运系数。采用多元分式多项式(multivariable fractional polynomials,MFP)模型和Pearson相关探讨孕妇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孕妇VitA营养状态对新生儿VitA缺乏的影响,采用MFP模型和Spearman相关探讨孕妇VitA水平与胎盘转运系数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视黄醇平均浓度为(1.15±0.30)μmol/L,VitA缺乏率和边缘性缺乏率分别为4.5%和37.8%;新生儿视黄醇平均浓度为(0.78±0.13)μmol/L,无VitA缺乏,边缘性缺乏率为28.2%。调整孕妇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孕妇与新生儿VitA水平间呈线性正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1,P<0.05), Pearson相关系数为0.13(P<0.01)。与VitA充足组孕妇相比,缺乏组(crude OR=2.20,95%CI:1.04~4.66)和边缘性缺乏组(crude OR=1.43,95%CI:1.01~2.02)分娩VitA边缘性缺乏新生儿的风险显著升高,但多因素调整后,上述效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VitA缺乏组孕妇分娩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的风险在调整多因素前后均显著增加(crude OR=3.02,95%CI:1.21~7.50;adjusted OR=2.76,95%CI:1.05~7.22)。孕妇VitA水平与VitA胎盘转运系数间呈非线性负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0.5,P<0.05),调整后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01)。结论 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呈正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孕妇VitA营养状态影响新生儿VitA储存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BNP水平显著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以BNP平均值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BNP<2400 ng/L组和BNP≥2400 ng/L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预测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06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血清BNP平均(2398.45±421.45)ng/L,其中高于平均值有60例,把BNP≥2400 ng/L判定为显著增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指数(CI) [ 优势比(OR)=0.428,95%可信区间(95%CI)=0.743~0.965,P=0.011 ] 、左心射血分数(LVEF) ( OR=0.394,95%CI=0.182~0.549,P=0.013 ) 、乳酸 ( OR=1.983,95%CI=1.264~3.420,P=0.023 ) 、内毒素 ( OR=6.146,95%CI=4.091~8.226,P=0.001 ) 、降钙素原(PCT)( OR=6.513,95%CI=4.365~8.210,P=0.005 )、心肌钙蛋白I(cTnI) ( OR=1.144,95%CI=1.001~2.150,P=0.047) 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BNP≥2400 ng/L的独立预测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CI ( R=-0.514,P<0.001 ) 、LVEF( R=-0.552,P<0.001 ) 呈负相关,与乳酸 (R=0.265,P=0.032 ) 、cTnI ( R=0.204,P=0.036) 、PCT ( R=0.801,P<0.001 ) 、内毒素 ( R=0.765,P<0.001 ) 呈正相关。结论 LVEF、CI、乳酸、cTnI、内毒素和PCT是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患者BNP显著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中PCT和内毒素与BNP升高更为相关。内毒素及炎症反应很可能是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患者BNP明显升高的更重要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妇女静脉血与新生儿脐带血血浆维生素A(vitamin A,Vit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5月至6月在河北省元氏县和乐亭县募集孕妇688例,采集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视黄醇浓度,用以反映VitA水平。根据产前静脉血血浆视黄醇浓度,孕妇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70 μmol/L)、边缘性缺乏(0.70~<1.05 μmol/L)、充足(≥1.05 μmol/L)。根据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新生儿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35 μmol/L)、边缘性缺乏(0.35~<0.70 μmol/L)、充足(≥0.70 μmol/L);将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低于第10百分位数定义为新生儿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与孕妇血浆视黄醇浓度比值定义为VitA胎盘转运系数。采用多元分式多项式(multivariable fractional polynomials,MFP)模型和Pearson相关探讨孕妇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孕妇VitA营养状态对新生儿VitA缺乏的影响,采用MFP模型和Spearman相关探讨孕妇VitA水平与胎盘转运系数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视黄醇平均浓度为(1.15±0.30)μmol/L,VitA缺乏率和边缘性缺乏率分别为4.5%和37.8%;新生儿视黄醇平均浓度为(0.78±0.13)μmol/L,无VitA缺乏,边缘性缺乏率为28.2%。调整孕妇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孕妇与新生儿VitA水平间呈线性正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1,P<0.05), Pearson相关系数为0.13(P<0.01)。与VitA充足组孕妇相比,缺乏组(crude OR=2.20,95%CI:1.04~4.66)和边缘性缺乏组(crude OR=1.43,95%CI:1.01~2.02)分娩VitA边缘性缺乏新生儿的风险显著升高,但多因素调整后,上述效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VitA缺乏组孕妇分娩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的风险在调整多因素前后均显著增加(crude OR=3.02,95%CI:1.21~7.50;adjusted OR=2.76,95%CI:1.05~7.22)。孕妇VitA水平与VitA胎盘转运系数间呈非线性负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0.5,P<0.05),调整后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01)。结论 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呈正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孕妇VitA营养状态影响新生儿VitA储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产后抑郁(PPD)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PPD发作的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于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建档孕妇的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孕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产后(42±7)d内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0中文版为工具诊断抑郁发作和焦虑障碍,对PPD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DM与PPD发作的关系,并比较患与未患GDM孕妇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以及PPD发作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PD组与非PPD组孕产妇是否患GDM、孕中期75 g OGTT、糖化血红蛋白和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OR=4.656,95%CI=1.130~19.184,P=0.033)、强迫症(OR=11.989,95%CI=1.004~143.113,P=0.049)以及孕前精神心理疾病史(OR=13.567,95%CI=2.191~83.991,P=0.005)是PPD发作的危险因素。患与未患GDM的孕妇孕晚期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PPD发作、PPD发作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PPD发作共病强迫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血糖管理下,GDM与PPD发作不存在相关性。对孕前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的孕产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DD)水平,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孕晚期孕妇7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孕早、中期孕妇及健康体检非孕妇女各5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D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孕晚期组和孕早、中期及正常体检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组与低龄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孕周的增长上升明显,监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预防产时及产后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益生菌对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阴道内GBS定植、血清炎性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晚期GBS感染孕妇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孕妇口服益生菌直至分娩,并于分娩前4 h静脉滴注抗生素;对照组孕妇仅在分娩前4 h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2组孕妇治疗前后阴道GBS定量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道GBS定量值,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2.899/0.005、10.018/0.000、7.063/0.000、17.629/0.000)。对照组治疗后阴道GBS定量值,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P=5.385/0.021、4.243/0.039、4.512/0.034、5.579/0.018、4.243/0.039)。结论口服益生菌可抑制妊娠晚期GBS定植,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母婴围产期感染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的206例早孕期CSP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选取412例正常宫内早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此次妊娠的临床数据资料。结果 与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高度相关的临床特点为:①阴道流血(OR:10.38,95%CI:6.59~16.35);②腹痛(OR:3.91,95%CI:1.74~8.81);③子宫压痛(OR:2.38,95%CI:1.49~3.82)。结论 剖宫产再孕,妊娠早期出现阴道流血、腹痛和子宫压痛等症状体征,要警惕CSP,尤其是阴道流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状态的检测及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8月进行妊娠期检查并分娩的孕妇500名作为研究对象.经检测后,共有70例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状态孕妇.按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孕妇破膜后或临产后,为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未采取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中晚期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与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分娩的健康足月妊娠孕妇为回顾性队列,将确认分娩SGA的孕妇纳入SGA组,按新生儿性别和受孕年龄个案匹配原则以1∶4比例将确认分娩适于胎龄儿的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孕中期(孕24~27周)和孕晚期(孕37周后)HDL-C水平,计算孕晚期平均每4周HDL-C的变化(ΔHDL-C)。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间HDL-C和ΔHDL-C的差异,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ΔHDL-C与SGA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SGA组249名及对照组996名。两组足月后HDL-C水平均较孕24~27周时降低(即ΔHDL-C均小于0, P<0.05),SGA组Δ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ΔHDL-C孕妇比较,中水平、高水平ΔHDL-C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均升高(OR=1.74,95% CI:1.22~2.50; OR=2.48,95% CI:1.65~3.70,均 P<0.05)。结论: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晚期HDL-C下降缓慢或不降反升与SGA的发生有关,在SGA筛查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妊娠期子宫肌瘤自然转归的规律。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建档、孕期监护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499例,对其子宫肌瘤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最大径进行分析。结果 499个入组病例中,子宫肌瘤最大径中孕期较早孕期有显著增长[(3.94±2.02) cm vs (3.05±1.69) cm,t=13.94, P<0.001)],晚孕早期较中孕期亦有显著增长[(4.18±2.22) cm vs (4.02±2.23) cm,t=2.96,P=0.003],而晚孕晚期较晚孕早期则无显著变化[(3.91±2.15) cm vs (3.93±2.17) cm,t=-0.81,P=0.417]。子宫肌瘤最大径自早孕期至晚孕晚期有显著增长[(2.94±1.70) cm vs (3.86±2.01) cm,t=-13.43,P<0.001]。175例数据完整的患者中,不同初始最大径的子宫肌瘤孕期肌瘤变化的规律及幅度大致相同,其变化幅度与早孕期子宫肌瘤最大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肌瘤部位及数目均无关(P>0.05)。子宫肌瘤整个孕期的最大径有38.3%出现在中孕期,33.1%在晚孕早期,21.1%在晚孕晚期,仅7.4%出现在早孕期。兼顾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情况下,当早孕期子宫肌瘤最大径超过4 cm时,对孕期子宫肌瘤将会显著增大(>3 cm)的预测效果最好,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6.07%。结论 妊娠期子宫肌瘤在早孕至中孕期有显著增长且增幅最大,至晚孕早期增幅明显放缓,至晚孕晚期大部分肌瘤较前缩小,不同初始最大径的子宫肌瘤表现出大致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 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 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 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 ~ 11.6) 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 < 0.001)及HDCP的发病率(P = 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 P 25 ~ 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 = 1.34,P < 0.001)、妊娠期高血压(OR = 1.39,P = 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 = 1.34,P = 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 ~ 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结论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 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 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 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 ~ 11.6) 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 < 0.001)及HDCP的发病率(P = 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 P 25 ~ 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 = 1.34,P < 0.001)、妊娠期高血压(OR = 1.39,P = 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 = 1.34,P = 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 ~ 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结论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