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2颗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与矫治前比较,U6-PP、U7-PP明显降低(t=9.659,7.730,P<0.001),而U6-RL、U7-RL、U6-PP角和U7-PP角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测量指标L、W和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磨牙伸长的修复前矫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正畸压低过萌上颌磨牙的方法.方法 选择过萌的上颌磨牙患者9例(共21颗患牙),经种植体植入,压低过萌的上颌磨牙,利用三维锥形束CT测量正畸前后微型种植体对上颌磨牙的压低效果以及压低牙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 21颗患牙经正畸治疗后压低的距离差异有显著性,平均为4.00mm,术前、术后牙根长度无变化.结论 利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压低过萌的上颌磨牙,为保留活髓牙及必要的修复间隙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的可行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88例初诊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影像资料,根据上颌第二磨牙颊根数目分为双颊根组和单颊根组。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根颊侧的实际骨厚度及在相应部位与上颌牙合平面成70°角植入微种植体所需骨厚度,比较这2组数据得出研究对象中可按该方法植入微种植体的百分比。测量各植入部位前方沿弓形方向的根间距,分析磨牙的可远移量。结果:在上颌磨牙各根颊侧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可植入微种植体,最高可植入百分比在双颊根组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侧6 mm高度,为85.70%;在单颊根组位于上颌第二磨牙根颊侧6 mm高度,为91.38%。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前方根间距较大,远中颊根前方根间距较小。结论:上颌磨牙各根颊侧均有部分患者可植入微种植体,最佳部位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或单根颊侧,但亦非绝对安全。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方法的应用需要个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正畸科治疗的5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前突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钛金属微种植体,测量治疗前后牙内收、软组织变化,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52例患者自植入支抗到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的时间约为5~16个月,平均(9.7±1.3)个月.共植入104颗钛金属微种植体,期间3颗脱落,5颗松动,本次种植体成功率92.1%.治疗前后标志点变化以上颌切牙最明显,其牙轴U1-SN,内收距离U1-Y,垂直向压低距离U1-PP明显变化(P<0.05).上下唇前突得到改善,E line-UL和E line-LL均显著降低,颌突角G-Sn-Pg缩小,鼻唇角NLA增加.结论 钛金属微种植体作为骨性正畸支抗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外观,而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郑秋立  王绍月 《中外医疗》2010,29(35):97-97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骨性支抗手段-种植体支抗,并将其应用在正畸治疗中,观察切牙和磨牙的位置变化。方法先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然后将直径1.60mm长度7mm的微型钛钉种植体植入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颊侧牙根间的牙槽骨上。应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向远中牵引尖牙,力量为100~200g,能够满足正畸支抗的需要[1]。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未发生明显移位(P〉0.05),上前牙内收达到理想的位置(P〈0.01)。结论微钛钉种植体在正畸力作用下,可以保持几乎绝对稳定。移动了想要移动的牙齿,解决了磨牙支抗丧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成年患者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以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为研究对象,根据牙根发育程度将样本牙齿分组,分别测量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中切牙牙尖至根尖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至近中颊根根尖的长度,计算差值。结果:正畸治疗可引起牙根的变化,但A组(12~15岁开始治疗的)和B组(20~40岁)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40岁以上治疗的)吸收大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人牙根吸收要多于青少年,疗程要长;上颌切牙最易发生根吸收,磨牙、前磨牙根吸收量非常低,且左右两侧无差异;女性根吸收的发生率很低,牙根只是微量的改变,所以正畸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临床上对于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微种植支抗的出现给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使用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全牙列可以很好地扩展间隙以解决这类患者的问题.目的 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牙列矫治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观察上颌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变化,为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全牙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正畸科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矫治的17例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建立术前术后三维模型,观察牙齿临床冠中心在近远中、颊舌向、垂直向的移动变化.结果 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4岁.术后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其中13牙远中移动量最大[(2.174±1.235)mm,P<0.05],21牙齿腭向移动最少[(1.035±0.729)mm,P<0.05].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其中第一磨牙颊向移动量较小,16牙颊向移动(0.667±0.462)mm(P<0.05),26牙颊向移动(0.642±0.504)mm(P<0.05);第一前磨牙颊向移动量最大,14牙颊向移动(1.211±0.641)mm(P<0.05),24牙颊向移动(1.240±1.078)mm(P<0.05).前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11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最多[(1.051±0.490)mm,P<0.05],21牙临床冠中心术后增加(0.986±0.551)mm(P<0.05).除第一磨牙外后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变化较小.结论 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越靠近牵引钩的位置,颊向移动范围越大.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使前牙垂直向压低,而后牙垂直向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前移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量。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牙冠中心点及根分叉点分别近中移动(5.77±3.67)、(6.45±3.23)mm,近远中牙根分别吸收(0.98±0.37)、(0.83±0.39)mm,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量与磨牙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近中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吸收量与磨牙前移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会导致牙根吸收,移动量与牙根吸收量呈正相关,但其对牙槽骨改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维吾尔族人群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及数目.方法 收集离体37颗维吾尔族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离体牙处理后肉眼观察牙根外形,测量牙齿长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制备透明牙后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维吾尔族人上颌第一恒磨牙3根发生率为91.89%,4根发生率为8.11%.近颊根单根管发生率为24.32%,双根管发生率为72.97%,3根管发生率为2.71%;远颊根单根管发生率为97.30%,双根管发生率为2.70%;腭侧根单根管发生率为97.36%,双根管发生率为2.63%.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复杂,双根管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谭宇  黄丽  杨四维 《海南医学》2016,(8):1266-1268
目的 比较微种植体支抗和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后上颌切牙及支抗磨牙位置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择24例安氏Ⅱ1上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微种植体组和J钩组各12例,微种植体组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J钩组使用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比较两种支抗方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RL距离以及上中切牙角均减小,微种植体组减少更明显,上切牙内收且直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距离均减小,上切牙被压低,J钩组压低更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钩组上磨牙至RL距离、腭平面距离明显增大,上磨牙近中移动、伸长,微种植体组增大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切牙效果显著,支抗磨牙前移较少,是稳定有效的骨性支抗,但植入在牙槽骨后段的微种植体压低上前牙的作用却不及头帽J钩,严重的深覆深覆盖应考虑两种支抗方式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实施改良Nance弓矫正,对比治疗前后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改变对矫正治疗的效果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经过矫正治疗后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比矫正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是应密切关注患者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建议在轻度吸收时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骀)伴有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片断弓技术排齐整平后牙,之后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后.对矫正开始之前(T1)期与磨牙远移到位后(T2)期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评价推磨牙向后的距离及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上颌磨...  相似文献   

15.
杨梓  沈军 《安徽医学》2018,39(7):869-870
目的 评价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的安氏Ⅱ类正畸患者9例,平均年龄25.6岁,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通过比较治疗前及远移后的模型,评价磨牙远移效果,以及对比治疗方案中磨牙远移量和磨牙实际远移量,评价磨牙远移效率.结果 所有牙位治疗后与尖牙的距离均增加,第二磨牙与尖牙距离平均增加2.29 mm(P<0.05),第一磨牙与尖牙距离平均增加2.1 mm(P<0.05),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移动表达率(磨牙的实际移动量/计划移动量)分别为79.4%、84.5%,右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移动表达率分别为87.1%、89.1%.绪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有效远移上颌磨牙,但移动量相比治疗计划略有减少,可在制定方案时进行少量过矫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上颌第一磨牙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方法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牵引力为1.5N时,种植体距离弓丝不同高度(6、8、10、12 mm)与牵引钩距离弓丝不同高度(1、4、7、10 mm)时,上颌第一磨牙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结果 当种植体高度大于或等于牵引钩高度时,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处应力值最大;小于牵引钩高度时,应力分布出现在颊侧颈部,且腭根的腭侧应力值变小.上颌第一磨牙位移趋势为:X轴,磨牙向远中旋转,且旋转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变大;Y轴,磨牙向远中倾斜、旋转,且倾斜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Z轴,磨牙近中向验方倾斜移动,且倾斜位移随牵引钩高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变化与种植体植入高度及牵引钩高度有关;其位移变化趋势为磨牙向远中倾斜和旋转,其倾斜的方向与种植体高度和牵引钩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微型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颊后牙槽骨区种植体支抗配合镍钛推簧,对12例安氏Ⅱ类1分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儿进行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Ptm-6和SN-6测量结果 变化,评价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治疗4-6个月后,与矫治前相比,Ptm-6值显著下降(P<0.01),SN-6值明显升高(P<0.01),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4.38±0.21)mm.结论 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推磨牙向远中,获得了强支抗,非拔牙矫治Ⅱ类1分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病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前后的数字化牙合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江门市口腔医院就诊的50例使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患者,均采用非拔牙且远移上颌磨牙的方案,使用iTero口内扫描仪获得矫治前和远移磨牙后的数字化上颌模型。使用ClinCheck软件设计矫治方案,从中获得远移磨牙后目标位置的数字化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12软件进行模型重叠配准,测量牙齿的目标移动量和实际移动量,并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磨牙远移效能。结果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移量均小于目标远移量(P<0.05)。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能为(80.52±8.21)%,上颌第一磨牙的远移效能为(78.57±5.37)%。远移上颌磨牙时,磨牙会出现牙冠颊向移动、压低、远中轴倾度和颊向转矩增加。远移上颌磨牙时,上颌前牙会出现牙冠唇向移动和唇向转矩增加。结论隐适美隐形矫治器能有效远移上颌磨牙,但会造成上颌前牙唇倾,提示临床设计远移磨牙时可适当增加支抗,比如增加牵引或辅助种植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牵引方式对微型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微型自攻钛钉支抗种植体(微型种植体)。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微型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应用定滑轮牵引方式;对照组微型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牵引钩向远中直接与微型种植体相连。2组均以滑动法(每侧120g力)内收上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住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量(I-Y)为5.16±0.0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M—Y)为0.12±0.02mm;对照纽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量(I—Y)为4.55±0.25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M—Y)为0.57±0.03mm。统计分析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定滑轮牵引方式与微型种植体结合能进一步增强磨牙支抗,对获得最大磨牙支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