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彩超与CT对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与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00例在分别接受彩超与CT检查,观察记录检查结果,判断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彩超与CT检查对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诊断,彩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6.7%;CT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0.0%,两组之间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有P0.05)。结论:彩超与CT对乳腺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我们对于特点情况具体选择使用或者联合使用,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94-98+169
目的评估和比较超声、增强CT、增强MRI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5例,术前均行乳腺超声、腋窝增强CT以及乳腺增强MRI检查,以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 105例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证实共有59例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增强CT、增强MRI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2%、84.7%、57.6%、88.1%;特异度分别为65.2%、76.1%、78.3%、5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4%、82.0%、77.3%、72.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8%、79.5%、59.0%、78.8%;准确性分别为68.6%、81.0%、66.7%、74.3%。其中增强C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超声及增强MRI(P=0.005,P=0.043);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8.1%)分别高于超声(71.2%)和增强MRI(57.6%)(P=0.022,P=0.000);联合诊断特异度(56.5%)分别低于增强CT和增强MRI(P=0.047,P=0.026)。结论虽然增强C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和增强MRI,但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时,应综合运用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等影像学检查,才能决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彩超声像图与CT影像表现及其相应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3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47例。术前均行彩超、CT检查,观察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彩超与CT影像表现,分析彩超、CT对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彩超图像主要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可有微小钙化,出现乳头回缩、结构扭曲及局限致密,皮肤增厚或回缩。CT可见部分增大的淋巴结融合成团,转移淋巴结正常"肾形"结构丧失,呈类圆形或边缘浅分叶状。彩超与CT诊断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CT诊断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30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评估乳腺病变,127例乳腺癌患者同时行乳腺MRI及乳腺超声,以评估腋窝淋巴结,进一步确定手术方式。结果 三项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8.51%、98.41%及98.46%。在诊断乳腺结节敏感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虽高于单用超声、X线及MRI,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特异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高于单用超声及X线,统计有显著性差异;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及X线检查,分别为97.01%、90.48%和93.85%。超声及MRI二者联合诊断对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00%,97.40%及96.06%。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同单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超声和MRI评估腋窝淋巴结都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乳腺MRI、超声和乳腺X线三项检查联合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三项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临床怀疑为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病灶直径<2 cm,行MRI、乳腺钼靶、彩超检查,RAD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共70例,按BI RADS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比较。比较MRI、乳腺钼靶、彩超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所有70例乳腺小病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64例。MRI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乳腺钼靶及彩超分别为92.2%、78.1.%、73.4%(P<0.05)。结论:MRI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优于乳腺钼靶和彩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造影与MRI影像学资料,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7枚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结转移69枚,淋巴结无转移28枚;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71%、96.43%、84.54%;MRI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41%、92.86%、89.69%;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SImax-SImin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MRI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皮质厚度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以依据检查方法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数字化乳腺摄影(DM)、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联合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1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M、DWI、MRI动态增强及三联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DM检查中,乳腺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47例; DWI检查中,乳腺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46例; MRI检查中,乳腺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48例;三联影像学检查中,乳腺恶性肿瘤37例,良性肿瘤44例。DM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9. 49%、92. 86%、86. 42%,DWI分别为82. 05%、92. 86%、87. 65%,MRI分别为76. 92%、92. 86%、85. 19%,三联影像学检查分别为92. 31%、97. 62%、95. 06%。结论 DM、DWI、MRI动态增强的三联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7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和PET/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其可疑阳性率和确诊率。结果148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部位中,25个部位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占16.90%,右半骨盆17例(68.00%),左半骨盆8例(32.00%);CT、MRI和PET/CT对LN部位的检测所示。骨盆淋巴结转移灶CT、MRI、PET/CT阳性率分别为30例(20.27%)、10例(6.76%)和26例(17.57%);在诊断转移性骨盆淋巴结的三种影像学方法中,PET/CT的PPV和准确性价值最高(P<0.001)。在敏感性和NPV方面,CT值最高。CT的敏感性高于MRI或PET/CT。CT与MRI、PET/CT、MRI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与MRI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03)。CT与PET/CT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MRI的特异性高于CT或PET/CT。CT与MRI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T/CT与MRI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PET/CT与CT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CT、MRI和PET/CT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中各有优缺点,CT和PET/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MRI,但CT和PET/CT的敏感性低于MRI,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海峰  丘福海 《医学争鸣》2000,21(3):328-331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乳腺闪烁显像 (SMM)与超声 (US)结合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 (CDFI)两种方法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包块良恶性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 6 7例临床拟诊乳腺肿块的患者分别进行了99Tcm- MIBI(740 MBq)SMM和 US+CDFI乳腺前位及侧位显像 ,并且两种结果分别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 .结果 SMM对 6 7例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 92 % ,86 %和 88% ,而US+CDFI分别为 92 % ,81%和 85 % ,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对 2 5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查结果发现 ,SM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71% ,90 %及 80 % ,而 US+CDFI分别为 5 7% ,81%和6 8% .结论  SMM和 U S+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SMM对检测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优于 US+CDF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ET/CT、CT、MR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广泛接受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7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PET/CT、CT、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70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宫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0.0%。PET/CT、CT、MRI检查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29.4%,20.0%及61.5%;特异度分别83.0%,72.7%及61.4%。结论 PET/CT、CT、MRI诊断宫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各有优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在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舌鳞状细胞癌的患者35例,35例颈部解剖分区后,先后行B超、增强CT与增强MRI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5例患者中,淋巴结共计1062个,其中阳性淋巴结96个.B超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1.94%,87.78%和69.08%;增强CT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5.16%,90.00%和71.71%;增强MRI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0.00%,92.22%和75.00%.结论 B超在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术前首选的诊断方式,并综合运用增强CT与增强MRI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且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腺彩超、钼靶X线及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54例临床疑为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彩超、钼靶X线及MRI检查,并与病理学对照,对三种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做出评价,并分析优缺点。结果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者48例(52个病灶),良性肿瘤者6例(9个)。灵敏度:MRI(90.4%)钼靶(82.7%)彩超(75.0%);特异性:钼靶(55.6%)彩超(44.4%)MRI(33.3%)。结论在三种诊断技术中,MRI费用高,操作复杂,诊断时间长,对钙化的显示比不上钼靶;而钼靶对于致密型乳腺癌患者显示效果较差,应结合彩超或MRI检查;彩超检查便捷,无痛苦,灵活性较高,但对于无肿块者或微小钙化的乳腺癌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以淋巴结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02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检出腋下转移性淋巴结33例,未转移69例;多普勒彩超诊断检出转移36例,未转移66例;CT诊断检出转移39例,未转移63例;联合诊断检出转移38例,未转移64例;多普勒彩超、CT及联合诊断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1.82%、93.94%、96.97%、86.96%、88.40%、91.30%;85.29%、90.20%、93.14%,联合诊断各项诊断效能数据最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对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单一检查诊断更高,临床中应综合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判定,为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MG)、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三种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7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对其MG、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共有48例,其中DCE-MRI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CT、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特异度最高,但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低于DCE-MRI以及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以及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T以及MG诊断,是其中最佳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吕彦萍 《黑龙江医学》2021,45(7):762-76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分析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影像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患者50例临床资料,以临床手术或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及多层螺旋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或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确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2例(64.00%),腋窝淋巴结未转移18例(36.00%);以临床手术或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动态增强MRI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00%、93.75%、83.33%,MSCT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0%、75.00%、55.56%,动态增强MRI明显高于MS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分析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节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I、CT及超声检查在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MRI检查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50%、95.00%、97.50%;CT检查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75%、86.25%、87.50%,明显低于MRI(P0.05);超声检查对子宫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75%、73.75%、76.25%,明显低于MRI与CT检查(P0.05)。结论采用MRI、CT及超声均可有效显示子宫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MRI诊断效能明显高于CT、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联合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来院就诊治疗的70例诊断为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FFDM和MRI影像学检查,术前均对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组织学来确定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MRI检查以及2种方法联合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FFDM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38%、67.86%、73.85%;MRI检查对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49%、82.14%、84.62%;2种影像联合检查对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89%、96.43%、93.85%。2种影像联合检查在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上均高于单一的FFDM和MRI检查(P<0.05)。结论FFDM联合MRI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上要高于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定位、定性等方面上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资料、依据,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对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方案,可视为乳腺疾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3例接受CT检查,54例接受MRI检查,130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Youden指数,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关于子宫内膜肌层浸润一致性分析中,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CT与B超高(κ值为0.602,0.327与0.226);关于淋巴结转移一致性分析中,CT和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B超高(κ值分别为0.706,0.703与0.336)。结论MRI对于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具有明显的优势,CT与MRI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均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B超诊断价值虽然不及前两者,但是其易操作性与低廉的价格适合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普遍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骨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拟诊断为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0疑似骨转移瘤患者中,单独行CT检查者26例,MRI检查者40例,ECT检查者5例;行CT联合MRI者15例,CT联合ECT者5例,MRI联合ECT者7例,CT、MRI、ECT三者均检查者2例;CT诊断的灵敏度为0.733、特异度为0.333;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313;ECT诊断的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400。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于骨转移瘤均具有典型表现,ECT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对于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更高,而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02-104,108,封3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经术中或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86例,另取同期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肿块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患者的MRI和CT表现,对比MRI和CT对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将乳腺癌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浸润性小叶癌(LDC)、浸润性导管癌(IDC)三组,分析对比MRI和CT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测出乳腺癌患者75例共81个病灶,直径为(0.9~8.1)cm,淋巴结转移17例,局部浸润22例,CT平扫显示肿块呈不规则低密度,皮肤增厚,局部可有钙化点,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MRI检出乳腺癌80例共85个病灶,直径为(1.2~8.1)cm,淋巴结转移18例,局部浸润24例,肿瘤在MRI T1WI序列中多呈边界不清的低信号,T2WI序列为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MRI与CT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3.0%(80/86)和87.2%(75/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4.1%和88.2%,特异度分别为87.9%和79.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78和4.28,以上两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对DCI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DC和IDC检出率方面,MRI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乳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尤其对导管内原位癌检出率高,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临床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