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病学是脱胎于经典名著中的学科,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如何从学科特点和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化《温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温病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温病学》教研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温病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现分述如下: 1系统教学原则 首先,要明确温病学有独特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根据病因、病机、诊断来辨证治疗四时温病的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了《温病学》学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王灿晖教授系著名温病学家,临床善用温病学理论指导内科杂病,尤精于脾胃疾病的治疗,介绍王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以窥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斑疹辨证在炎症性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学是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一门学科,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立的体系.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一系列治疗方剂,不但在防治急性热病、传染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皮肤病的诊疗中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清代杰出温病学家吴鞠通治疗老年温病患者的医案,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总结出“气血同清、肺肠合治、增液通腑、固阴守中”之法,并详细阐释吴鞠通对此四法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探索温病学治疗体系,为预防现代老年温病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增强中医“温病学”相关理论在传染病治疗上的应用强度,以提高传染病的临床疗效,同时,为促进“温病学”发展创造条件提供理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理论,但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在辨病势方面,在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等方面。从温病学病机治则的阐述入手,总结古今医家治疗温病的经验教训,联系温病学内外的学术争鸣。发现温病学的病机治则更适宜以升降出入辨证阐发,升降出入辨证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来,可能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7.
从《外台秘要》浅谈晋唐的温病学特点。《外台秘要》卷3~4集中记载了晋唐对温病的认识与治疗经验,内容涉及温病的分类、温病的预防、温病的治疗、温病的病后调护等方面,体现了晋唐的温病学特点,也是明清温病学派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于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体系,为后世治疗湿热类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暑湿季节发生的汗证多为湿热证型。通过观察发现,临床治疗该型汗证多使用固涩收敛、滋阴清热或温阳之品,往往收效不佳,更有甚者汗出反增。从温病学理论的角度阐述湿热型汗证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以及湿热体质形成的过程,以期对运用温病学思想进行临床防治疾病提供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9.
温病学是研究由温邪引起的急性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着一定的哲学指导,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真分析它,一方面是为了科学地总结温病学的历史成就,同时也是为了探索这门学科继续发展的规律,促进温病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蓄血证大便异常应用桃仁承气汤的商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病学》蓄血证大便异常应用桃仁承气汤的商讨刘兰林(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温病学》;蓄血证;大便异常;桃仁承气汤现行五版《温病学》(孟澍江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统编教材有两处论及桃仁承气汤治疗温病蓄血证,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