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编导读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9):I0001-I0001
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症候群,为此本期组织了一个有关消化不良的专题。《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根据我国消化不良患者的特点并参考国际罗马Ⅲ标准编制的,应该成为我国消化不良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消化不良患者如果排除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社区中极为常见,带有未分化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桂萍  郑智红 《中外医疗》2010,29(12):188-188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本文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了具体的总结,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黎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68-16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内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超过器质性消化不良。中老年发病居多,但近年来青年人发病也呈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内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超过器质性消化不良。中老年发病居多,  相似文献   

4.
消化不良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两类.消化不良的定义和命名学存在着明显的困惑,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亦不明确.无组织结构和生化改变的消化不良可以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织学上非活动性慢性胃炎和HP感染者,只要无溃疡病变仍可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成的人很常见,人群中约20%的人在一年中会有数次上腹疼痛或饱胀不适.  相似文献   

5.
侯晓华  杨杰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4):198-198,202
消化不良是一组包含常见上胃肠道症状的总称。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食欲不振、反酸,烧心、暧气、恶心或呕吐等。消化不良如同感冒一样常见,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总数的40%-70%。从病因上,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它们在消化不良中的发生率各为50%。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复。文章对近年来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以促进临床科学,更好的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7.
对消化不良(dyspepsia),大家都耳熟能详,即使是普通群众似乎也能诊断自己患了“消化不良”。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消化不良并非一顶随意可戴的“帽子”,而是有着明确界定的医学术语,诊断消化不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符合一定的标准。同时,消化不良是“症”而非“病”,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的疾病种类甚多,既有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也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因此同为消化不良患者,但预后可能完全迥异。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西药治疗存在很多缺陷,如治疗效果反复、副作用大,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中医外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门诊就诊率最多的疾病。虽然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但从根源上看,消化不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胃肠动力减低使胃内容物排空减慢所致的消化不良,我们称为机械性消化不良。另一类则是由于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不足或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足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我们称为化学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消化不良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救护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7例小儿烧伤中并发消化不良的临床资料。结果147例烧伤患儿中有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占23.8%),其中重度烧伤57例有21例出现消化不良(占36.8%)。结论小儿烧伤常合并消化不良,且随烧伤程度增高并发消化不良的机率增高。抗感染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是预防消化不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消化不良患儿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成整体组和常规组,给予整体组患儿整体护理干预,给予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前后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整体组患儿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消化不良症状,促进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十二指肠部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器质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身心疾病之一。心胃相关理论对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分析神经肽Y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发现其与心胃相关理论的相关性,为中医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现代医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治疗效果,继而探讨方药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加味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医的理法方药阐释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机制。结果加味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确切。结论加味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从郁证立论,以理气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清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不消化固体胃排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与不消化固体胃排空的关系.采用了不透X线标志物检查了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另外确定7种消化不良症状并对每种症状的记分相加获得每个患者消化不良指数。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59.52%存在不消化固体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与单一症状出现与否无关;消化不良指数间比较发现,消化不良症状轻重与胃不消化固体排空无明显关系。结论:消化不良症状与不消化固体胃排空延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测试:     
在上期中,我们就Barrett’s食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下面我们将讨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相关疾病的另一类症候群,即“消化不良”一、概述 在本讲中我们将就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提出一些看法,并且谈谈与之相关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消化不良是一种很复杂的症状,容易让人很武断地做出诊断。目前公队的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为Rome标准。在美国,该标准已被广泛接受。但是有些地区,返流性的症状仍然是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目前消化不良的症状尚无明确定义,它通常是指胃灼热和/或上腹疼。但是,消化不良往往又是一些严重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且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关系密切。现总结我院使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发病率高,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近年对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来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枢机制、激素水平、胃功能、动物实验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消化不良(dyspepsia)的定义为: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和呕吐。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目前国内对消化不良的诊治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规范,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治。针对这种情况,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组制定了《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与胃肠动力、内脏高教感性密切相关,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更深入的了解5羟色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相关性,对深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效果均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本文对5羟色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基础与临床的进一步研究作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医院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便是消化不良,此病只要指患者自身的胃动力受到障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疾病。临床中将消化不良症状分成以下两种,分别为:器质性消化不良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分别为: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和心理的不良反激、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环境温度影响等。1消化不良主要临床表现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便是上腹痛,且常为不规则律性。部分患者发生上腹疼痛和自身进食情况相关,主要表现为饱痛,通过进食后能够稍微缓解。部分患者餐后0.5 h或3 h后便会出现持续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