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72例颈性眩晕的患者经三步定位诊断明确环枢关节错位所致者,运用龙氏手法进行复位。结果痊愈:46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63.9%。有效率达100%。结论龙氏手法能够整复环枢关节错位,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38位因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的患者进行定点手法复位.结果:治愈35例,总有效率97.4%.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能快速安全地解决寰枢关节错位所致眩晕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3.
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54例以寰枢椎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和47例以中下颈段关节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均施以正骨手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 经正骨手法治疗后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寰枢椎错位组的BA和双侧VA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右侧椎动脉(RVA)的VP和V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寰枢椎错位组BA、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VP、DP均显著高于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P<0.01或P<0.05).结论 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引起的眩晕较中下颈段引起的眩晕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从环枢椎论治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颈性眩晕患者通过手法纠正环枢关节错位后的疗效来分析颈性眩晕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6例颈性眩晕进行触诊、X线检查并行手法复位.结果:治愈46例,总有效率96.4%.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环枢椎,对颈性眩晕的治疗应首先从环枢椎论治.  相似文献   

5.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采用颈部理筋手法和微调手法,运用生物物理及运动医学原理,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对症状改善均有明显效果。结论:在颈性眩晕患者的致晕因素中,颈部手法有利于改善颈本体感觉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42例符合诊断的患者,先采用正骨手法纠正错位紊乱的颈椎小关节,而后用小针刀疗法取颈3、4椎间穴,颈3、4夹脊穴为主,进行局部松解。治疗结束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过1~2次治疗,痊愈35例,占83.3%;显效7例,占16.7%,总有效率100%。结论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脑联通胶囊及颈椎手法矫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拍摄颈椎张口及正侧位X线片,画线测量各椎体之间的形态学变化,在相应手法矫治的基础上,运用心脑联通胶囊10 d.结果 本组95例颈性眩晕患者中,寰枢关节几乎同时存在着侧移或旋转错位.经上法治疗,有89例(94%)症状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 寰枢关节错位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矫正配合心脑联通药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钩椎关节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钩椎关节注射类固醇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椎关节注射治疗颈性眩晕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牵引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引及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法治疗 颈牵组),和对照组(单纯手法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X摄片和彩色多谱勒(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的牵引并手法治疗具有有效纠正颈部小关节紊乱的作用,较单纯手法治疗在改善颈性头痛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显著,在对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手法对颈性眩晕症的有效治愈,探析该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和防护措施。方法:用手法对5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颈肩及头面部进行推拿治疗,整复紊乱的颈椎关节,缓解软组织的痉挛,观察眩晕及伴随症状的转归情况。结果:56例中,治愈37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有效解除了颈项软组织的痉挛,恢复了颈椎内外应力的平衡,使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结论:推拿手法能有效的治愈颈性眩晕,主要是通过增加对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改善颈部本体感觉传入信号,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名中医刘智斌教授擅长针灸推拿治疗颈腰椎病和老年病。他认为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症、与上颈段椎体错位、失稳、卡压、齿状突偏移、环枢关节半脱位等因素相关,治疗需推拿理筋、整脊复位、脊柱调衡,消除病因,解除症状。其手法灵巧,快捷有效,缩短疗程,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寰枢关节错位是导致颈性眩晕常见原因,从寰枢关节错位的角度,通过对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其治疗进行探讨,为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整棘微调手法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颈椎钩椎关节错位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钩椎关节错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刮痧疗法配合颈椎整棘微调手法,1次/d。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颗粒饭后冲服,0.25 g/次,3次/d,15 d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棘微调手法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颈钩椎关节错位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CEMRA)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CTA、MRI、3D-CEMRA。结果CTA诊断显示阳性率为88.0%,与3D-CEMRA的8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扫描显示57例出现椎-基底动脉动脉变细或迂曲,部分末段显示不清;23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发育不良等;3D-CEMRA显示58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狭窄或迂曲,10例伴随椎-基底动脉轻度移位-扭曲,29例出现椎间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结论 CTA、3D-CEMRA是诊断颈性眩晕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性眩晕 2 8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4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 ,钩椎关节切除 8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10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4例。结果 :随访 1年~ 4年 6个月 ,优 11例 ,良 12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 82 1%。结论 :颈性眩晕由多因素引起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骨、软骨、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使颈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邻近组织受损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又称颈椎综合症。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椎病中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并从事伏案或低头工作的人群,由于他们长期低头使颈部肌肉处于一种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易受到牵拉劳损,由于颈椎活动度大而解剖结构相对薄弱,使椎骨间连接失去稳定,以致椎体和椎间关节不断发生磨损,久之,则发生反应性的椎体边缘、后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特别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因增生伸入到椎间孔内,使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颈、肩、臂的疼痛和麻木。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椎间孔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李永峰教授推拿正骨配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患者运用推拿正骨手法疗法进行胸椎复位,继而采用1.5寸毫针针刺偏歪棘突及上、下椎体的夹脊穴及局部阿是穴。结果:50名肋间神经痛患者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为38例(76%),有效为9例(18%)例,无效为3例(6%),总效率为94%。结论:推拿正骨配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