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抓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管理。方法依据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健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不良反应病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建立ADR监测网络,有利于临床药物治疗及护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杨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00-17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有效的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并能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介绍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有关要求及具体的做法,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成为药品监管部门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同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措施制度人员配备确保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韦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12-112,117
目的:对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以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共收到报告35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中成药为主,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可以治愈,绝大部分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以皮疹多见,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以"很可能"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对年龄、给药方式、遗传等易感斟素足够重视,提高门诊患者的报告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相关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了解其认知现状,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错报漏报、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市8家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为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 443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能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义的医务人员占67.5%(893人),能正确应对工作中遇到的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及时准确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者占34.32%(454人)。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和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程序以及监测等相关制度的知晓率都很低。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水平,端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态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贾歆 《黑龙江医学》2013,37(9):887-88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体现为对药品在上市后的安全性风险的及时发现,是药物警戒的关键核心[1].自发报告作为药物警戒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目前最重要的尽早发现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方法[2].自发报告的来源包括医务人员和药品使用者.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是指药品使用者在不经过医务人员的解释和说明下,主动就其自身经历的某一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向药物警戒部门等做出的报告.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可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与医务人员自发报告互为补充,可以提供药品不良反应的直接信息甚至影响药品不良反应"耐受性"的界定[3-4],但会受到对自发报告和报告系统了解不足和不完善的报告体验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上由个人发布的药品及其不良反应相关内容近些年正逐渐被视为类似于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新的数据来源,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本文就相关研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护士对患者用药后观察的自觉性,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认识,保证用药护理安全。方法:对101例药品不良反应(简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用药流程,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上报。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指导及宣传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敏感性,做到可疑即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问题,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1月门诊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结论:药务科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最多,头孢类抗菌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注射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高于其它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使不良反应报告规范化,制度化.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1月132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部分医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粗糙,流于形式.结论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需改进,规范,设立制度.应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重视他们的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