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58例颈动脉狭窄所致眼部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并发眼部缺血表现者归为A组(58例),单纯颈动脉狭窄患者为B组(87例)。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眼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眼动脉血流灌注的下降均较B组显著;两组患者的发病均与性别(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相关;一过性黑朦是A组病人最常见的眼部症状,眼缺血性疾病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中央(分支)动脉阻塞、眼外肌麻痹、眼缺血综合征四组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许多眼部缺血性疾病;合并有眼部缺血表现者,往往预示其动脉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眼部表现甚至为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首发症状,眼科医生必需充分警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眼部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方法对该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82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危险因素、首诊分布情况、眼缺血性疾病种种类构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指标评估颈动脉血流变化。结果①颈动脉狭窄的发病与性别(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相关;②伴有眼部眼缺血性表现的患者中,多数病例首先在神经科诊治,仅有10.26%的病例首诊在眼科;③一过性黑朦是眼部缺血的最常见症状(约47.44%患者曾有此症状);④眼缺血性疾病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缺血综合征、视网膜中央(分支)动脉阻塞、眼外肌麻痹四组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眼部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3.
李琳  魏世辉  安立春  陈洁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159-1163,1279,1280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影响及颈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住院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患者20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颈内动脉狭窄率≥60%。入选患者均用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峰值,同时记录频谱形态。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第7 d再次行上述检查。结果:74.2%患侧眼动脉频谱出现改变,83.9%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形态出现改变。行手术治疗患者,与术前相比,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术后均有增加(P<0.05)。结论:当颈内动脉狭窄率≥60%时,眼部的球后血流频谱形态已经出现改变。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和频谱形态分析,CEA可以改善眼部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MRI DWI序列检查,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根据患者血管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病变为A组,大脑中动脉病变为B组,两者都有病变者为C组,血管检查阴性者为D组。分析梗死部位的形态与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占47.3%。不同脑梗死类型与同侧血管病变关系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类型有显著差异(P<0.01)。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分水岭梗死(BI)类梗死占68.4%(13/19),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CI+BI类梗死占31.6%(6/19)。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64.0%(16/25),非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36.0%(9/25)。结论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具有相关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容易导致CI+BI类型,大脑中动脉狭窄容易导致多发CI类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是排除手术、外伤等继发因素,表现为眼部供血不足的一类疾病,并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颈动脉狭窄关系密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越来越多先进的仪器和治疗手段应用于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眼缺血综合征是严重眼灌注减少引起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多继发于颈动脉狭窄。眼部主要表现为受累眼视力减退、虹膜红变、眼底动脉狭窄、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或棉絮斑等。此病临床表现特殊,确诊往往在疾病的晚期,大多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阶段。我院收治了眼缺血综合征患者5例6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缺血综合征是严重眼灌注减少引起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多继发于颈动脉狭窄。眼部主要表现为受累眼视力减退、虹膜红变、眼底动脉狭窄、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或棉絮斑等。此病临床表现特殊,确诊往往在疾病的晚期,大多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阶段。我院收治了眼缺血综合征患者5例6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颅内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域神经细胞发生缺血坏死,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区域有梗死存在,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持续可超过24h,占儿童脑卒中的40%~45%,出生1个月~18岁的儿童均可发病,是儿童期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儿童IS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眼部缺血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4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黑朦或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患者进行颈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并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眼缺血性疾病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伴狭窄,33例存在狭窄伴斑块。结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易引起眼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临床医生应对此进行关注,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郭红健 《北京医学》2008,30(11):689-690
锁骨下动脉盗血(SSS)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现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者可造成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早期发现锁骨下动脉盗血存在,对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椎-基底动脉走行先天变异多,弯曲多,其分支变化大,颈椎横突孔形态及大小异常,易造成生理或病理性动脉狭窄。而供应前庭神经核和迷路的动脉细小,缺乏交通支,易导致该处缺血,且椎动脉周围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持续性刺激时可致椎动脉痉挛,影响供血。  相似文献   

12.
王利宇  马文平 《西部医学》2009,21(3):416-417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3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快、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43例中有动脉硬化斑块存在的31例,血管狭窄27例,血管迂曲3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或颅外段闭塞4例,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1例一烟雾病。1例伴有梭形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16例,颅外动脉狭窄11例,至少存在2处血管狭窄14例,其中8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论DSA可明确TIA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及严重程度,脑供血动狭窄可能是TIA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一种临床病理改变,可发生于颅内动脉的任何部位,导致病变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萎缩或液化性坏死。
  1 病理解剖及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是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ICA起始部,Willis环和大脑中动脉等处,可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斑块内出血,溃疡及附壁血栓形成,长期的动脉管腔狭窄引起供血不足而发生脑萎缩。严重的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高度狭窄,常伴血栓形成而导致管腔闭塞,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梗死。各种栓子阻塞颅内动脉后形成的栓塞,亦可导致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其中以血栓脱落及创伤性脂肪栓塞较为常见。此外,外伤、肿瘤压迫、大动脉炎、先天性狭窄或闭塞以及烟雾病也可导致血管的狭窄和闭塞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眼球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了解其眼部血供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技术对比分析OIS患者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12)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值的改变。结果OIS患者患侧眼动脉PSV为(24.36±5.80)cm/s,对侧为(30.74±11.00)cm/s,正常对照组为(29.59±4.15)cm/s,患侧眼动脉PSV明显降低(P<0.05);OIS患者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PSV为(6.83±2.22)cm/s,对侧为(10.84±1.00)cm/s,正常对照组为(11.28±2.42)cm/s,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PSV明显降低(P<0.05)。结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降低是OIS发病的重要机制,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技术对于定量评价眼球缺血综合征眼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短暂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6.
吕萌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87-287,30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除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2 4岁 ;对照组男 …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是引起颈内动脉闭塞最常见的原因,约90%颈内动脉闭塞的部位是在颈内动脉分叉的起始部,所产生的脑症状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发生出血、溃疡、坏死及血栓形成,造成局部狭窄或闭塞,引起脑血流灌注减少.症状的易变性取决于:受累部位在眼动脉起始部之上或之下;闭塞进展的速度是逐渐出现或突然发生;有无有效的侧支供血;脑受累区域是在大脑前动脉分布区或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以及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等原因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  相似文献   

19.
周圉动脉一般指除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以外的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包括颈动脉、上肢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系指周围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器官或组织出现急性或慢性缺血的一组疾病,不包括动脉功能性(血管反应性)疾病或动脉瘤疾病。由于PAOD涉及全身的周围动脉,而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因所累及的动脉而不同,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D)。  相似文献   

20.
<正>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由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原因所致。典型病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现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1例因血压管理不当导致CWI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