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杜鹃  李彩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221-221
观察1620例实行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总结母婴同室健康教育和护理的体会。母婴同室的正确护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母婴同室管理水平,预防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加强母婴两方面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观察护理婴儿。结果:促进了母婴身体健康。结论:做好母婴同室管理工作,护士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在基层医院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母婴同室病区2010年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不良事件、护理安全隐患等进行原因分析,确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目标,2011年我们对母婴同室病区应用护理安全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比较2011年和2010年母婴同室病区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2011年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安全隐患均明显低于2010年,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病区进行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母婴同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结论 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陆红英  江霞 《吉林医学》2013,34(5):952-953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婴同室护理措施。方法:护理人员对母婴同室的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指导。结果:大大提高了早产儿存活率,同时也减少了出院后的感染发病率。结论:对母婴同室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护理指导,可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黄莺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380-381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爱婴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现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合我科具体母婴同室管理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寻求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200例母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使产妇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品管圈在产科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科母婴120组,其中均为母婴同室,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母婴60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贵子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2,94
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对母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可以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伟娴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86-108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14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母婴同室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进行研讨,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然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相关因素有产妇消毒、卫生观念不强、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产妇或家属新生儿抚育知识掌握不足、护士经验不足、护士人员配置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有:健全护理规章制、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相应预防措施,1143例产妇中未曾发生1例护理安全问题。结论:母婴同室是增强母婴交流,加强母乳喂养,促进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有效方法。但是母婴同室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临床回顾观察,分析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结果:通过对2920例母婴同室的产妇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6个月纯母乳喂养达83.4%。结论:针对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母亲健康,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增强母子感情,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母婴同室共收住新生儿8975例,其中35例在母婴同室发现病情骤变,占同期母婴同室新生儿的3.9%。为提高母婴同室的医疗和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现对35例病情骤变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97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中外医疗》2009,28(1):122-122
本文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母婴同室病房产妇90例为对照组,9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对母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泌乳起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有益于母婴健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母婴同室护理体会李凤娣陈丹霞(包头医学院一附院妇产科,包头014010)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优于人工喂养。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新生儿常见病发生率明显下降。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995年7月~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628例,实施母婴同室...  相似文献   

17.
李伶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79-1380
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安全。我院产科分为产前病区、产房、2个母婴同室病区,共4个病区,增加了新生儿交接次数,也存在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的存在不仅对产妇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1]。为了降低风险,更好地保证新生儿交接安全,我院针对交接的薄弱环节,将产房转至新生儿科、母婴同室病区,将母婴同室病区转至新生儿科过程中需要交接的项目进行罗列,在原有新生儿交接护理记录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设计了新的新生儿交接护理记录单。2014年2月—7月6个月将其运用于母婴同室二病区1500余例新生儿中,无1例因转科交接原因引起纠纷、投诉、差错、事故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实行母婴同室是产科制度的重大改革,本院妇产科对母婴同室的婴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婴儿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母婴同室的病房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其可增进母子感情,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基础。由于各种护理技术不断应用,护理观念及知识的更新,使护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院自2003年开展母婴同室以来,由于制订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大大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室组对照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取1993年9月至10月份期间婴儿室的新生儿为非母婴同室组和1995年9月至10月份期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为母婴同室组。见表1 注:难产包括足臀位、产钳、头吸、剖腹产等 两组同时期相比,出生人数差异不大,但母婴同室组难产例数要比非母婴同室组要高1倍,相对来说,护理观察方面难度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