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剑 《当代医学》2010,16(36):108-10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例C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经超声检查,2例保守治疗后孕囊组织顺利排出,有少量阴道流血;2例剖腹探查,行病灶处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及超声医师对瘢痕子宫妊娠的认识,明确诊断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阴道超声检查可辅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CSP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CSP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均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高,彩色超声示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处可见孕囊或混合结构包块。7例行甲氨蝶呤保守治疗,10例给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后在超声监护下行清宫术,14例行甲氨蝶呤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加超声监护下清宫术,2例行腹腔镜下瘢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和子宫修补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治疗后1~4周内血HC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无再次CSP发生。结论对有剖宫产史患者,一旦确定妊娠应尽早行超声检查,以早期诊断CSP,切忌盲目清宫终止妊娠,确诊CSP后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总结C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88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4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均为(32.5±9)岁,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和停经史,45例患者中有40例因停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而就诊,5例因停经疑为早孕来院就诊时,彩超检查而确诊。26例因误诊断为早孕、先兆流产、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而药流、人流或清宫术,其中,10例患者因清宫术中阴道较大量流血立即行术中超声检查,诊断为瘢痕妊娠,立即行剖腹探查术,7例行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瘢痕妊娠;25例病人诊断明确后给药物杀胚治疗,3例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与早孕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及宫颈妊娠早期症状都相似,没有特异性,容易误诊,超声是诊断CSP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从而作出早期诊断,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及时治疗,尽量减少手术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例CSP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治疗前经阴道彩色B超确诊,1例术前阴道彩色B超诊断不明确,1例经阴道彩色B超误诊,其在人工流产术过程中发生大量出血,行子宫全切手术,8例患者中7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宫颈局部注射MTX+肌肉注射MTX+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后在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8例患者最终均治愈出院.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不具备子宫动脉栓塞条件的医院,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为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例CSP患者的诊治经过。包括CSP的临床表现、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超声的诊断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的疗效和再次妊娠的结局等。结果 16例CSP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阴道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的患者阴道出血迅速停止,清宫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100m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能迅速终止妊娠,有效预防大出血,保留患者子宫,可作为CSP的主要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在计划生育对育龄妇女大规模查体中,对2011年以前发现的16例CS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均有剖宫产史,停经史及妊娠早期阴道淋漓流血史,尿妊娠试验阳性。结论:CSP是剖宫产远期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对降低清宫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甲氨蝶呤(MTX)加米非司酮作为先期治疗,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彩超引导下清宫术是治疗CSP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对孕产妇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穿透性胎盘植入,8例术前彩超及MRI 诊断胎盘植入。全子宫切除12例,子宫局部切除加子宫成型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及修补5例。15例均为经产妇,最少孕1次,最多孕产10次,有剖宫产史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例。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9例,膀胱植入4例,子宫破裂4例。15例均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1500~8500 mL不等。15例孕妇无一例死亡,新生儿活产10例,窒息3例,胎死宫内5例。结论:对有多孕多产史、人流史、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孕期应行彩超及MRI排除胎盘植入。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引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胎盘植入的重要措施。对孕期突发性持续性腹痛,应考虑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可能。穿透性胎盘植入早期正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剖宫产手术是取得良好围产期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霞  黄晶晶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5):362-363,365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CSP的13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阴道超声确诊者10例,1例误诊为宫颈管妊娠,2例误诊为宫内孕;经保守治疗[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注射或子宫动脉栓塞注药)后清宫9例,出血〈50ml;单纯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成功1例,无出血;单纯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失败1例,因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子宫次全切除2例,出血〉1000ml。结论:阴道超声为早期确诊子宫瘢痕妊娠的重要检查方法;子宫切口妊娠处理不当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减少出血;保守治疗大部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治疗及手术方法,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妇共500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穿透性胎盘植入3例,其中1例有1次剖宫产史,1次流产史;1例有2次剖宫产史,2次流产史;1例有1次顺产史,1次剖宫产史,1次流产史。其中l例术中诊断,2例术前彩超检查诊断,3例术后病理确诊胎盘植入。3例终止妊娠的孕周分别为34+5、32+5、34+5周;1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十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次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中段剖宫产术+腹主动脉压迫+子宫动脉结扎术。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孕周可提前至32~34周;术前应充分准备,并制定手术预案;在胎盘娩出前可行腹主动脉压迫及子宫动脉结扎减少出血量,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24-825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22例,就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35岁11例,经产妇17例,瘢痕子宫9例,阴道分娩>2次5例,流产3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3例,部分型9例。超声声像图特征:胎盘后间隙消失,肌层与胎盘之间的强回声蜕膜界面消失,胎盘后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明显变薄或消失;CDFI:胎盘周围血管分布明显增多且粗而不规则,胎盘腔隙血流形成。经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6例;保留子宫15例,子宫次全切7例。22例均痊愈出院,新生儿皆存活。结论:子宫内膜损伤和高龄、多孕、多产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彩超显像表现为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胎盘内及其周围血窦血流丰富。对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应用超声检查可协助早期诊断;对于阴道流血量少,延长孕龄,给予期待保守治疗;对于对于孕周超过37周的患者,应选择不同分娩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例,孕中期19例,孕晚期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植入型胎盘38例分为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n=20)及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组(n=18),通过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以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等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各孕期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刮宫,占65.9%(31/47);其次为剖宫产,占34.0%(16/47)。孕早期以粘连型为主,占85.7%(6/7);孕中、晚期主要以植入型为主,占92.5%(37/40)。本组47例患者中采用宫腔镜治疗胎盘植入27例,包括粘连型7例,植入型20例;除外1例植入型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其余均在B超监测下完成;20例植入型中19例一次手术完成,1例经过2次手术。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中20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均为100%,未发现远期并发症;药物治疗中18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64.7%,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58.8%,2组植入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型患者HC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71 例病例,其中既往有剖宫产史者49例,为剖宫产史组,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22例,为子宫肌瘤剔除史组。【结果】 71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6.5 ± 2.9)周、(36.6 ± 2.1)周;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6.9%、31.8%;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6.9%、36.4%;剖宫产史组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8.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为16.3%,而子宫肌瘤剔除史组无胎盘植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的病例。剖宫产史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史组(P < 0.05)。【结论】 既往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妊娠并发症比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明显增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4例疤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的年龄、孕周、合并前置胎盘率、胎盘位于前壁率、B超及MRI诊断率、临床诊治和围生期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5%,80%为30岁以上孕妇,合并前置胎盘率79.5%,其中为前壁中央型前置胎盘占75%。植入性胎盘占31.8%,穿透性胎盘占40.9%。产前诊断率52.3%,其中B超和MRI的敏感性分别为43.6%、48%。发生产后出血率84.1%,早产率47.7%,新生儿不足2 500 g占36.4%,子宫切除率34.1%。结论:疤痕子宫是胎盘植入的主要高危因素,易形成凶险型前置胎盘,而产前难以诊断,母婴危害极大。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及适时实施子宫切除术,尤其对凶险型胎盘植入采用经后路子宫切除术,有效减少了产后出血量,避免了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超声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S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CSP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12例CSP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声像图可分为孕囊型及混合包块型。结论 CSP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对CSP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简称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其危险性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因并发胎盘绒毛植入而发生术中大出血或子宫破裂的可能性.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通过hCG检测、超声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CSP的诊断并不困难,但CSP早期需要与早孕、早期流产、滋养叶细胞肿瘤及子宫颈妊娠等进行鉴别.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栓塞、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大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暂时阻断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对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1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暂时阻 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成功保留子宫,6例行子宫全切术,腹主动脉阻断时间(31.42±12.67) min,术中出血量为 (1 117.85±745.13) mL,输血量为浓缩红细胞(3.91±3.24) U,冰冻血浆(192.85±156.71) 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胎盘 植入类型6例为穿透型,4例为植入型,3例为粘连型,1例无明显植入。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主动脉暂 时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方法。该项技术可增加保留生育功能的概率, 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of an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for lower uterine segment pregnancy with placenta increta complicating first trimester abortion.Methods Four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and severe hemorrhage in induced abortio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were studied.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 was used to control bleeding and preserve the uterus.Results UAE controlled heavy uterine bleeding satisfactorily. One of the four patients asked for a hysterectomy after UAE, and her pathology report confirmed “lower uterine segment pregnancy with placenta increta”.Conclusion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lower uterine segment pregnancy with placenta increta. UAE is one of the best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for heavy hemorrhage,especially for women who desire future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方法: 通过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9查询2008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院诊断包含“胎盘植入”的病例,剔除自然产、剖宫取胎及非我院首诊病例,共有9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根据植入程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3组,分析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方式选择。结果: 96例患者中粘连型49例、植入型33例、穿透型14例,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分别为(6.7±3.0) min、(7.2±4.6) min、(11.9±4.9) min,穿透组与粘连组、植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植入程度麻醉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其中粘连组45例(91.8%)患者行椎管内麻醉,2例(4.1%)行全身麻醉,2例(4.1%)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植入组22例(66.7%)患者行椎管内麻醉,4例(12.1%)行全身麻醉,7例(21.2%)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穿透组有2例(14.3%)患者行椎管内麻醉,2例(14.3%)行全身麻醉,10例(71.4%)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结论: 椎管内麻醉可作为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麻醉的首选方法,若术前提示穿透型胎盘植入,需做好全身麻醉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A pregnant lady at 27 weeks and 2 days gestation with a known placenta previa major and a history of previous 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had a sudden severe painless vaginal bleeding. At laparotomy a uterine rupture was noted, no hemoperitoneum found and placenta percreta was diagnosed.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ed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it is rare, only 3 cases of silent or asymptomatic uterine rupture secondary to placenta percreta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e last 30-years. Non-invasive methods could help in the diagnosis or increase suspicion of placenta percreta, therefore, proper management could be arranged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