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58例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绞痛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命名的诊断标准。经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7天,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发作时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或(和)T波改变,或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存在心肌缺血(J点后0.08秒,ST段呈水平或下垂压低≥1.0mv),持续时间≥1.0分钟,2次发作间隔≥1.0分钟,每次发作后ST段基本或完全回复至基线或发作前状态,变异型心绞痛则表现为ST段上移。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3866岁(平…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和缺血性ST段压低对心绞痛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 ,并与缺血性 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 :记录 77例冠心病、10 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 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 30 min内的 12导联常规心电图 ,分析其 QTd及缺血性 ST段压低程度。结果 :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 QTd和 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 ,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至≥ 80 ms及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及 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 QTd明显增大 ,显著高于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发生率 ,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Td变化是较 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并与缺血性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记录77例冠心病,10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30min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分析其QTd及缺血性ST段压低程度。结果: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QTd和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人前水平,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QTd增大至≥80ms及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0.1m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QTd增大及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显著高于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0.1mV发生率,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QTd变化是较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7月用碟脉灵加爱倍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下同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心绞痛诊断标准  (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除外主动脉病变、心肌病及严重贫血 ) ,心绞痛发作时 ,口含硝酸甘油片后 3min内症状缓解或以往有肯定的心肌梗塞 (6个月以上 )者 ;(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静息时心电图正常 ,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中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自J点后 0 0 8s测得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并与P R段相比压低≥1 0mm (0 1mV)或ST段抬高≥ 1 0mm者…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胶囊是常州第二制药厂研制报审的四类中药新药.我们验证协作组从1993年3月至1994年2月,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3例,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以卫生部1993年8月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验证的基本准则.要求病例中西医诊断明确,并具备:(1)心绞痛发作≥2次/周,平时或发作时心电图中R波占优势导联ST段呈水平或下斜压低之和≥1mm,(或单一心前导联≥0.5mm);或ST段上抬之和≥1mm.(2)少数有典型心绞痛发作,但因心室内传导阻滞等无法观察ST者.入选病例按西医心绞痛分级(实际为轻、中、较重)后再随机分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瘀汤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2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43)例。选择有心肌缺血证据,例如有阳性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史、心电图上特征性改变包括运动试验阳性(运动后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降低、J点后0.08秒降低≥0.1mV)的患者。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每日1剂。观察心绞痛症状、静息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耐量。结果,(1)146例中106例(73%)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2周内心绞痛频率、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同时间内心绞痛次数减少.每次最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治疗组121/146(83%)例异常ST段恢复,15/146(10%)例异常ST段明显改善。(3)心电图运动试验治疗组113/146(77%)例ST段回升0.15mV以上,运动耐量上升1级。(4)治疗组动态心电图44/62(71%)较治疗前恢复0.15mV。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运动耐量相对增加,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减低。临床疗效确实,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采用单导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别分析ST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T波高尖伴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结果:6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其常规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1例(1.67%);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18例(30.0%),且ST—T改变发生的时间为:第一高峰在00:00~08:00,第二高峰在13:00~15: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对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Q T离散度 (QTd)诊断心绞痛的价值及其诊断指标。方法 :记录 5 8例肯定冠心病 ,87例临床诊断心绞痛及 3 1例健康者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胸痛缓解后 3 0min内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测定它们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 ,计算胸痛发作时的 :①QTd增大至≥ 65ms。②QTd增大至 80ms。③QTd增大≥ 5 0 %。④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以及缺血性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V的病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①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的QTd、QTcd及ST段压低胸痛发作时均较发作前显著增大 ,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而正常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②QTd的 4个指标对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心绞痛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缺血性ST段压低 ,其特异性和准确性以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最高。结论 :冠心病阵发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 ,以胸痛发作时QTd增大 5 0 %并达80ms作为判断心绞痛的QT离散度指标较为合适 ,动态观察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QTd变化对诊断心绞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楚强  田连亮 《中原医刊》2007,34(23):F0003-F000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左主干病变11例,与同期造影的非左主干病变的152例对比,分析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个,左主干病变组占90.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98.7%。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对左主干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96-1596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0d,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