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的适应证已有扩展。但是,一些初级和次级的ICD试验都排除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作者观察了肾功能对首次适当ICD电击发生率和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了2001年7月到2002年12月间一所三级医疗中心所有新植入ICD的资料。结果:在445±285d的随访期间,230例患者(年龄63±14岁,男性占79%,77%为白人,75%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射血分数为28%±14%)中的29例(13%)经历了41次适当电击。根据血清肌酐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肌酐水平处于下、中、上三分位水平的患者中一年适当ICD电击发生率分别为3.8%、10.8%和22.7%(P=0.003)。利用相同的血清肌酐界值,一年适当ICD治疗(电击和抗心律失常起搏)的发生率分别是8.8%、20.8%和26.3%(P=0.0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及复律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4例急性房颤患者(〈48h)自发或药物转复后1、3、30天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浓度,并设24例慢性房颤组和24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房颤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浓度升高(vWF:急性房颤组137.2±36.9ng/ml,慢性房颤组133.1±25.0)ng/ml,对照组86.7±33.2ng/ml,D-二聚体三组分别为:2.35±2.68mg/ml、1.12±0.65mg/ml、0.39±0.28mg/ml,P〈0.05),复律后30天,急性房颤组D-二聚体浓度高于其他组(P=0.04),而vWF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房颤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害和血栓形成增加,并且可以持续到复律后30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新发房颠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新发房颠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尔硫革0、25mg,/kg静脉注射,继以10mg/h静脉滴注维持,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分别为(141±10)、(127±80)、(103±13)、(104±13)、(104±15)次/min,给药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新发房颠的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对无需紧急复律和无地尔硫革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舯)的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34例胎龄为33~36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给予NCPAP治疗,观察早产儿在NCPAP前及NCPAP6h后的疗效。结果 实施NCPAP通气6h后,早产儿青紫消失,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降至(56.8±4.9)次/min(bpm),心率降至(145.2±10.4)bpm,吸入氧浓度下调至38.5%±5.3%,而经皮氧饱和度反而升至94.8%±2.5%,动脉血氧分压升至(8.5±0.7)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至(5.6±0.5)kPa,与应用前数值分别为(68.9±7.6)bpm,(162.2±12.7)bpm,50.7%±6.6%,86.4%±4.2%,(5.8±0.9)kPa,(6.7±0.6)kPa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应用NCPAP期间无1例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NCPAP对轻症新生儿RDS有良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大约发生30万例。研究表明植入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ICD)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但还不足以作为单独抗心律失常措施。研究报道40%。70%ICD患者同时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和减少ICD放电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方法1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中度以上的二尖辦反流(MR)。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TDI)证实存在左、右心室和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行CRT治疗。术后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结果(1)手术:10例为经心脏静脉植入左室电极,2例经心外膜植入左室电极,1例行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均无并发症。(2)心功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27.00±3.84)%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40.36±7.87)%(P〈0.05)。(3)死亡率: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4)QRS时限:由术前(176±10.4)ms缩短为术后即刻的(148±8.4)ms(P〈0.05),左右心室及左室内同步性能明显好转,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结论CRT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并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从而重视感染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的98例患者治疗前均未行血液透析,均行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治疗,感染后均维持原治疗方案,同时联合抗炎治疗,需要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及感染前后的血肌酐和血尿素的指标。观察感染对心脏、脑部、血压、血液透析的影响。结果:感染前后患者脑病的发生率由(5.6±2.9)%上升到(10.5±3.4)%,休克的发生率由(3.5±1.9)%上升到(20.5±9.6)%,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由(13.7±6.8)%上升到(46.7±15.8)%,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由(10.3±5.7)%上升到(35.4±16.2)%;尿素由(21.45±11.43)mmol/L上升到(38.76±10.76)mmol/L,肌酐由(426.0±116.5)μmol/L上升到(856.0±178.5)μmol/L。治疗前后相比较,尿素由(38.16±10.76)mmol/L降至(28.72±10.35)mmol/L,肌酐由(856.0±178.5)μmol/L降至(587.0±156.8)μmo/L。治疗后与感染前的尿素和肌酐相比有差异性。结论:感染可加重肾功能损害并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合并感觉染的炎症因子所致的肾损害有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重视感染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植入InSync 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功图检查、6min步行试验以评价基础心脏功能。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心侧静脉或后侧静脉。术后1~6个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由0.23±0.07增至0.41±0.04。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48±23)ms缩短至(112±10)ms。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明显改善了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Zhang PZ  Qin FJ  Ma CX  Su H  Yu DN  L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5-2277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变化。方法对12例烧伤面积60%~99%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2,3、4周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培养DC,单克隆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CD80、CD83、CD86、CD14、CD11C的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DC作为对照组。结果在伤后1、2、3、4周烧伤患者外周血DC表面标记表达的HLA—DR分别为62.1%±8.4%、65.0%±6.2%、68.4%±5.7%、75.4%±8.4%,对照组为93.9%±2.2%(均P〈0.05);CD80为12.9%±3.7%、14.7%±2.5%、16.1%±4.2%、16.2%±4.8%,对照组24.3%±11.6%(均P〈0.001);CD83为15.1%±4.2%、15.1%±4.0%、22.2%±7.7%、21.3%±7.0%,对照组28.1%±5.1%(均P〈0.001);CD86为69.2%±7.1%、70.5%±5.4%、75.1%±6.1%、79.6%±6.4%,对照组84.3%±8.2%(P〈0.001),它们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CD14的阳性表达率为12.7%±1.9%,12.0%±1.5%,11.3%±1.3%,9.3%±1.7%,较对照组(7.3%±1.5%)则显著升高(P〈0.001);CD11c的阳性表达率为86.8%±6.1%、89.5%±5.1%、91.3%±2.8%、89.4%±4.0%,较对照组(92.6%±3.8%)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LA—DR阳性表达率从伤后第4周始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下降,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的重要部分,也是烧伤后引起全身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入家庭远程监控技术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在临床工作中对充血性心力竭患者的远程监测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植入具有家庭远程监测技术的心脏复率除颤器的13例患者。利用监测技术把患者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工作状态和各项数据传递到监控中心。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双心室起搏比例、患者24小时的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脏复率除颤器对患者的电击治疗情况等。患者患者患者。结果患者的平均CR,T起搏比例的是97.8%,24小时的平均心率是(87.1±139)次/min,5例患者共出现了185次的阵发性房颤发作。医生可以通过系统及时的收取患者的心脏各项数据。比未采用该项技术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获得信息平均提前了(471±208)d.结论具有家庭远程监测功能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可以正确有效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变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控,能够为医生争取到更多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